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課程改革的實施,對義務教育初中數學教學提出新的要求,也使得數學教學中教與學的關系、教師教學過程、學生解題過程等得到重新審視、反思。數學教學中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需要得到轉變,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也應得到重視與發揮,這些都是新課程標準下需要探索和思考的問題。
【關鍵詞】新課程標準 數學教學 教師教學過程 學生解題過程 探索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32-0127-02
新課程標準為初中數學教學注入了新的活力,在教師與學生關系、教師教學過程、學生解題過程的探索上也有了新的方向,這都是當前初中數學教學需要注意的問題。
一、新課程標準下數學教與學關系分析
數學教學在新課程標準要求下,對學生學科素質能力的培養更有針對性,而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之間的關系也不再是以往教學模式下的被動狀態,而是由教師的教引入學生的學,學生在教學中處于主動地位,學生是主體,也是教師教學活動的出發點與落腳點,從教師的教引出學生的學,這既是目標,也是過程。
新課程改革對教師教學提出新的要求,教師在教學目標、課程資源、教學活動的選擇和應用上要與素質教育相結合,因材施教,進行創造性教學。同時還應注意教材作為數學教學中重要的介質,教師圍繞教材內容和課程標準將教材知識進行靈活性運用,使課程資源更為多樣化,引導學生從教材中掌握基礎知識的同時,拓展學生的知識視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數學知識的掌握需要循序漸進,這也對教師的教提出了一定的要求,教師要將教學內容與學生的學習實際相結合,真正使教與學緊密聯系在一起。[1]
二、新課程標準下數學教師教學過程與學生解題過程分析
數學的教學過程中師生之間雙向互動的過程,建立在平等關系基礎上,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會更和諧,這一過程不僅是教學、學習上的交流,也是師生之間情感的溝通,這也是教師引導學生積極探索數學知識、進行深入探究的過程,教師能夠從中獲得更多的教學反饋與評價,并起到師生之間相互激勵的作用,這也體現出合作學習的作用。
在新課程標準下,教師的教學過程與學生真正交流,同時也應注意在教學設計、教學環節上不斷改進與探索,這對數學教學效果與學生學習水平有著很大的幫助,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對學生有信心,還應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帶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挖掘和發現學生的特長和潛能,對學生的進步進行鼓勵。初中數學在內容和難度上是一個過渡,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要對基礎的知識掌握得扎實,才能更好地為以后的學習打下基礎。數學學科對學生思維能力要求較高,同時學習的過程也是學生思維能力培養和提升的過程,學生的解題過程中的思維方式、技巧等都會影響學生的學習效率和質量,這也和教師的教學過程有著密切的聯系。[2]
在學習過程中,學生是主體,也是學習過程中的主人,教師是引導者,這也是新課程標準下數學教學中對師生關系的重新審視。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對學生的學習能力有信心,不能總是像看待學走路的孩子一樣怕受到挫折,不要過多重復,要讓學生發揮主動性,對自己的看法和體會進行表達,教師作為傾聽者,對學生的不足之處進行指導。在數學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以合作學習的形式進行探究和討論,這種分小組的合作形式能夠激勵學生在合作學習中培養自身集體智慧意識,同時也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有一定幫助,促進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新課程標準下,數學教師的教學過程、學生的解題過程都對教師與學生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戰,教師要在組織協調能力上有所提升,學生也要對自身主體意識和自主探究能力等有所提升。[3]
三、結束語
新課程標準下,數學教學過程的規范化、科學化能夠對教師與學生起到較好的提升作用,學生的認知結構也能夠得到系統化的構建,這對學生解題過程的優化是有幫助的,教學中教與學、師與生的關系的平衡能夠為數學教學效率與質量的提升提供有力的保障。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對數學課程教學的探索也會不斷拓展和深入,新的理念和方法也會在學生數學學習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參考文獻:
[1]李盼祖.突出學生主體地位,創設生動教學課堂——新課程標準下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模式研究[J].學周刊, 2016(19):73-74.
[2]袁慧.新課程標準下教師如何提升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課程教育研究,2016(11):68.
[3]于遠建.淺析初中數學教學中的問題及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J].教育科學:全文版,2016(12):251.
作者簡介:
薛鐵蓮(1961-),女,山西省孝義市人,漢族,本科,高級教師,研究方向:中學數學與應用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