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夢婷
摘要:文章從論文刊發數量的年代分布、論文選題的主題分布、論文刊發量居前2位的作者分布、論文刊發量居前3位的期刊分布、論文被引頻次居前10位、論文被下載頻次居前6位的論文分布、論文的基金資助狀況七個方面,對中國知網收錄的有關思想政治教育論文進行了量化統計分析,展示了我國思想政治教育領域“大數據”研究的基本狀況,揭示了其發展脈絡和當前熱點,并對大數據時代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下一步發展提出了若干建議。
關鍵詞:大數據;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國知網;文獻;統計分析
移動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全球信息數據量出現了井噴式的增長,思想政治教育領域的“大數據”研究異軍突起,是國內最為密集、最為活躍的研究領域:在中國知網以“大數據”和“教育”為篇名關鍵詞的復合檢索中(截至2017年10月16日),“思想政治教育”的篇名出現頻次是居于第二位的“高校”的2.3倍。我國政治思想教育領域為何會出現大數據研究的風潮并在所有研究領域中獨占鰲頭?思想政治教育領域的大數據研究主要研究了哪些問題?經歷了怎樣的主題或熱點轉化?我們應當怎樣看待大數據取向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本文試圖通過對“中國知網”收錄的相關期刊論文的統計分析,對上述問題作出簡要的回答。
一、研究設計
(一)研究樣本
在“中國知網(CNKI)”上,使用高級檢索功能,選定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和“大數據”進行高級檢索,共檢索到相關核心期刊文獻193篇。其中,碩士論文9篇,會議論文2篇。在此不作統計,最終選擇研究樣本數為182篇相關期刊論文。
(二)研究方法設計
本文的研究方法設計采用內容分析法。具體操作步驟分為:確定研究問題、抽取樣本、界定分析單元、對要分析的內容進行分類、建立量化系統、分析資料得出結論六個步驟。
二、研究內容
(一)論文數量的時間段分布
“中國知網”在2013年收錄了我國思想政治教育領域“大數據”研究的首篇論文,2013年論文篇目為3篇,2014年的發文量達到5倍增長,論文發表數量為16篇,到2015年,呈現3倍增長,發表篇目為51篇,到2016年,發文量呈2倍增長,達到112篇。從2013年到2016年,我國思想政治教育領域“大數據”研究的論文數量呈快速增長趨勢,幾乎每一年的論文數都比前一年有所增長,呈現了逐年增長的態勢,以上說明我國思想政治教育領域“大數據”研究從開始到現今正處于快速上升的發展期。
(二)論文選題的主題分析
本研究對2013~2016年度的論文均按論文篇名所含的主題詞進行統計。通過對這些主題詞出現頻次的統計,我們大致可以發現我國思想政治教育領域“大數據”研究所關注的問題或領域的基本趨勢和變化情況,了解不同階段的特點和縱向發展的歷時性特征。
需要說明的是論文題目只包含搜索關鍵詞而沒有其他主題詞的篇目,這種情況在全部182篇期刊論文只有一例。該篇論文的標題為《大數據與思想政治教育》,其中的“大數據”“思想政治教育”均沒有再與其他用詞搭配,也沒有其他的主題詞,因此,該篇論文被作為“其他”類。
近4年來我國思想政治教育領域“大數據”研究涉及的主題范圍較為廣泛,共包括了39個類別。
(1)主題詞頻次數量居于前5位的分別是“大數據背景”“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大數據的運用”,這說明我國學者在思想政治教育“大數據”研究中主要集中于大數據時代環境,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具體工作以及大數據的實際運用相關的問題領域。其中,“大數據背景”位居第一,說明我國學者們最為注重的是大數據時代背景和環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與創新問題,大數據背景受到了本領域研究者們前所未有的關注。“高校”位居第二,說明在大數據時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方式以及成效受到了我國學者的高度關注。可以說,思想政治教育領域大數據研究的異軍突起,一方面是大數據技術發展“恰逢其時”的自然結果,另一方面也是我國政府近年來突出強調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性的直接結果。
