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椿升
摘要:隨著全球一些公司財務丑聞事件的頻發,在公司治理過程中內部審計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受關注。現代內部審計部門和其他公司治理主體的關系無形中體現了內部審計作用的途徑和方式。現代內部審計是公司治理的一個要素,本文通過對內部審計在公司治理過程中發揮的作用機理進行分析,力圖為有效增進治理作用提供理論和實踐指導意義。
關鍵詞:內部審計;公司治理;內部控制
內部審計是現代企業委托代理關系的產物。企業在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下面臨的風險越來越大,這時公司的利益相關者為了公司盈利的需要,就會更加注重企業在經營管理過程中所需要的信息。這就對公司的內部審計提出了要求,它需要管理者在經營過程中要注重有效監督、評價和控制,并根據其發現企業在經營管理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提出建議,使得企業能夠獲得更好的發展。有效的內部審計能夠確保經營者受托責任的有效履行從而維系公司權利制衡機制的有效運行,還可以為其他治理主體提供所需的支持性服務。
一、內部審計是公司治理系統的一個要素
公司的治理體系要使其行之有效,一般包括以下四個要素主體:董事會、高級管理層、內部審計以及外部審計。它們兩兩存在著相互作用的關系,簡單的來說,公司高級管理層受董事會任命和委托對公司日常管理經營,創造公司經濟價值,公司董事會下設審計委員會等機構,需要對高級管理層的經營進行監督和審核并驗收其經營成果,以對股東負責,內部審計機構幫助董事會對管理層的經營進行監督,在內部審計過程中還能夠為管理層提供咨詢服務,外部審計工作需要內部審計協助。可以看出,其他公司治理要素功能的實現需要內部審計的支持。
(一)董事會及審計委員會
董事會是由股東會選舉的、對內掌管公司事務、對外代表公司的經營決策機構,也是公司治理的核心機構。審計委員會的職責不只包括幫助董事會審計財務報告,還包括確認內部控制有效性和設置內部審計工作、接收內部審計報告。
內部審計機構所屬于董事會,這樣設立的好處是使得該部門相對獨立,有一定的自主權,同時還能督促管理層履行自己的職責和義務,同時對公司的治理、風險以及內部控制有一個準確的評估。同時審計委員會的設立不僅加強了內部審計部門的地位,也為公司的經營塑造了一個良好的環境。最重要的是,該部門的設立縮小了由于信息不對稱導致的董事會與管理層之間的溝通障礙,也減少了委托代理成本,從而使得內部治理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二)高級管理層
管理層的行為既包括對企業的目前經營狀況承擔責任,又要對企業的長期發展、生產能力、管理素質、決策系統和經營方向承擔責任。對于管理層而言,除了需要通過內部審計對審計委員會的報告向董事會表明受托責任履行情況,還需要向內部審計在公司的管理程序、內部控制、風險管理等方面尋求咨詢服務。管理層需要內部審計的支持來實現自身職責更快更好地實現公司發展目標和提高公司效益。高級管理層對內部審計的需求包括:內部控制程序有效性的獨立評價并幫助編制控制報告;幫助設計和改善內部控制;風險確認和風險分析;經營活動的咨詢服務。另外,管理層在名義上是受命于董事會的,但是在實際操作過程中的職能卻遠大于其自身該有的,這就使得管理層的態度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著內部審計在公司治理中發揮的作用。
(三)外部審計
財務信息披露的質量是衡量有效公司治理的基本標準之一。外部審計是董事會聘請的獨立的外部機構如會計師事務所就管理層的受托經營情況主要是針對企業財務報表提供的事后鑒證活動,對政府監管部門和社會公眾負責。
