卿貴萍
摘要:本文以小學語文教學中的表達能力作為主要的論述對象,全面分析了在當下的小學語文教學中,表達能力對于一個學生的全面發展及語文學習中的重要作用,老師們應該竭力為學生提升自身的表達能力、創新能力、語言能力,更為重要的是以此為契機提升學生們的自信心、求知欲、課堂參與能力等多方面的素質和能力,從而使得小學生們能夠邁出堅實而有力的步伐、促進自己現下和未來的學習。
關鍵詞:小學語文;表達能力;教學方法
一、當下小學語文教學與表達能力
1.當下小學語文教學現狀分析
當下小學語文的突出問題便是老師們在授課的過程中因循守舊于課本,缺乏教學中的創新和突破,以至于學生們無法感受到學習的快樂,也無法在教學的過程中真正參與其中,使自己迎來真正的發展和進步。由此一來學生們的表達能力得不到充足的鍛煉,自然不能使得學生們的表達能力得到突破。
2.表達能力對于小學生的重要性
當今時代正朝著高速的信息化全面發展,信息對于一個人而言是至關重要的。一個學生在未來能夠取得多么大的成就,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他的信息傳輸能力和信息接受能力。而信息的傳輸和接受離不開學生自身的表達能力。表達能力也是學生們的健全人格、自信心、開拓力、進取力的重要表現形式。事實上,有著怎樣的表達能力便意味著一個學生擁有著怎樣的人格。因此,表達能力對于一個學生的發展和進步是極其重要的。
3.對小學生的表達能力的分析
那么,現下的小學生的表達能力如何呢?事實上,情況并不如樂觀。表達能力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書面表達能力,一種是口頭表達能力[1]。在口頭表達能
力上,學生們在課外活動中往往積極踴躍,然而在課堂上,面對著真正需要開口說話的時候,往往顯得畏首畏尾、言不及義,在問題的回答上也顯得不甚踴躍。至于在書面語言的表達能力,更是乏善可陳,有的學生甚至連一句語義明確、沒有語病的話都寫不出來。這樣的表達能力實在令人堪憂。其原因不外乎學生們在日常的學習和生活中缺乏對于自身語言能力的重視,也缺乏足夠的時機鍛煉自己的語言能力,因而導致了學生們在語言的使用和表達上容易出錯。同時,學生們在平日的生活中,沉溺于虛擬的網絡世界中,因而對于自身的語言能力、人際溝通能力也造成了相應程度的危害和削弱。
二、如何提升學生們的表達能力
1.豐富教學方法,提升學生的參與度
正所謂“流水不腐、戶樞不蠹”,教學方法應該秉承著“茍日新,又日新,日日新”的理念,時刻與教育的發展相適應、相接軌,不應該固步自封、僵化自守,而是應該盡力使教育能夠與更加貼合學生們的內在需求,從而使得教育迸發出真正的生命力和活力。在當下的小學語文教學中,老師們在上語文課的時候應該保持語文課堂的鮮活和生機,盡可能創新自身的教學方法,從而使得語文課能夠生機勃勃、富有活力。教師們應該注意不要論為教學內容的兜售者而應該成為知識的傳播者,以春風化雨、潤物細無聲的教學方法,向學生們傳授知識,從而使得學生們感受到學習的快樂。教學方法的變革、豐富、調整的本質目的還是為了使得學生們在教學的過程中能夠提升其自身的參與度,從而使得學生們能夠充分融入到課堂中去,用自己的積極參與迎來自己的進步。
2.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們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一個學生最好的老師,老師們應該積極轉換自身的角色,應該使自己成為學生們的學習“擺渡人”,將學生們承載到學習的彼岸,這樣便也是完成了自己的任務。唯有真正激發出學生們自身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力,才算是真正成功的教育,否則的話,這樣的教育非但稱不上是成功,甚至還讓受教者倍感痛苦。老師們在上語文課的時候,應該盡可能地使課堂氣氛變得輕松活潑,從而減輕學生們在學習時的心理負擔,能夠輕裝上陣,更容易調動起學生們的自信心和興趣,激活學生們的潛力和創造性,使課堂上下內外保持著一種相對平和輕松的氛圍,養成自由探討學術的良好習慣,從而使得學生們能夠有更加充足的自信心和求知欲去面對自己的學習任務,將學習視作一件賞心樂事。
3.倡導發散性思維,鼓勵不同的聲音
教育發達與否的一個重要指標便在于是否能夠對于不同種類的聲音保持寬容和理解[2]。一般而言,越是優秀的老師對于學生們的那些看似離經叛道、荒誕不經的回答,都能保持一定程度的理解和寬容,并且能夠去尋找那些答案的形成原因。固然,老師們不應該對學生們所有的回答都持有肯定態度,然而只要是學生們經過深思熟慮后的作答,老師們都不應該棄之如敝屣,而是應該以相對寬容的方式去接受。如果老師們為學生打造出一個相對寬容的學習環境,那會更有利于學生的學習,有助于學生養成自信的人格和求新求變的思維,同時一個學生一旦具備了足夠強大的自信心的話,他會更加熱愛回答問題,也有助學生提升自身的表達能力,能夠更加自信地發出自己的聲音而不是為自己的回答有可能“出丑”或者遭受老師們的抨擊而畏首畏尾。
4.端正教師態度,打造賞識教育模式
對于小學生而言,老師們的一顰一笑、舉手投足,對于他們而言都有著極為特殊的意義。換言之,學生們的課堂狀態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老師們對待他們的態度。瑞士著名學者布克哈特曾在說,人格的發展主要在于對一個人自己和別人的人格的承認上。換句話說,對于小學生而言,如果想令其具備健全的、自信的人格,老師們就應該給予他們足夠的人格上的肯定,從而使得學生們能夠真正培養起自身的健全而自信的人格。老師們對學生的肯定和賞識會增加學生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因而,老師們在日常的教學中不應吝惜對學生們的贊譽和肯定,老師們應該成為一個和顏悅色、親切可愛的老師,增強與學生們的互動交流。
三、小結
本文以小學生的表達能力作為主要的剖析點,結合了當下的小學生語文學習的現狀進行分析,探討了當下的語文教學所存在著的若干問題,針對這些制約學生們語言能力的問題給出了相應的建議,以便學生們能夠克服語言障礙,積極提升自己的表達能力。
參考文獻:
[1] 陳紫金.讓情景教學走進小學語文表達課堂[J].新課程,2016(8).
[2] 付殿香.小學語文口語表達情感教育的論述[J].教育現代化,2015(23):2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