(2)主題詞頻次數量居于后一位的共計18個主題,有“思想政治教育質量”“網格機制”“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思想政治教育視角”“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維度”“黨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范式”“思想政治教育環境”“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思想政治教育大數據學”“初中”“獨立學院”“工科院校”“企業”“民族地區”“個性化”“研究生”及“其他”。4年中,這十幾個主題領域的研究頻次均未超過1次。不過,2015年和2016年新近出現的一些關鍵詞所代表的研究領域是新興且具有代表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創新”“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范式”“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大數據的影響”“部隊”“大數據思維”“思想政治教育載體”,這些領域代表的正是前沿研究領域。
可以看出,我國思想政治教育領域“大數據”研究在向以下幾個方向發展:一是教育領域的細化,即研究向不同類別的學校或層級擴展,如初中校、高職院校、獨立院校、工科院校、研究生等;二是研究開始注重理論建設,研究范式、大數據學等概念系統地出現;三是研究開始走向對區域性和個性化等一類問題的傾斜。
(三)論文刊發量居前2位次的作者分布
本論文對思想政治教育領域“大數據”研究論文的作者發文量進行了數據統計。總的來說,作者群較為分散,沒有出現發文密集的作者。據此,本論文只列出發文表量居前兩位的作者。論文數居首的作者是中國傳媒大學的吳蕾,共有3篇論文;居于第二位次的作者較多,北京大學的劉輝、湖南大學的王莎、中央財經大學的胡樹祥、電子科技大學的李懷杰、西安政治學院的劉彬彬、渤海大學的張蕊、張春梅以及西南交通大學的胡子祥、余嬌。上述作者均發表了2篇論文。論文發文量居于前兩位作者群體,其論文發文量絕對數量不多,如第一名也就只有3篇論文,第二名為2篇,全部加在一起共計17篇。這一狀況表明,雖然從事大數據取向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作者較多,但持續關注這一領域并有豐富成果的學者還十分有限。當然,本結論是立足于現有的統計數據得出的,從本領域的第一篇論文出現至研究截止日期不過4年時間,較短的時間周期也許還不足以說明其未來趨勢。相信隨著時間的延伸,持續關注這一領域且成果豐碩的研究者會越來越多地浮現出來。
(四)論文刊發量居前三位次的期刊分布
本研究依據發文量,對發表有關思想政治教育領域“大數據”研究論文篇數居前三位次的期刊進行了排名。經統計,發文量居第一位次的期刊分別是:《思想教育研究》《思想理論教育》,各發表了7篇。發文量位居第二的期刊分別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教育現代化》,各發表了5篇。發文量居于第三位次共有6本雜志,分別為:《教育教學論壇》《軍隊政工理論研究》《繼續教育研究》《學理論》《亞太教育》和《才智》,各發表了4篇。第三名之后,同一位次的刊物較多,這里就不再列舉了。從前三位次的11本期刊名稱和性質可以看出,《思想教育研究》《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思想理論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繼續教育研究》屬于北大核心入選期刊和CSSCI及CSSCI(擴展版)期刊,共計5份,在刊文量居前三位的全部11份期刊中占45.5%,占近到1/2的份額。這表明我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領域“大數據”研究的學術論文總體質量還是不錯的,也說明思想政治教育領域的重要期刊都較為關注本領域的大數據研究。
(五)文獻被引頻次居前十位和被下載頻次居前六位的論文
