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勇
摘要:數學是一門重要課程,不僅可以學習豐富知識,還能夠鍛煉邏輯思維能力。要做好準確預設,才能在課堂中取得良好效果,推動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文章從從不同方面展開論述,闡明預設和生成之間關系,采用有效措施,從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關鍵詞:小學數學;預設與生成;合理把握
引言:
在傳統模式下,教案設計缺乏針對性,導致很難實現預期目標,會對正常教學產生不利影響。為了改善這種情況,要對教學預設和生成進行合理把握思考,充分調動起學生參與積極性,逐漸養成良好習慣,更加自主參與進來,大大提高課堂效率和質量。
一、預設和生成的關系
預設簡單來說就是預先設定、計劃,生成是指事物的發生、形成結果,二者之間存在著密切關系。沒有預設的生成往往是盲目的,缺乏清晰目標指導,沒有生成生成的預設一般都比較低效。所以要處理好相互之間關系,才能獲得良好課程效果,不斷提高學生綜合素養。教師在課前要對任務有一個理性的思考與安排,保證可以順利進行下去,收獲到自己希望看到的效果。只有先了解相互之間關系,才能在課堂上做到游刃有余,過程中可能會出現很多影響因素,所以要靈活調整,才能積極適應變化需求,制定出一套完善合理計劃,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任務。
二、精心預設,促進生成
(一)準確把握教材
教材包含著豐富知識,必須要建立起基礎之上,是學習的主要載體和資料。教師要有一個全面把握,明白其中主要講了什么,發現知識間的聯系和規律,為教案設計做好準備。《認識鐘表》要求學生初步認識鐘面,可以準確讀出上面顯示的時間,增強自身紀律意識。考慮到小學生生活閱歷不夠,可以在課堂上進行實物演示,親眼看到會在內心深處留下深刻印象,更好的掌握知識點。如果沒有對教材提前熟悉,就不知道該用什么方法去教學,使得效果不好。由此可見,準確把握教材是預設的體現,只有充分準備才能生成希望看到的效果。
(二)全面了解學生
在應試教育制度下,教師在課堂上占據著主導地位,學生只能被動接受,相互之間缺乏了解,導致對實際情況不了解。教師要放低自己位置,主動走到學生中去和他們打成一片,建立起良師益友關系,過程中可以增進彼此了解,提高在課堂上的默契配合度。每個人基本情況和學習能力都是不一樣的,所以在預設的時候要體現出分層設計的特點,這樣會更加具有針對性,達到事半功倍效果。積極聽取學生反饋上來的意見和建議,將其作為教學設計的重要參考依據,有利于提升整體水平。堅持以人為本原則,讓學生成為課堂上的主人,掌握學習主動權。
(三)有效開發資源
小學生思維是非常活躍的,所以要激發出他們創新意識,學會用發展眼光看待問題,這樣會更加全面。雖然在課前已經制定好教學計劃,但是在課堂上要體現出靈活性,有效滲透來增加知識儲備。《克和千克》這節內容讓學生認識重量單位,并舉出生活中的實例,一個雞蛋有50克、一瓶水有500克、一個蘋果有100克等。在學習完之后,教師可以在此基礎上適當拓展,介紹噸的概念,雖然難度有所增加,但是會激發出學生求知欲望,充滿強烈好奇心。要借助多媒體來開展教學工作,能夠將內容生動形象呈現出來,從而大大提高知識吸收效率。
三、靈活預設,動態生成
學生的差異和教學開放,使得課堂呈現出多變性和復雜性,任何事情都有可能發生,即使在課前已經做好了充足準備,但是和預設截然不同,根本達不到預期效果。為了有效應對這種情況,在預設的時候要體現出靈活性,根據實際情況及時做出調整,減少不利因素影響。例如在講課的時候,發現涉及課外知識比較多,就要對時間進行合理安排,保證課內和課外可以實現平衡,達到一種協調的狀態。生成效果和預期想象可能會有所差異,這都是不可避免的,所以要理性看待才可以,從中總結出豐富經驗,為今后教學預設提供正確指導,在不斷改進中實現完善,有利于優化教學水平。
四、預設和生成并舉
數學教學是預設和生成、封閉與開放的統一體,存在著相互依賴,共同生存的關系。課堂不僅是知識傳遞的場所,更是師生之間進行情感交融,建立起良好關系,營造出輕松、和諧氛圍。要鼓勵學生表達出自己內心真實想法,過程中可以對他們加深理解,掌握實際學習情況,便于對教學策略做出適當調整,從而達到更好效果。要認真分析預設和生成的潛在關系,從中總結出豐富經驗,能夠起到有效指導作用。注重構建和諧課堂,減少面對學習的壓力,在輕松狀態中投入進去,有利于知識吸收。讓預設更加具有合理性,保證生成良好效果,實現預期制定的教學目標。
五、利用多媒體
隨著信息技術發展,已經被廣泛應用到生活中,并且取得顯著成效。相比較于板書形式而言,多媒體具有聲音、圖片、視頻等強大功能,可以將內容生動形象展示出來,吸引學生注意力,對待學習更加認真。在課前根據教學內容制作課件,通過ppt、短視頻方式展現出來,時間控制在5-15分鐘之間,保證學生可以很好接受。在完成之后要組織他們討論,針對出現問題發表自己看法,解決內心面臨的困惑,構建出完整知識框架,進一步加深內容理解,提高綜合能力。
六、結語
綜上所述,小學數學教學預設與生成的合理把握思考具有重要意義,可以大大改善課堂效果。教師要認真分析相互之間關系,采用多樣化手段,這樣才能滿足不同需求,保證在教學中可以取得良好效果。
參考文獻:
[1]段萍.淺析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預設與生成[J].小學教學研究(理論版),2017,(4):67-68.
[2]俞美娟.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預設與生成[J].數學大世界(下旬版),2016,(9):4,7.
[3]呂曉燕.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預設與動態生成[J].學周刊,2016,(14):166-167.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14.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