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新
摘? 要:生態保護紅線建設視角下,對我國生態安全格局產生的積極影響甚廣,生態保護紅線建設的發展直接關乎到國家的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完成,對人類生存環境的優化,以及對自然資源的保護,對生態環境、文明社會的有效建設等。因此,對生態保護紅線建設下的環境質量效應進行評價必須嚴格重視,要求相關部門深刻認識到生態保護紅線建設過程中生態安全格局的重要地位,秉持完善生態保護紅線建設的理念落實生態安全格局工作,進而推動我國生態保護紅線建設實現最大化的效益,實現我國建設生態保護紅線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長期目標。
關鍵詞:生態保護紅線;生態安全格局;構建
中圖分類號:S891+5?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 ? ? ?DOI:10.11974/nyyjs.20181032070
生態保護紅線建設本身就是為了實現對我國自然資源、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可靠保障,具備良好的生態環境改善效益,可以有效減少當前社會經濟發展過程中的自然資源過度消耗,避免經濟發展對生態環境所造成的破壞,進而有效改善生態環境。以生態保護紅線建設方針為基礎,搭建科學、可靠、穩定、高效的生態安全格局體制,進而有效發揮生態安全格局的生態價值。
1? ? ?生態保護紅線的相關內容分析探討
隨著國家以及社會上對生態保護的重視程度不斷增加,近年來我國已經提出和建立了一系列的生態功能區等,對一些環境狀況比較脆弱的地區來說,具有很好的保護作用[1]。其中生態保護紅線的提出主要是為了能夠結合系統保護規劃,從而在環境保護管理等內容的指導之下提出的重要任務,因此當前來說能夠有效維護生態安全格局、有效保障生態系統的一系列正常功能,同時也對經濟的快速發展提供良好的環境。
1.1? ? ?生態服務保障線
生態服務保障線是生態保護紅線中所包含的重要內涵之一,這是指生態保護紅線能夠為社會以及人類提供生態調節的功能,同時還能夠提供一定的文化服務的功能,從這一點能夠看出生態保護紅線是支持經濟以及社會得以在當前的環境下獲得可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影響因素。
1.2? ? ?人居環境安全屏障線
當前生態紅線的另一個重要內涵就是它是重要的人居環境安全屏障線,能夠對一些環境惡劣的地區以及環境給予保護,維護脆弱地區的生態平穩,從而能夠形成人居環境安全屏障線,呵護生態敏感的地區以及脆弱地區,為人們的生存提供安全有效的屏障,例如很多的沙漠地帶,建立生態保護紅線,有效減少和防止惡劣風沙天氣對人們日常生產活動的影響。
1.3? ? ?生物多樣性維持線
所謂的生物多樣性維持線就是指對大自然中生物的多樣性以及物種的多樣性進行有效的保護,特別是一些瀕臨滅絕的珍惜物種,可以說生物多樣性維持線的建立是使得當前生物保持多樣性的重要影響因素,同時也是有效減少人類破壞造成珍惜動植物滅絕的重要措施。
通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當前來說生態紅線的建立是使得當前生態穩定、環境優美,人居和諧、經濟平穩發展的重要影響因素,我國也正在這方面不斷努力,爭取取得更大的進步。
2? ? ?構建生態安全格局的方法
在構建生態安全格局時,通常按下面3個步驟,即正確對生態評估對象予以選取;對生態評估因子進行識別;生態安全格局構建。具體特征如下。
2.1? ? ?正確對生態評估對象選取
在調研和分析研究區生態現狀及人文、地理、歷史等概況基礎上,確定此區對生態安全具決定性作用的多元化評估對象,如林地、水源、農田等。上述生態評估所表現出的安全狀態,對研究區自身結構和生態服務的安全均發揮著關鍵性的作用。依據研究區特征的不同,在確定生態評估對象時,也存在較大差異,需依據當地特征個體化確定。
2.2? ? ?生態評估因子識別
