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倩
摘 要:遵循習近平總書記的系列講話精神,我國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工作也在如火如荼的進行,其不僅是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國家的關鍵要素,而且也是貫徹和落實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要源動力之一。因此,大力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很有必要。本文也會對目前我國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意義以及所存在的具體問題進行詳細的分析,并針對性的提出一系列可行性強的理論指導策略,以便相關人士參考借鑒。
關鍵詞: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創新;理論指導;研究分析
進入21世紀以后,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速度越來越快,現如今,在黨中央國務院以及習近平總書記的正確領導下,正在逐步向全民小康社會邁進?;诖?,行政管理體制也要做到與時俱進,不斷的進行深化改革,才能順應時代潮流,滿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國家的建設需求。但是在實際深化改革過程中,行政管理體制也會遇到很多阻礙因素,因此,只有大力采取理論+實踐的指導策略、強化政府職能和組織結構、處理好多方關系,建立健全的政府責任體系,這樣才能改善現有的行政管理現狀,從而為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國家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我國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實際意義
(一)是實現我黨宗旨的必然要求
一直以來,我國社會的發展都是在黨中央國務院的正確領導下得以實現的,相對,這也使得各級政府的施政行為必須緊緊圍繞中國共產黨的服務宗旨來進行開展,即全心全意服務人民,并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但是在實際運行過程中,除了依靠黨的理論性指導,還要借助相關實踐的有效執行,才能達到最終目的。因此,這就需要健全我國行政管理體制,即設置完善的行政系統機構,建立符合我國社會發展需求的職權劃分制度和行政管理運行制度,同時,還要明確各級政府的行政權力和職責范圍,這樣才能更好的貫徹落實我黨的方針政策,強化政府為人民服務的質量和水平,所以,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對全面實現我黨宗旨有著很大的推動作用。
(二)是構建全民小康社會的必然要求
自新中國成立以來,構建全民小康社會始終是我國努力奮斗的核心目標之一。而要想盡早實現這一目標,不僅需要政府經濟職能的有效發揮,使其可以對市場施行科學化的調節和監管,進而為推進社會經濟發展奠定良好的物質基礎。而且還要需要政府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的最大化發揮,進以通過大力發展公共事業,促進公共產品升級來為社會大眾提供更優質的服務。目前,我國社會盡管在逐步向全民小康社會邁進,但是以政府為主導的行政管理體制仍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這在一定程度上就會阻礙社會經濟發展速度,降低我國公共服務水平,影響全社會的和諧穩定。所以,只有大力強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才能遏制并解決這些問題。
(三)是推進政治體制改革的必然要求
從某種意義上看,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是對我國政治體制的一次全方位的創新,其對于提高國民生活水平、發展社會經濟、維護人民利益和社會權益、推動政治文化等都有著很重大的意義。因此,只有全面推進政治體制改革,才能增強黨和國家的活力,調動人民參與國家建設和國家管理的積極性、主動性以及創造性,進而為發展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國家提供可靠的保障。
二、我國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過程中多方關系的有效處理
(一)處理好改革強度與社會可承受程度之間的關系
由于我國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給全社會利益格局都帶來了很大的影響,所以隨著時間的推移,其影響力也會朝著社會更深層次發展,這就使得行政管理體制必然會遇到各種錯綜復雜的利益關系,進而降低其最終的改革效果。因此,要想規避這種現象,就要在貫徹和落實改革工作時,做到穩扎穩打、意志堅定,尤其是要將各項黨的方針政策以及服務宗旨等徹底落實到實處,保證政府職能、權責劃分、機
構設置等都能達到合理化、規范化、標準化。同時,還要緊緊抓住每一次改革機遇,進行大膽的推進和創新,這樣才能讓改革強度與社會可承受程度相平衡,進而實現最終的改革發展目標。
(二)處理好統一要求與分類指導之間的關系
行政管理體制改革要想得到進一步的深化,黨中央國務院就要制定出統一的部署規劃和規范要求,這樣才能保證各地改革的一致性。另外,還要注重地區間經濟的發展平衡,在強調維護中央權威的同時,必須重視不同地方的特殊性,盡量做到統一部署、分類指導,并積極鼓勵各級政府和社會大眾參與到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活動中,這樣才能為構建全民小康社會創造良好的條件。
三、我國深化行政管理體制的理論和實踐創新策略
(一)合理界定政府職能
在行政管理實踐中,政府職能作用的有效發揮十分關鍵,其是我國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主要源動力之一,因此,必須對政府職能進行合理的界定,具體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首先,要對政府職能范圍進行合理的確定。不僅要將十九大會議精神作為宏觀指導理論,而且還要強調各級政府發展經濟職能社會管理職能以及公共服務職能,規定其要靈活采用各種管理方式對當地市場經濟進行有效調節和監管,進以使之形成為一個開放式、有序式、良性競爭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同時,還要在保持社會穩定的基礎上,不斷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合理調節收入分配之間的差距,并構建一支符合我國國情的公共服務體系,以便可以對各級政府財力進行優化配置,實現公共服務均等化,這樣才能有利于基層政府職能作用的最大化發揮,為進一步深化行政管理體制創造良好的條件。
