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怡文
摘要:民族復興有賴于傳統文化的發掘、繼承和發揚。我國已經將民族復興的精義滲透進了教育教學之中,那么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如何滲透傳統文化教育,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呢?教師當抓住傳統文化的要義,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積極地、寬泛地進行滲透和宣講。
關鍵詞:高中語文;傳統文化;教學;開展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8)34-0093-01
1.書法
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含有許多書法方面的內容。如在課本的編制上,常在篇章頁設計有書法影印,在古文古詩以及與古文化有關的現代文中常引用的古畫中,也常點綴有雋永、飄逸的書法文字等,令師生們賞心悅目。
書法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內容之一,以其多姿多彩的形式、豐富多元的內涵、操之即用的實用性,勢必成為教師在高中語文教學中重點滲透的傳統文化對象,教師可專門開辟書法專修課和學生一起講書法、學書法、寫書法等。比如,高一語文必修2第8課《蘭亭集序》,其不但是一篇優美的富有人生情趣和哲學意念的序文,更是一篇曠世絕倫的書法極品,教師自然可以以此為重點滲透傳統書法的教育。首先,教師可先行科普中國的書法發展史,如:甲骨文、金文、篆書、隸書、楷書、行書、草書等,利用圖片或多媒體分別向學生們展示每一種書法的樣式。隨后展開對“天下第一行書”的探究,教師可從此文中文字的起筆、轉鋒、收筆等一些明顯的細節處向學生們展現王羲之筆下的行書的美妙,如,其起筆處便常常有揚起的筆鋒,完美引入了行書的筆絡,奠定了其典雅、飄逸的風格,而轉筆處又常常牽絲掛線,不是枯筆卻遠比枯筆有韻味,收筆處則時飄時收、時揚時抑等,雅致、妍美之感撲面而來。隨后,組織學生們對之進行臨摹,并指導學生們多注意自己起筆、轉筆、收筆時的感覺,在勤摹勤練中提升自己的筆感,提升自己的書法水平,慢慢地形成自己的書法風格。除《蘭亭集序》外,幾乎所有的古詩文都特別適合書法練習,如《滕王閣序》有長有短、和雅易懂,行文如泉源之涌、有凌云之氣,非常適合書法練習。
2.詩詞
語文教學中編有大量的古詩詞,這些古詩詞也是傳統文化的重要內容之一。它集敘事、抒情、送別、懷古、詠物等多種多樣的功用為一體,且格式對稱、節律講究、韻律優美,朗朗上口。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當積極開展古詩詞教學、帶領學生們發掘古詩詞中所蘊含的各種美,品味其中的文化底蘊,從而提升學生們的古詩詞文化素養,使學生們在一些場景內也能以詩情詞意表達自己的情感,而在寫作中也能組織起更多節律優美的語句來。
比如,語文必修2第6課《孔雀東南飛》一詩為我國古代漢民族最長的敘事詩,以詩的形式和節律完美地敘述了一個愛情悲劇故事。此詩雖長,但仍然通俗易懂,不落俗套,朗朗上口,一環套一環。而高中生常常有在寫作中別出心裁的想法,想把作文寫成詩歌,或切入一首自己寫的詩,但因為自身文化積淀比較少、節律掌控不周,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這個時候,很多學生實際上就采取了“孔雀東南飛”這種敘事詩的風格,用詩的形式把白話組織起來,這樣,寫作的難度就不會很高,而結構上、節律上又貼近了長詩的風情,讀起來還是別有一番風味的。教師可鼓勵學生們仿寫或自創詩詞,向學生們講解古代詩歌的寫作風格,比如敘事的時候仿《木蘭詩》的風格,寫人生規劃或評論時事的時候,可借鑒《滕王閣序》《長恨歌》等,而這些古詩詞及駢散文中的一些語句、成語如引入到寫作之中,又可謂字字珠璣、畫龍點睛,平添許多文學的底蘊,這些對于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提高其寫作能力,以及傳承和發揚傳統文化來說,豈不甚好?
3.哲學
在高中語文階段,教材內采擷的均是有更深的精神意境及哲學思維的古文,有不慕功名、孝敬父母的《陳情表》、有團結統一、忠于國家的《廉頗藺相如列傳》和《蘇武傳》等,甚至于天下第一行書《蘭亭集序》也含有宇宙無窮、人生無常、時不我待的人生哲理。教師在教學中當帶領學生們深入發掘古文中蘊含的多元的哲學思想,將各種高雅、務實、發展的哲學精神傳遞給每一位學生,讓學生們在哲學的滋潤之下互相欣賞、分享各自的感悟。
比如《寡人之于國也》,以其天人合一的哲學理念,以及實行仁政、統一國家的理念,包含的遵守“天地發展之規律,以發展的觀點視事與處事”的治國治人的原則,如放在今天仍然具有極強的現實價值。教師可毫不費力地引用當代的社會現實去佐證兩千年前的孟子的思想觀點的實用性,比如“西部大開發”、“解決三農問題”、“可持續發展”等國內的政策和建設實踐,“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等國際關系準則等,可以說都繼承了孟子仁政愛民的衣缽,那么社會中還有哪些現象可以用此古文中的哲學精神來形容、分析乃至批判和探尋解決之道呢?教師可將此話題交給學生展開討論。
總之,我國的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底蘊深厚,且很多仍具有強烈的實用性,符合民族復興、時代發展的潮流,教師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當群策群力地帶領學生們傳承和發揚傳統文化,做有深厚文化素養的教師和學生。
參考文獻:
[1] 蘇朝暉.淺析高中語文教學中傳統文化教育的滲透[J].中學教學參考,2012(25):47-48.
[2] 鐘曉霞.傳統文化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滲透[J].語文天地,2016(25):8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