參考生態安全的具體定義及概念,從生態系統自身結構安全和生態系統服務安全兩方面,與研究區人文和自然條件結合,對各生態評估對象所對應的生態評估因子進行識別,就生態安全格局框架予以建立[2]。如生態評估對象確定為水時,水系統自身安全即指洪水和暴雨安全;水系統服務安全即指此區域水資源的安全,提示可為當時居民就充足、干凈的水資源予以提供。
2.3? ? ?生態安全格局構建
在構建生態安全格局時,需依據不同研究對象所具有的生態評估因子特征,對格式-過程模型法或生態因子疊置法進行選取,就當地子項生態安全格局予以建立,后通過對各子項生態安全格局疊加展開研究,對綜合生態安全格局進行構建,就關鍵生態用地予以識別。
3? ?基于生態保護紅線建設視角下提升生態安全格局質量的有效途徑
基于生態保護紅線的生態安全格局建設相對于傳統的對生態環境的維護而言,優勢大大提高。生態保護紅線地區具有非常明顯的區域劃分以及規劃,因此邊界清晰,在今后的維護中就會大大提高清晰程度,縮短時間,提高工作效率;各個部門的工作,放在一個共同的平臺進行,這樣就大大節約了資源,使得相關部門避免產生保護部門的交叉折疊;基于生態保護紅線之下的生態安全格局整體來說范圍較廣,不僅僅包括水平的保護,同時還包括垂直的保護,因此能夠產生切實有效的保護效果。那么下面就進行具體的分析,針對性地了解一下基于生態保護紅線建設視角之下生態安全格局質量提高的有效途徑[3]。
3.1? ? ?做好生態保護源地的選擇
科學合理地選擇生態保護源地是構建生態安全格局的重要舉措,因此對于生態保護源地的選擇,在選擇過程中應當盡可能地維持現有的完整的生態環境,避免造成破壞;還要盡可能使得生態服務功能從多個方面顯現出來,呈現健康可持續發展的態勢;對于生態環境保護紅線而言,是預防生態環境惡化的重要措施,同時早在2013年就已經被納入了區域保護的完整體系,因此在今后生態系統服務的過程中,需要提高對于敏感因素的抵抗能力,盡量減少對紅線區域附近的外界環境的干擾。總體來說,做好生態保護源地的選擇是提高生態安全格局構建質量的重要基礎,通過合理地選擇能夠盡可能地減少一些不必要問題的發生,減少后期維護費用。
3.2? ? ?做好生態廊道以及生態戰略節點的有效辨識
受到客觀環境因素的限制,使得生態保護紅線區域大多數是呈島嶼式的非連續分布狀態的,這樣來說會明顯降低對于珍惜動植物保護的效果以及能力,因此為了提高辨識性,加強對珍惜動植物的保護,應當著力辨識好生態廊道以及生態戰略節點。[4]對于垂直的生態保護區域來說,應當對不同區域的水土特點以及生態特點進行有效的分析,將不同等級節點通過一些有效的方式連接起來,例如可以借助綠色廊道實現整體的連接,形成一個整體的保護網絡,便于提高保護力度。
3.3? ? ?做好生態格局的優化升級
從當前的形勢來看,我國的生態格局主要包括3個部分,其中分別是重要的生態功能保護格局、人居環境安全生態格局、生物多樣性維護格局。而目前對于生態格局的優化來說,實施效率不高,容易受到一些外界自然因素的影響,特別是一些環境較為惡劣的偏遠的地區,同時保護的成本較高。因此現階段對于生態格局要結合現階段較快發展的科技進行科學合理的升級,這樣才能夠有效降低生態格局問題。除此之外,對于生態格局的優化升級,還需要適當考慮到生態安全格局的尺度以及空間形態,進行適當的區別對待,對于一些生態環境較為脆弱的地區以及重要的動植物保護地區,優化維護措施,進行重點關注。
基于生態保護紅線的生態安全格局建設在當前來說是十分重要的,不僅僅關系到人們賴以生存的生態環境,同時也關系到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以及一些珍稀物種的延續,因此受到了國家的高度重視。基于生態保護紅線的生態安全格局建設在今后應當堅定不移的進行下去,充分發揮其優勢,實現國家生態環境的健康可持續性發展。
參考文獻
[1]徐德琳,鄒長新,徐夢佳,等.基于生態保護紅線的生態安全格局構建[J].生物多樣性,2015,23(6):740-746.
[2]韓琪瑤.基于生態安全格局的哈爾濱市阿城區生態保護紅線規劃研究[D].哈爾濱工業大學,2016.
[3]劉曉光.基于生態安全格局的哈爾濱市阿城區生態保護紅線規劃[C].中國風景園林學會.中國風景園林學會2015年會論文集.中國風景園林學會,2015:1.
[4]吳學燦.劃定生態保護紅線 優化生態安全格局[J].社會主義論壇,2017(05):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