為觀測教育論文的學術影響力,根據被引頻次居前十位和被下載頻次居前六位的論文的相關信息整理可知,被引頻次居前十位的10篇論文,被引頻次最高的達122次,居第二位的是98頻次,最少的是34次;多數論文的被引頻次處于30~70之間。從期刊角度看,10篇論文所涉及的7本雜志,大多數為CSSCI刊物,表明被引率高的論文大多發表在質量較高的期刊雜志上。其中,《思想教育研究》被引頻次最為突出,在10篇論文中占了4篇,被引頻次在這10篇論文中占到了57%,超過了半數。在被下載頻次最高的6篇論文中,前五位次的論文也都來自《思想教育研究》;大多數論文的題目都涉及了“大數據時代”這一關鍵詞。這說明研究者的時代感很強,注重探討在大數據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變革與創新。從研究綜述類論文也占1篇的情況看,從被下載層面上和使用意義上,對思想政治教育領域研究狀況的梳理和反思也受到關注。
(六)論文所涉及研究基金資助狀況
基金資助狀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們對所研究問題的重視程度。在182篇論文中,得到各類基金資助的僅有12篇,占論文總數的6.5%。這表明大數據與思想政治教育問題立項研究較少,大型和重要的研究不多見,自發性研究也不多。在得到基金資助的12篇論文中,有8篇得到了國家級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的資助,有4篇得到了地方級項目資助。地方性項目資助是國家級項目基金資助的50%。這說明至目前為止,在資助項目數量方面,國家基金對思想政治教育領域“大數據”研究的資助力度大致相當。在地方基金資助中,僅有江蘇省一個地區,江蘇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基金資助了3項研究,江蘇省科委社會發展基金資助了1項研究。這表明我國中央與地方對思想政治教育領域“大數據”研究投資力度都有待加強。
三、結論與建議
通過對2013~2016年間我國思想政治教育領域“大數據”研究論文以上六個方面的分析,我們大致可以概括出以下結論:
(1)從論文數量上看,我國思想政治教育領域的“大數據”取向研究問題雖然是新興的領域,但發展較為迅速,以2013的3篇作為起點,到2016年高達到112篇,據此,可以認為我國思想政治教育領域“大數據”研究正處于爆發性上沖時期。在論文質量上,以發文量居前三位的期刊來衡量,北大核心入選期刊和CSSCI及CSSCI(擴展版)占據將近半數,這說明研究論文也是有一定質量的。
(2)從研究領域來看,本領域呈持續快速擴展的趨勢。近4年來,我國思想政治教育領域“大數據”研究論文共出現了39個研究主題,大部分研究主題都呈現不斷強化的研究趨勢,且新生的研究主題不斷涌現,如探討大數據時代下,思想政治教育大數據學、研究范式、各類院校、企業、初中等不同機構的思想政治教育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學科脈絡中的教育模式、教育環境、教育功能等,都是近些年來越來越受到研究者關注領域。這進一步表明我國思想政治教育領域“大數據”研究還在持續不斷的拓展、深化的發展過程中。
(3)我國思想政治教育領域“大數據”研究中,不乏既對大數據時代環境的分析,同時也關注思想政治教育現實困境。但從整體上看,也還存在著單純介紹大數據的特點和影響的現象,不少研究過于宏觀空泛,研究雷同重復的現象也不少見,研究初級階段的特征還較為明顯。筆者認為我國大數據取向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應進一步注重結合中國現實發展的實際,一方面面向具體問題,一方面提高理論深度,進一步提高研究的創新度。同時,大數據取向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不僅要從大數據方面分析宏觀層面的思想政治教育,更要注重與微觀層面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化結合,更多地關注民族地區、教師隊伍、學生個性化等問題。讓大數據更好的為我國思想政治教育改革方面產生實效服務。
參考文獻:
[1] 羅金增.內容分析法與圖書館學[J].情報雜志,2003(04):51-53.
[2] 梁家峰;亓振華.適應與創新:大數據時代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思想教育研究,2013(6):63-67.
[3] 陳文婷;劉佳琦.試論統計方法在思想政治教研究中的運用——基于兩種思想政治教育類學術期刊的實證分析[J].思想理論教育,2012(17):92-95.
[4]胡樹祥,謝玉進.大數據時代的網絡思想政治教育[J].思想教育研究,2013(6):60-62,102.
編輯∕楊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