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冠宇
摘 要 目前高職院校音樂教學的實際工作中,存在著很多問題,音樂教育很難達到預期的目標,因此高職院校音樂教學模式的改革已經成為一個不容小覷的問題。本文通過對高職院校音樂教育在高職教育中的重要性進行分析,指出了當前高職音樂教學模式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并就如何對音樂教學模式進行改革提出了幾點建議。
關鍵詞 高職院校 音樂教學 模式 改革 分析
中圖分類號:G642.41 文獻標識碼:A
高職院校音樂教學是我國高等教育教學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隨著我國高等教育改革步伐的不斷加快,對高職院校音樂教學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目前,我國的高職院校對于藝術教育的重視程度還不夠,很多高職院校過份注重學生的專業知識培養,而音樂教育都只是流于形式,沒有達到音樂素質教育的目的。在新時期,探究高職院校教學模式具有重要的意義。
1高職院校音樂教學的意義
當前高職院校音樂教學課程的開展作用和意義研究較為深入,其中最為明顯的當屬對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作用和對院校社會形象的改善作用。在高職院校教學中開展音樂教育可能能夠同時促進學生道德、文化、素質以及心理等多方面的發展和提升,對于個人修養也有良好的改善作用。研究顯示,音樂素養能夠促使高職院校學生創造力和想象力的提升,還可改善大腦思維的靈敏性和發散性,從而達到提升學生個人素養、促使其各方面綜合發展的目的。另一方面,高職院校音樂教育對學校的社會形象改善作用顯著。而開展音樂教育不僅能夠增強高職院校的競爭力,還可提升其社會形象及影響力,進而達到改善學生音樂知識和文化素養的目的。
2高職高專音樂教學現狀分析
2.1教學觀念及教學模式陳舊
我國高職高專院校音樂教學思維及教學觀念仍然陳舊,沒有充分認識到音樂教育對在校學生藝術素養及人文素養的重要作用,沒有給予音樂教育足夠的關注,一些院校認識到音樂教育的重要性及緊迫性,但并未積極針對音樂教育開展教學方法及教學模式的改革。當前高職高專院校音樂教學觀念及教學模式停滯不前的原因較為復雜,當前的高職高專院校都處于辦學模式及教學思路的積極探索與實踐期,大部分的精力投在更具實際意義、成效更直觀的主體科目之上,對于以培養學生音樂素養為主要目的的音樂教育之類的柔性學科沒有投入足夠的精力。加之高職高專院校相比本科院校,辦學實力、教育側重點等方面均有明顯差別,最終導致高職高專院校音樂教學模式與觀念停滯不前。
2.2教學目標與教學框架模糊
高職高專院校在開展音樂教學過程中,普遍沒有根據學院學生成長特點及音樂素養針對性地制定教學計劃和教學框架,沒有形成鮮明的特色。當前很多高職高專院校沒有對音樂教學設定具體的教學目標及考核標準,教師沒有形成具體的教學方向,僅僅設立簡單的課時教學計劃,以輔助學期或學年教學課時規劃。如此一來,教師沒有明確的教學動力及方向,學生也不知所云,原有的興趣與激情逐漸在迷糊的課堂教學中消磨殆盡。
2.3教學內容與形式單一
高職高專院校沒有提出建設性的音樂教學形式,也未提供豐富的教學器材,很多院校實際教學中只能以聽聽歌、唱唱曲這種等同于中小學的方式進行。教學資源的缺乏是導致高職高專院校教學內容及形式單一的主要原因。
3高職高專音樂教學模式改革
3.1建立現代化的音樂教學模式
高職高專院校應充分認識到音樂教育對學生素質養成的關鍵性,同時及時糾正對音樂教育就是音樂課的錯誤理解。在明確音樂教育是一個系統的教學體系之后,及時對學院音樂教學現狀進行深入分析和研究,確立正確的教學方向與教學目標,根據實際的教學目標與方向調整并引入優秀的教學資源及教學思想,積極擴充院校音樂教學力量,尤其注重學院師資力量的強化及專門音樂人才的引入。
3.2建立具有高職高專特色的音樂教學模式
高職高專院校的辦學模式較為獨特,其音樂教學也應積極探索具有高職高專特色的教學模式。學校的音樂教學進度與教學質量直接與教學規劃掛鉤,高職高專院校應在充分調查和分析學院學生音樂層次及培養方向的基礎上,結合以往教學經驗,借鑒其他本科院校及同層次院校的音樂教學經驗,從學院整體音樂教育的角度進行音樂教學整體規劃,結合高職高專教學環境與實際教學特點,建立合理的必修課與選修課教學相結合、理論教學與素質教學、技能教學相結合的教學模式。高職高專院校應根據學生音樂基礎及音樂素養進行合理的分組,對不同層次的教學小組制定相適應的教學體制與考核制度。
3.3建立自主式、開放式音樂教學模式
音樂教學與其他學科教學相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高職高專院校學生具有不同的音樂技能和不同層次的音樂素養,有效的音樂教學應以自主、開放式的教學模式為依托。通過音樂角色扮演、精彩的歌劇表演賞析、課堂互動及自由模仿等豐富多彩的教學形式激發學生音樂欣賞和學習的興趣和熱情,在有效教學的同時,引發學生的深刻思考,引導學生對音樂表演及歌劇表演片段中的環境氛圍及人物心理、音樂背景的特點及相互關聯進行深入的反思與探討,組織學生以小組及個人的方式相互討論和交流,并積極進行師生互動、提問,教師及時對學生的問題進行解答,及時糾正學生不正確的理解和想法,同時注意調動學生的想象力、理解力和感受力,引導每一位學生積極參與和思考,真正實現開放式、自主式的教學,全面提升學生音樂技能和綜合素養。
4結束語
綜上所述,經上述分析可知,高職院校音樂教育工作者首先必須意識到音樂教育對學生和院校的積極意義才能明確對當前音樂教學中的不足之處進行深入挖掘的重要性,也才能主動地對音樂教學模式不斷進行改革和創新,更為符合高職院校學生音樂學習的需求。此外,高職院校音樂教育工作者也應當在工作過程中不斷創新、積極探索,才能達到培養高素質的綜合性人才的最終目標。
參考文獻
[1] 邱豐.高職院校音樂教育專業聲樂課教學模式改革初探[J].漳州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3,15(04):71-74.
[2] 劉光.高職院校音樂教學模式改革探究[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1,27(08):125-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