其次,對政府管理職能范圍進行合理界定。即要求各級政府要嚴格遵循十九大會議精神處理好以往政府管理中出現的越位、錯位、缺位等相關問題。在實際運行時,各級政府要盡量從宏觀角度出發,一方面對這些行政管理問題加強宏觀管理和服務,削減政府投資審批范圍,極采取備案制度,將投資審批權力控制在涉及整體布局、影響環境資源、關系經濟安全等一些的重大項目上,其他項目則完全交由投資主體自主決策。另一方面各級政府還要主動承擔起地區教育、醫療、住房及養老等維護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相關責任和義務,做到有序規劃、規范指導、積極回應、妥善處理,這樣才能避免錯位問題的出現。同時,各級政府還要對自身內部組織結構以及相互協作關系、職能權限等進行合理的調節和劃定,以免因分工不當出現交叉錯位現象,進而影響到政府職能在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中的重要作用的有效發揮。
(二)優化政府組織結構
首先,要對政府機構進行科學整合。因為在當下社會中,對于社會分工要求較高,這就需要設置不同管理范圍的政府機構,才能提升整個社會行政管理體系的有效性和針對性。另外,由于現代社會中涉及很多錯綜復雜的利益關系,所以,要想對這些利益進行有效調節,使之達到平衡、統一,就要對政府機構進行全方位的整合,提升其綜合管理能力,并采取大部制的管理模式,將各種職能相似、業務相近的部門進行有效合并,集中成立一個大部門來統一行使政府職能管理權力,這樣才能解決橫向協調方面的困難,避免出現多部門職能交叉和權限沖突問題,進而為實現多方利益的統一平衡打下堅實的基礎。
其次,對政府機構隸屬關系進行重新規劃。因為當前,一些地方政府由于保護主義思想過重,所以在反映地方發展信息時,就會出現假報、偽報等現象,進而給中央政府制定關鍵決策帶來很多不利因素。因此針對這種情況,就要大力調整各級政府機構的隸屬關系,將其原有的以政府領導,上級職能部門為核心指導的管理體制轉化為以中央對地方的垂直管理體制,這樣才能有利于中央關鍵決策的合理制定,實現行政管理體制的進一步深化改革。
最后,要全面減少各級政府的行政層級。因為一旦地方政府管理層級過多,就會對其積極主動性的有效發揮以及行政運行管理效率帶來很大影響。所以,在優化政府組織結構時,中央政府就要積極借鑒國外行政層級設置的有益經驗,在貫徹我國憲法要求的基礎上,對各級政府的行政層級進行合理的規劃,一方面要逐步建立省、縣、鄉三級架構的地方行政管理體制,另一方面還要對現有的地級市管轄范圍進行清晰的確定,盡量使其控制在市區部分,并不斷探索省、市二級管理體制的科學設定,這樣才能確保政府組織結構的合理化發展,使其更好的為社會大眾所服務。
(三)建立健全的政府責任體系
政府責任體系的有效建立是體現我國政府合理用權的關鍵載體,其必須做到權責一致,即形成責任型政府機構,這樣才能進一步推進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實現社會主義核心發展觀。而政府責任一般包括:憲法責任、政治責任、行政法律責任以及行政道德責任這四大類,這些責任只有做到相互滲透、相互影響、相互區別、相互轉化,才能構成一個權責一致的現代民主政治的政府責任體系,進而更好的順應時代潮流。所以,建立健全的政府責任體系對于我國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具有很實際的意義,在具體構建過程中,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要建立健全的決策責任追究制度。因為決策權力是政府權力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可以有效規范政府決策,避免其出現失誤情況。所以,只有建立決策責任追究制度,才能在出現問題時,能夠依法追究當事人責任,保障政府決策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第二,要建立健全的行政績效評估體系。不僅要對相關評估指標體系進行全面的完善,使其指標內容達到豐富、完整,既包括社會經濟綜合發展情況和社會生態環境發展情況,又含有教育科學技術與文化事業發展情況以及公眾生活質量情況等內容,進以全面改善政府施政模式,使其由原有以增加GDP量為目標的施政手法轉向以促進社會經濟全面發展為目標的施政模式。而且還要構建多層次、多元化的政府績效評估主體,因為一直以來,地方政府對于績效評估主體的認識都處于模糊的狀態,其常常會將評估主體作為上級領導單位,這在某種程度上就會降低政府績效水平,影響其決策作用的有效發揮,所以,只有保證政府績效評估主體的多樣化,加強公眾在政府績效評估中的地位作用,才能決定政府職能作用的有效發揮,促進當地經濟發展水平。此外,還要積極調動黨、專業評估機構、大眾媒體等參與政府績效評估的積極性,使其可以秉著公正、公開的態度去對政府績效進行嚴格的監督和考核,這樣才能最大化突顯當地政府責任體系的重要性,為全力推進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提供安全可靠的保障。
結束語
綜上所述,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是我國實現全民小康社會、履行我黨宗旨的必然要求。因此,黨中央國務院以及各級政府都必須對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深化工作給予相應的重視,不僅要處理好改革強度與社會可承受程度之間的關系以及統一要求與分類指導之間的關系,而且還要合理界定政府職能、優化政府組織結構、建立健全的政府責任體系,這樣才能更好的維護人民群眾的利益,促進社會的和諧穩定,進而為建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國家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劉文光.黨的十九大報告對我國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理論的深化和發展[J]理論界,2018,07:09-10
[2]張大維.中國共產黨城市社區建設的理論與實踐研究[J]華中師范大學,2018,05:10-11
[3]唐鐵漢.繼續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為落實科學發展觀提供體制保障[J]國家行政學院學報,2018,03:66-67
[4]李軍鵬“學習貫徹十九大會議精神,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理論研討會綜述[J]國家行政學院學報,2018,01:04-05
(作者單位:山西省晉中市左權縣粟城鄉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