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開勇
【摘要】隨著教學觀念的不斷進步,越來越多的教師認為小學課文不必每篇都詳細講解,利用單元整體教學法理清課本各個單元的脈絡,對單元結構進行深入剖析也能夠達到提升學生語文素養的效果,但也有部分教師的觀念尚未轉變,且這一教學法目前還存在一些問題。本文將從當前小學語文教學中單元整體教學法存在的問題出發,具體闡述解決這些問題的措施。
【關鍵詞】單元整體教學 小學語文 中高年段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32-0046-01
單元整體教學并不是要教師忽略課本中的精華部分,更不是要教師引導學生“囫圇吞棗”式地學習,而是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做到有的放矢,提取不同課文的精華部分并用某種邏輯線索將這些精華部分連接起來,以提升教學效率。如果教師能夠熟練地應用這種教學方法,那么,不僅教師的教學效率會明顯提升,學生學習的難度也會有效降低。
一、當前小學語文教學中單元整體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課本導讀部分未受到充分重視
在傳統的教學觀念中,課本導讀部分是無所謂有無的,只要教師能把課文講好便是達到了教學目標,這種觀念導致語文課本中的導讀部分成為了多余的內容,許多教師將所有精力用在課本主干部分的講解上,對課本導讀部分置之不理。
(二)單元結構不清晰
語文課本中每個單元的設置都具有一定科學性,且隨著課本內容的不斷改進,小學語文課本的內容已經越來越完善,然而,許多教師未能完全發揮新課本的優勢,這主要是因為許多教師并未對單元結構進行分析,也未對課本各個環節的設置目的進行深入了解。單元結構不清晰的直接后果是教師的授課內容十分混亂,學生對自己學習某一單元的目的一無所知,遇到重難點部分更是難以把握。
二、解決單元整體教學問題的具體措施
(一)深入剖析導讀部分的內容
剖析導讀部分的內容實際上是在引導學生從整體上把握某一單元的課本內容,教師應當對導讀部分涉及的有關課文內容的描述進行深入剖析,這是由于導讀部分對每篇課文的描述能夠很好地概括一篇文章的主要內容或中心思想。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利用導讀部分的內容鍛煉學生的聯想能力和推理能力。教師可以選取導讀部分的關鍵詞語,要求學生利用這些詞語造句,或者根據這些詞語猜測本單元會講解什么內容,在進行聯想和猜測的過程中,學生會逐漸形成對本單元內容的整體認知,在學習具體文章的過程中便會有一定方向性,這就很好地避免了無效學習情況的出現。
(二)靈活運用思維導圖
對于小學中高年級的學生,教師可以適當提升對他們的要求,傳授他們制作思維導圖的方法。思維導圖是一種兼具趣味性和知識性的圖形,其主要作用是幫助學生整理學習思路,利用科學方法制作的思維導圖將有利于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印象并提升學生的整體把握能力。教師可以利用思維導圖,列出某一單元的課文結構,將抽象的知識結構具象化,幫助學生理解課文間的關系。
如在講解人教版五年級上冊的第一單元時,教師可以首先明確本單元有兩篇重點閱讀文章——《竊讀記》、《走遍天下書為侶》,剩下兩篇則是略讀文章。通過對文章的分析不難發現,前兩篇文章主要描寫的是閱讀給人們帶來的樂趣,強調的是作者或文章中的“我”對讀書的喜愛之情,且這兩篇文章側重描寫的是“我”讀書時的心理感受,后兩篇文章則傾向于讀書方法的介紹。教師在將文章的主要內容列出后便可以清晰地看出,該單元的邏輯線索是先引起學生的閱讀興趣,后教授學生閱讀方法。在明確這一邏輯線索后,學生的學習便可以做到有的放矢,教師也可以突出教學重點,提升教學效率。
(三)提升教師備課環節的效率
在進行備課的過程中,教師應當注重課堂表現形式與教學內容的聯系,單元整體教學突出的是每個單元內部的個體之間的關系,要表現這種關系結構,宜使用幻燈片進行演示,在講解重難點時,宜采用學習小組教學法,使學生組成學習小組,相互交流學習想法。在備課環節,教師應當將這些學習法融入課堂設計中。除此之外,教師應注重思維導圖等學習工具的引入,提升同類學習工具的使用頻率,提升學生對這些學習工具的接受程度。
單元整體教學法對教師的全局意識要求較高,教師應當重視對各個單元課文的整體把握,并進行科學備課,突出同一單元內每篇課文的聯系。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應當及時調查學生的課堂接受情況,在講授重難點時要適當放緩講課速度。總之,教師的教學計劃既要做到以實際情況為準,也要充分突出單元整體教學法的優勢所在,使其為學生更好地服務。
參考文獻:
[1]孫光飛.探討單元整體教學模式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科普童話,2015(31):24.
[2]趙德彪.淺論“讀中學寫”方法在小學語文單元教學中的運用[J].內蒙古教育,2016(0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