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艷菊
摘要:所謂的教學策略,指的是為了能夠完成教學目標所采取的教學手段和方式。有效的教學策略不僅能夠為學生帶來更好的學習體驗,更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促進整體教學質量和效率的提升。在本文中,筆者將結合教學經驗談一談那些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當中高效的教學策略。
關鍵詞:小學生;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策略
隨著素質教育不斷推進和發展,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和學生學習道路上的引導者,需要不斷的結合實際情況來探索出更加有效的教學策略。眾所周知,數學是一門與我們日常生活和學習息息相關的學科,并且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邏輯性,適合小學生的教學策略往往更能夠促進學生主動學習。具體來說,我們可以結合以下幾點策略來開展教學,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形成和數學水平的提升。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無論是任何學科,任何形式的教學,只有真正地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促進學生主動對未知的知識進行探索和研究,才更加有利于后續教學的開展和進行,有利于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水平。在影響學生學習效果的非智力因素當中,興趣因素占據著重要的組成部分。我們常常能夠聽到這樣的一句話: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的確如此,興趣是學生打開知識大門的金鑰匙,同時也是支撐學生主動學習的強大動力。在興趣的引導和加持下,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更容易被調動。針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來說,教師可以通過創設教學情境的方式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根據教學內容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創設出輕松有趣的教學情境,營造出輕松活躍的教學氛圍,讓學生在這樣的環境中趣味學習。
比如說我在帶領學生學習百分數的意義和寫法的時候,在課堂的導入環節,通過創設情境的方式來引出百分數。我利用多媒體課件在大屏幕中展示出一些數據,例如:我國地域遼闊,陸地面積約960萬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三。據2003年統計,我國耕地面積約占14%,林地面積約占24%,牧草地面積約占28%……由此我引出百分數的概念,并組織學生思考在我們的實際生活當中,有哪些地方會常常見到百分數。在這樣的情境下,學生漸入佳境,開始了新知識內容的學習。
二、自主探究,體驗過程
長期以來,很多教師由于受到傳統教學模式和理念的影響,在開展小學數學教學時往往會采用管數學教學策略來向學生傳授知識。這些教師并不注重學生的接受程度和認知程度,他們只需要學生能夠在上課的時候乖乖聽講。實際上,這樣的教學策略不僅不利于學生掌握數學知識,甚至還會破壞師生關系,久而久之會讓學生形成厭學心理。在新的教育時代下,為了能夠保證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教師應當注重給予學生足夠的時間進行自主探究 ,采用恰當的引導手段來讓學生體驗知識形成的過程,讓學生通過主動思考、分析、甚至是操作來解決數學問題,提高數學水平。
以圓的周長這部分知識為例,為了能夠幫助學生理解圓周率的意義,推導出圓周長的計算公式,我在教學過程當中設計了一個探究活動。在活動之前,我先向大家出示了一個圓形,并提出問題:求這個圓一周的長度,有哪些方法?并由此演出在此上滾動周長的方法。之后,我組織學生親自動手,實際操作,用把原片放在尺子上滾動或用繩子繞一周測繩子長度等方法,來多次測量不同圓形的周長和直徑,并通過對數據結果的研究得出圓周率π的近似值和周長公式:C=πd或C=2πr。
三、小組合作,全面提升
自從新課程改革以來,我們越來越強調改變學生傳統的學習方式,倡導學生能夠在學習過程當中以小組合作的形式來進行有效學習。俗話說眾人拾柴火焰高,每一個學生都是一個獨立的主體,他們在學習過程當中各自有各自的優勢,在小組之中進行合作學習,不僅能夠促進學生之間的優勢互補,更能夠讓學生學會人際關系的處理和交往,從而有助于學生的個性健康發展。當遇到一些學生一時間不知道無法解決的數學問題的時候,引導學生在小組之內進行自主討論和探究,往往能夠集思廣益,在發散思維的同時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案。除此之外,小組合作這種學習方式還能夠促進師生之間和生生之間的互動,推動學生在學習過程當中積極參與,有效競爭。
我在開展比例的應用這部分知識內容的教學時,為了能夠引導學生探究新知,以兩個小朋友用玩具車換小人書的圖片作為切入點,來引出比例問題。在進行物物交換的時候,要遵循什么原則呢?我引導學生在組內進行交流和討論,當學生討論出14:x=4:10這樣的算式時,我要組織學生嘗試將比例轉化為方程,然后在小組內進行嘗試解比例,小組長擔任輔導員,在完成解題之后對這一過程進行共同總結。這樣一來,在討論的過程中每個人的思維都可以得到發展。
總而言之,有效的課堂教學策略有很多種,關鍵在于是否適合小學生的認知程度和發展需求。在教學過程當中,我們仍然需要不斷的探索,對現有的教學策略進行優化和整合,促進小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淺談如何構建小學數學的高效課堂[J]. 王金玲. 中國校外教育. 2012(14)
[2]淺談小學數學課堂的教學策略[J]. 史念植. 西部皮革. 2016(04)
[3]構建小學數學高效課堂教學策略探究[J]. 魏建俠. 華夏教師. 20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