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智敏
摘要:網絡新媒體形式不斷涌現,大學生群體恰恰是數字化時代主要的參與者,高校學生工作面臨著新的挑戰和機遇。如何把握網絡新時代下的新媒體陣地,做好學生工作,是國家和時代向我們提出的新課題。
關鍵詞:高校學生工作;新媒體;陣地
中圖分類號:G648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8)34-0007-01
思想政治教育者,要有陣地意識。有學生的地方,就要有教育者的聲音。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新時期意識形態工作。不可置否,新時期新形勢下高校學生工作異常艱巨復雜。高校學生工作應高度重視新媒體的影響力,立足于“疏”和“導”,占領健康和諧的輿論宣傳新陣地。
1.新媒體對當代大學生的影響力
隨著時代的發展,網絡已成為社會生活中表達民意、暢通民情、匯聚民智的重要渠道。在此背景下,高校大學生的生活與思想不可避免的受到巨大的沖擊和影響。
1.1 新媒體影響大學生的生活方式。
微博、微信、QQ等新媒體社交方式成為大學生的主要溝通渠道。遇到問題,越來越多的學生不再像以往那樣尋求老師和同學的幫助,而是選擇在網絡平臺表達各種思想和生活訴求。這也使得思政工作者有時很難第一時間掌握學生的生活、思想動態。的確,新媒體方便快捷,結合大數據時代,為我們提供了很多便利,擴大了信息獲取途徑;其約束性又較弱,一般情況下,學生可以隨心所欲的溝通交流,而不必在意外界的評價,減少了心理負擔。但我們應該看到,盡管國家在不斷完善相關法律法規,新媒體的邊界依然有些模糊,管控難免有漏洞,學生很容易在虛擬世界中忽略某些責任,從而導致一些惡性問題出現。
1.2 新媒體影響大學生的學習方式。
新媒體時代,傳統的課堂學習方式很難滿足學生多方面的學習需求。大學生可以通過網上圖書館、網課等獲得大量學習資源,方式多樣,時間自由。不難看出,這對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組織安排能力都是極有幫助的,但也給學生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困惑,學生在一些質量堪憂的網課中可能會受到一些不當言論的蠱惑,還可能造成學生以“堂而皇之”的理由拒絕傳統課堂,影響正常的教學秩序。作為學生工作者,維護良好的課堂紀律顯然也是重要工作之一。如何與專業課教師及學生之間進行有效溝通,既發揮傳統課堂的主要作用,又利用好網絡資源這一工具,是值得我們思考的問題。
2.高校學生工作如何搶占新媒體陣地
2.1 “疏”和“導”結合,避免新媒體成為學生不良情緒的“宣泄口”。
網絡給了高校一個讓學生全面了解自己的機會,給了高校一個發出自己聲音的平臺,給了高校傳播主流文化的渠道,但同時也面臨著各種輿論亂象。面對突發事件或熱點問題引發的網絡輿論,相關部門若處置不當或引導遲滯,往往會使部分學生產生非理性情緒。而對網絡輿論的引導,一定要把握好言論自由與及時干預的尺度,要把握回應網絡輿論的最佳時機,第一時間進行積極正面引導,切忌滯后或失聲,以免被別有用心者逮住機會,散布謠言、惡意中傷,混淆視聽,形成“輿論暴力”,影響校園穩定。
2.2 建設強有力的網宣隊伍,主動出擊,傳遞“正能量”。
新媒體的互動性和虛擬性,為高校學生的言論自由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空間。論壇、貼吧、微信、微博……大學生的看法和言論無處不在。他們暢談家事、國事、天下事,或褒或貶,形成風潮。一些文字表達力強,觀點奇特不群的學生,甚至成為“意見領袖”,引導、控制整個網絡輿論的導向。面對如此挑戰,高校亟需培養一批由思政工作者和學生組成的網宣隊伍,熟練掌握應對突發事件的方法技巧,主動出擊,進行溝通交流、疏導和引導。只有如此,才能強化具有正確價值觀的言論,孤立錯誤言論,把握輿論的“制高點”,從根本上矯正學生的不良思想,傳播正能量。
2.3 學生工作者應提高四種能力,實現學生工作升級與轉型。
一要保持敏銳的政治覺察力。信息爆炸時代,學會發現和吸納有價值的信息,利用新媒體,捕捉學生感興趣的熱點問題,對可能出現的非理性、消極看法進行教育引導。無論面對怎樣復雜的情況,都要能明辨是非,洞察事件本質;站穩立場,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培養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二要提升新媒體技能。一方面,提升新媒體技術技巧,熟悉微信、微博、QQ等媒介,達“潤物細無聲”之效。一方面,掌握新媒體語言技巧,采用淘寶體等網絡新詞新語,拉近與學生的話語溝通距離,促共鳴共情之感。
三要提高網絡與現實世界的平衡力。網絡新媒體使得學生工作變得越發復雜,甚至讓一些學生工作者失去了自我。我們要做到自控,工作私人QQ分明,保證現實身份與網絡形象的一致性。積極關注,以學生為主體,尊重學生的需要和訴求。
四要有靈活的公關宣傳力。新媒體重在互動,互動意味著分享,分享就要轉發或評論。我們要利用傳播特點,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指導,創造更多的服務思政教育工作的、學生喜聞樂見的視頻、圖片等,主動參與到學生生活中去,做好輿論宣傳引導工作。
顯然,社會已進入以網絡為平臺,數字化傳播為基礎,新媒體技術為支撐的時代。高校只有認清新媒體的重要性,重視網絡輿論的作用,搶占新媒體陣地,才能順利完成新形勢下各項學生工作任務。
參考文獻:
[1] 易連云,蘭英.新媒體時代學校德育面臨的危機及應對策略[J]高等教育研究,2012(4).
[2] 鄭元景.新媒體環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探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1(11).
[3] 熊曉梅.發揮現代傳媒積極功能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思想教育研究,2010(11).
[4] 徐振祥.新媒體: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機遇與挑戰[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