由于外部審計的時間、成本有限,在發現企業披露的財務信息中潛藏的舞弊行為過程中存在一定阻礙。外部審計人員不能像內部審計人員身處企業體制中那么了解企業內部的組織結構、生產流程和經營特點,在對具體業務的審計過程中可能產生困難。對外部審計人員而言,內部審計的協助工作可能會通過影響外部審計人員評價企業內部控制、評估風險、收集實質性證據時所執行的程序,而最終影響著外部審計的時間、性質和范圍。因此外部審計如果要充分地實現自身職能就需要內部審計的輔助和補充。但同時外部審計要評估內部審計工作的可靠性和質量才能確定可否實現其工作成果。可以看出內部審計和外部審計是相互促進的協助關系。
(四)其他利益相關者
除了四大基本主體,公司治理中還有其他利益相關者需要內部審計支持他們完成自己的職能。例如債權人在某些情況下也會參與到公司的治理,他們的目的是為了減少風險,獲取穩定的利息收入,在這個過程中也希望內部審計能發揮其監督的作用,對財務信息的真實性和內控機制是否有效做出評估和建議。又如從外部監管者的角度,為了維護利益相關人員的利益與證券市場的成長發展,是非常需要內部審計部門幫助董事會審核和披露公司會計信息的。
二、內部審計通過提升董事會的決策與監督效能來發揮治理作用
公司中的內部審計部門既不具有任命和罷免管理層的權力,也不能進行制定戰略和決策,內部審計只有通過提升和改善其他公司治理主體的效能來發揮自身治理作用。
內部審計以董事會授權的身份監督管理層的行為,對管理層人員在工作期間的所作所為進行監督。此外,內部審計部門存在于各職能部門之間,內部審計人員并不直接參與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而是在日常工作中評價企業的內部控制和財務信息,從全局層面出發,客觀合理地進行風險識別和評估。將評估結果報告給董事會,這項工作給董事會決策提供了有利的信息支持,使董事會能夠更加確切的貼合企業實際運營情況進行決策。由此可以看出內部審計通過提升董事會決策與監督效能發揮治理作用。
三、內部審計通過改善管理層的執行效果來發揮治理作用
隨著公司經營規模的擴大,經營方式的多樣化,對管理上的缺失和不足,漏洞的填補堵塞成為內部審計發揮治理作用的一種方式。雖然內部審計部門在行政上隸屬于公司管理體系,但職能上負責對企業管理者進行審慎監督,保證經營過程的合理、安全和企業能夠獲得相應的利益。
內部審計站在相對獨立客觀的角度評價企業內部控制系統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能夠對公司內部控制的相關制度進行完善和健全,為企業增值提供內部保障。內部審計是運用主觀判斷和測試,收集有關的經營管理制度、規章和辦法,向有關部門和人員調查了解,以及對企業內部控制系統的關鍵控制點進行測試的方法,發現企業內部控制的缺陷和漏洞,對執行中的薄弱環節和發現漏洞及時、客觀地向企業管理層建議。這樣可以幫助管理層在企業的策略、風險、流程上進行評估和改善,即通過改善管理層的執行效果來發揮治理作用。
四、內部審計為外部審計的有效實施奠定基礎
內部審計在組織結構中擔任特殊的角色,具有熟知企業經營條件、經營管理及內部控制環境的工作特征,在企業內部持續地對公司的內部控制、風險管理、治理程序進行評估和改善,從有形資產、無形資產、現金流量、應收賬款、債務性質方面評價企業財務事項的真實性和完整性,確認和調查那些表明虛假財務報表的蛛絲馬跡。這些信息都是外部審計工作需要卻不在工作范圍內能獲得的。外部審計參考內部審計的工作底稿可以優化審計工作方案。外部審計在評估財務報表舞弊的風險時可以考慮內部審計關于舞弊的檢查活動。
有效的內部審計可以為外部審計減少審計時間,提高外部審計效率,為外部審計的有效實施奠定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韓悅橋.內部審計在公司治理中的效應研究[D].天津財經大學,2013.
[2]劉愛松.內部審計治理作用之機理分析[J].江蘇商論,2007 (12):60.
[3]蔡春,唐滔智.公司治理審計論[M].中國時代經濟出版社,2006.
[4]王光遠.內部審計思想[M].(中譯本),中國時代經濟出版社,2006.
[5]劉世林.基于決策,執行,監督分離治理模式下的企業內部審計地位探討[J].會計研究,2010 (2):7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