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封
摘要:通過小組合作學習教學模式,改善小學數學課堂的教學質量,成為了當前提升課堂教學效率的主要方式之一。為此,教師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手段,讓學生了解合作學習的樂趣,從而促進學生之間的情感交流。此次論文主要探討的是小學數學小組合作學習教學模式的實踐以及進一步的分析。
關鍵詞:小學數學;小組合作;教學模式;實踐分析
目前,我國小學教育越來越重視學生的心理發展和身體健康的成長情況。在新課改的背景下,教師應當以學生為主,通過合作式的學習方法,鼓勵學生之間互相交流,互相幫助,互相鼓勵,建立良好的學習小組,從而提高各自的學習效率。
一、小組合作學習教學模式的優點
在小學數學教學的過程中,小組合作學習教學模式的優點主要包含了以下幾點:其一,以學生為主導,開展課堂教學。小組合作學習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為學生提供全面的活動內容和開放的活動方式。一方面學生有自己分配活動時間的主動權,有充分思考發表自己意見、表現自己個性、安排學習活動的機會,這為學生主動探索客觀世界、表現個性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另一方面,在合作性的交往團體中,學生具有不同的智慧水平、知識結構、思想方式和認識方式,可以相互啟發、相互補充。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學生學習的獨立性、主動性、創造性可以得到相應的發展。其二,充分體現教學活動的社會性。小組合作學習致力于改善師生關系和學生之間的關系,教師、學生相互配合,相互交流,有分工有合作,順應教育社會化和培養社會所需人才的需要。學生的合作精神、集體主義精神以及學生作為社會的人的多方面功能得到培養。比如,在日常的生活中,每一個學生都會隨著父母去菜市場買菜,這時,教師可以問學生,平時土豆多少錢一斤,番茄多少錢一斤?甚至,教師可以借用生活情景,開展課堂演示活動。如學生A扮演賣菜的人,由學生B扮演賣菜的人,而教師則扮演學生B的家長,告訴學生B需要買一顆包菜,2斤土豆,給你10元錢夠不夠,這時,學生A說:“包菜1.2元一斤,土豆2元一斤,請問要買點什么?”學生B回答說:“我要買一顆包菜,兩斤土豆,請問多少錢?”學生A接著說:“一顆包菜2斤,是2.4元,兩斤土豆是4元,總共6.4元。”學生B拿出10元錢,學生A找回3.6元。通過這樣交流互動的方式,增進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師之間的情感交流。其三,充分體現教學活動啟發性。針對重難點,有步驟、有目標地引導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學習交往理論認為,多項交往的組織形式,信息交流量大,交流渠道多,有利于形成積極的課堂氣氛,有利于課內信息的溝通,有利于學生之間互幫互學,有利于發展學生的思維。因此,在數學課堂教學中,適時引用小組合作學習模式,使師生、生生之間相互補充、相互啟發、相互評議,以達到訓練思維品質、發展學生智力的目的。其四,充分體現教學活動的效率性。“精講多練”一直是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努力實現的教學形式,其實,這里的“多練”不僅指練習的數量上,更多的是在質量上的要求。而小組合作學習,一方面加大了學生的參與率,另一方面也是實施分層教學思想的有效形式,從而保證了練習的有效性。合作學習中,教師就要針對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及其重、難點,結合班級學生實際,選擇和設計能激起學生參與學習認知功能的思考題、討論題,提高同伴間合作效率。
二、小學數學小組合作學習教學模式中的弊端
第一,教學內容設置不合理。小學數學小組合作學習教學模式的應用目的就是提高教學質量,使小學生對教學內容實現更好地理解和學習,這給教學內容的選擇提出了較高要求。教師在教學前,應當制定良好的教學計劃,選擇合適的教學內容。但是在實際應用過程中,有些教師對教學內容設置不合理,不需要進行討論的問題也應用在小組合作學習中,不僅造成學習資源的浪費,同時也降低了學習效率。第二,小學生缺乏合作意識。小學階段的學生情感和能力都還不夠成熟,所以在學習過程中缺乏積極性和主動性,合作意識不強,如果教師不加以引導會導致學生對小組合作學習教學模式失去興趣,違背小組合作學習教學模式的初衷,最終影響教學效果的提升。第三,形式化嚴重。小組合作學習教學模式已經得到廣泛應用,并獲得一定效果,但同時也出現忽略教學實質的情況,導致形式化越來越嚴重。比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沒有根據教學內容進行任務分配,教師不能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從而阻礙教學質量的提升。
三、構建小學數學小組合作學習教學模式的策略
在小學數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注重教學的方式,比如合作的教學方法,將學生進行分組,通過分組學習討論和競爭,鼓舞學生進步。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很多教師雖然也進行了學習小組的劃分,但是,忽視了學習小組劃分的方式和范圍,導致其劃分小組學習的效率并不是很高。很多學習組只是由簡單地前后排學生組成,并沒有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和學生的學習能力,合理地劃分學習組。為此,教師應當進行適當地調整,嚴格控制初期的教學計劃和方案,并深入地了解和調查學生的興趣和特點,每一個學生的學習能力,以及各個學生之間的差異性,從而確定學習小組,并根據日常的學習情況,進行適當地優化和調整,保證每一個學習小組的學習效率。比如,在進行“除法”的講解時,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學習小組的劃分,讓每一個小組學生的水平分布均勻,再根據相關的教學內容,提出相應的問題。同時,在學生組中選出代表,由代表說出自己小組的看法和意見。例如,教師提出一道問題,“0.78÷0.33=78÷33=2.363636...這道題是否解答正確?”有的學生組認為:“不對,由于原來的數字與變化后的數字相差了100倍,那么,之后得出的結果也會出現影響。”有的學生組認為:“正確,兩組數字同時擴大100倍,所得出的結果與原來的結果是一致的。”有的學生組保持中立。這樣,既可以幫助能力較差的學生,培養他們的思維能力,也可以有效地改善課堂的教學現狀。
結語:
綜上所述,根據當代小學生的數學教育現狀,必須要結合小組學習的合作方法,改善課堂的教學情況,從而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思考能力,同時,加強學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建立團隊精神。另外,教師也需要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幫助學生從多個角度分析問題,并理解相關的知識內容,通過構建教學情景的方法,激發學生對學習的熱情,從而提高課堂的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