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濤
【摘要】小學音樂欣賞教學中,視聽融合,引導學生關注視覺思維,更好地理解、感悟音樂作品。通過動畫視頻、符號圖譜、線條圖譜三種不同的教學策略,幫助學生從觀察→表達→表現,逐層深入,以視覺思維的途徑,提高音樂欣賞的能力。
【關鍵詞】音樂欣賞 視覺思維 培養
【中圖分類號】G623.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32-0173-02
視覺思維,直到20世紀,通過美國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魯道夫·阿恩海姆的研究,才得以明確指出“一切知覺都包含著思維,一切推理中都包含著直覺,一切觀測中都包含著創造。”他認為,視覺思維在人類認識活動中是最有效的,其同樣具備思維的理性功能,跟一切思維活動有更緊密的聯系。
眾所周知,音樂是聽覺藝術、時間藝術,“一直都是以聲音為唯一表現載體形式而離不開聽覺的”。然而在當今這樣一個科技高速發展、信息傳播途徑和形式不斷更新的自媒體時代,音樂也就不僅僅只局限于“聽”了。這樣的沖擊,也給小學音樂欣賞教學的方式方法帶來了新的變革。本文結合筆者自己平時欣賞教學的實例,通過適當的教學策略,視聽融合,養成視覺思維的意識,提高音樂欣賞的能力。
一、觀察:動畫視頻,生動創設音樂情境
觀察力是一種感覺與思維高度協調的能力,是視覺思維的起點。教師應引導兒童學會觀察,豐富視覺經驗,并形成獨特的視覺感知體系。
樂曲《牧童短笛》所表現的音樂形象與內容,離孩子們的生活實際非常遙遠。怎樣才能拉近音樂作品和孩子的距離呢?動畫片是最好的選擇!本課所選用的動畫片絕非簡單的“拿來主義”,是教師將音質優良的、完整的樂曲加上與之吻合的畫面一一對應剪輯而成。通過教學前半段的聆聽,孩子們對樂曲有了初步的感受,此時再來觀賞水墨動畫不僅有助于孩子們對于樂曲整體的體驗,更能在視聽結合中讓孩子們走進牧童生活的情境之中,以達到引起共鳴之功效。
二、表達:符號圖譜,直觀呈現音樂結構
視覺思維的練習能幫助學生發現材料、技能與形態之間的密切關系,然后結合舊經驗與新刺激,形成個人的認識,并將這些因素進行創造性的組合。符號圖譜通常是使用某些特定符號、實物圖等,按照不同的規律進行標記,將表現形式由繁入簡,將抽象樂曲變得生動、形象、趣味性更強,將樂曲的結構直觀、形象地顯示出來。這樣,學生就可以根據符號圖譜進行演奏、律動、音樂游戲等音樂活動,感受、理解和體驗音樂,在音樂實踐活動中感知樂曲的結構,逐步把握不同樂曲的結構。
“感悟是學生對外部知識、信息的深層內化,是頭腦對事物的重新組合、選擇和建構。”音樂欣賞課《牧童短笛》最后一環節將音樂與美術進行學科整合,通過對音樂作品的體驗與感悟,把時間交給學生,將學生“對整首樂曲不同段落的不同感受——選擇合適的色彩和形狀”,通過分組討論、親自操作并現場生成。既即時地呈現了學生們的精彩創意,同時又展示了不同組的討論結果。
【課堂實錄】
師:小組討論,你能為樂曲選擇合適的顏色和形狀嗎?
師:你能說說你的理由嗎?
生:A段音樂悠閑、舒展,所以我選擇綠色的圓形;B段特別歡快,紅色感覺很喜慶,三角形線條分明吧,所以選擇紅色的三角形;A段和A段相似所以還選圓形,但是又有點不同,感覺比較溫暖,所以選橘色的圓形。
生:我覺得第一段聽了很舒服,用橘色的圓形;第二段也是很喜慶,就用紅色的三角形;最后一段小牧童和牛兒在綠色的竹林相會了,所以我選綠色的圓形。
學生分組討論,教師邀請學生用平板電腦直接拖放圖形;教師通過屏幕截取功能將幾個組的討論結果呈現在大屏上。樂曲欣賞的難點突破,選用學科整合的方式,學生、教師、媒體三者之間多重地互動、碰撞,最終生成出孩子們對樂曲精彩的詮釋。這一系列的視覺思維活動,幫助學生們真正地感受到了音樂,這種音樂記憶一定會留在孩子們的心中。
三、表現:線條圖譜,準確把握音樂元素
據中國音樂史料記載,早在公元5世紀,維吾爾十二木卡姆的某些曲調就開始采用圖形譜的方式進行記錄;“奧爾夫音樂教學法”也經常采用圖形譜,讓學生在讀圖形譜的過程中欣賞音樂。
音的高低、長短、節奏、旋律、音色以及音的強弱是構成音樂的基本要素。線條圖譜可以將抽象的音符具體化、形象化、直觀化,以體現旋律線條的走向、節奏的疏密、音的強弱等,可以更好地幫助學生感受樂曲。
還是以《牧童短笛》為例,這是一首典型的復調式的民族器樂曲,對于三年級的學生來說有難度,他們不能非常準確地聆聽出每一個樂句。運用線條圖譜,邊聽邊跟著畫出線條,學生很快就能聽辨出第一段主題的樂句。
【課堂實錄】
師:這樣的音樂線條,讓你感受到牧童和牛兒在干什么?
生:我仿佛看到小牧童騎著牛兒走過了彎彎曲曲的小路。
生:我感覺牧童和牛兒走過連綿起伏的山。
生:他們走到小河里,和水里的小魚在玩耍。
抽象的音樂在動態的圖譜中“活”起來了,孩子們也跟著活躍起來,同時他們的思維、想象也隨著動畫鮮活起來;可愛的圖標在音樂的節奏中出現,也幫助學生們更好的記憶了主題旋律。
《音樂課程標準》中提出:音樂室一門極富創造性的藝術,通過音樂豐富學生的形象思維,開發學生的創造性潛質。在教學過程中,應設定生動有趣的創造性活動內容、形式和情境,發展學生的想象力,增強學生的創造意識。以“聽”為主的音樂欣賞課,融入了“看”,在“聆聽”的前提下,關注視覺思維的培養,音樂作品真正走進了孩子們的眼中和心里。
參考文獻:
[1]莊悅.讓視覺思維成為低齡段兒童音樂創想的觸發點[J].都市家教月刊.2017.
[2]吳超明.談“視覺音樂”[J].遼寧師專學報.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