【摘要】作為隱性教育者的電視文學作品時刻潛移默化的對學習者的道德意識、價值判斷產生陶染。文章正是以《甄嬛傳》為例,取“以小見大”的視角,從作品輸出的文化價值內涵和表現形式出發,探析電視文學作品在高等學校學生思政建設中的意義與價值。
【關鍵詞】影視文學作品 價值輸出 思想政治教育 《甄嬛傳》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32-0055-02
高等教育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肩負著為青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重要使命。當下,思政課普遍存在“上熱下涼”的情況,探討多渠道育人的必要性與緊迫性日益彰顯。而隨著視覺時代的到來,具有觀賞導向功能的電視文化作品應時而生,為思政教育以喜聞樂道、鮮活生動的方式引領青年提供了新的有效途徑。《甄嬛傳》近年多次復播,收視率仍舊高企,古色古香的甄嬛體在校園中更是盛行不衰。一千個讀者就會產生一千個甄嬛,在《甄嬛傳》中,受眾們看到纏綿情愫、宮闈秘事、勾心斗角的同時,作為思政工作者,不妨從此作品的價值輸出角度探討一、二,取其精華,充分發揮電視資源的道德教化作用。
一、精致的利己主義者
精致的利己主義者,顧名思義即經過精心偽裝的利己主義者。“精致”二字用以區別一般利己主義者,教育水平較低的利己主義者以對他人利益粗鄙搶占以滿足自己為特征,而精致的利己主義者大都接受過高水平教育,智商情商皆卓群,但并不以天下興亡為己任,只關心個人利益得失。《甄嬛傳》中深有城府、機關算盡的皇后,恣意張揚、艷烈驕橫的華妃便都是其典型代表。作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正可以充分利用影視作品輸出的文化內涵有效引導高校青年學生在形形色色、欲望泛濫的當今社會,提高思想警惕性,慎獨自律,防止物欲蔽目,唯利是圖;更要注重愛國主義教育,培養家國情懷,避免利用法律和規則漏洞不當得利,努力做到永葆初心,以國家和集體利益為出發點,以己之力報效祖國。
二、蘭芷與蕭艾的消長
《甄嬛傳》中對人性的分析鞭辟入里,封建統治下人性受到無情的壓制與摧殘,初入宮廷的甄嬛真誠善良、果敢正直,渴望真摯情感,展現出封建制度下女子少有的獨立品格與自主意識,然而一進宮門深似海,在經歷了一系列痛楚之后,她幡然醒悟。人性中的蘭芷正在凋零,蕭艾逐漸滋長,重返后宮的甄嬛處處設計周全,在紫禁城圍成的泥潭里與對手抗爭還擊。最后雖位同副后大權在握,但卻失去了初入宮時最寶貴美好的品質——純真、善良。電視劇在思想性上并非在歌頌陰謀詭計,欣賞權術斗爭,而是從側面反映出蘭芷與蕭艾的更替消長,借古喻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應充分結合青年學生關注熱點,以易于接受、潛移默化的方式引導青年提高內在精神修養,接受正確的主流價值觀。多元復雜的大背景下,象牙塔里單純、美好的學生們并未深刻感受到社會中的人情泠暖,世態炎涼,但人生路漫漫,校園不可能是永久的避風港灣,在走入社會,掉入爭名逐利的漩渦中,或遭遇命運多舛、挫折誤解時,更應叩問初心,砥礪前進,而非放棄最難能可貴的品質不擇手段以求自保,人性的光輝是善良純粹,志在真誠,恪守不違,而不是處心積慮等待蕭艾出鞘,誤解褻瀆人生。因此,具有如同“蘭芷”般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便格外重要,如何讓“蘭芷”不變而芳兮成為思政教育亟待解決的命題。
三、精心磨礪的工匠精神
習總書記曾指出優秀作品并不拘于一格,《甄嬛傳》作為宮廷劇中的優秀作品,正是藝術工作者本著趨于完美的理念,對作品精雕細琢,才締造出此類影視精品。萬物皆同一理,高校輔導員應適時、正確的運用優質文化資源所傳遞出的思想內涵對大學生進行熏陶感染,注重大學生工匠精神的培養。鍥而不舍,專業敬業,務實嚴謹,一絲不茍的“工匠精神”是作為高尖端行業未來中流砥柱的青年大學生所必須踐行的優良品質,傳承和發揚匠人精神是創新創造的基石。
優秀影視藝術作品來源于對現實生活的思考凝練,同時其傳達出的文化價值和思想內涵又反作用于現實生活。青年學習者思維活躍,培養改造空間大,作為高校思政人員,應提高捕捉育人敏感性的能力,以優秀電視文化作為思想教育的有效載體,增強學生對于影視作品的鑒賞能力,透過表象看本質,深入挖掘作品中蘊含的人生哲理,運用多元化、趣味性的德育方式,加強大學生的思政建設。
參考文獻:
[1]劉李敏.影視文化視域下的大學生道德教育探析 [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15.
[2]孫佳山.多重視野下的《甄嬛傳》[J].文藝理論與批評, 2012,4:27-35.
作者簡介:
張慧娟(1990-),女,山東新泰人,山東財經大學會計學院助教,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