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朝意
摘要:課堂導入作為課堂教學的首個重要環節,其實施效果無疑對教學有效性影響巨大。恰當的課堂導入可以使教學活動發揮最大功效。本文主要基于筆者的教學實踐探討了三點高中物理課堂導入的有效方式。
關鍵詞:課堂導入;高中物理;教學實踐;探析
常言道“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作為課堂教學的首個重要環節,課堂導入的成功與否往往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整體課堂效果。教學實踐證明,良好的課堂導入不僅能快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更能有效引發其學習興趣和期待心理,從而使其保持較高的主觀能動性投入到新課學習中來。作為一線教師,應在日常中充分把握課堂導入藝術,結合教學內容的具體特點及自身教學風格靈活實施。以下筆者擬結合自身教學實踐,探討幾點高中物理課堂導入的有效方式,希望對一線教師有所助益。
一、演示實驗導入,引發學生認知沖突
古人云“學起于思,思源于疑”,當學生產生疑問時,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也就隨之而來,這種情況下其學習興趣和積極性也就很自然地得以調動。高中學生已具備較高的認知水平和一定的分析探究能力,因此我們在很多時候可以通過演示實驗來引發其認知沖突,以此進行新課導入。所謂“認知沖突”,一些學者將其解釋為“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與新的學習任務之間的矛盾沖突”。根據認知心理學理論,認知沖突的引發能使學生處于“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狀態,從而有效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調動其思維積極性。當學生形成了認知沖突,課堂導入也就達到預期效果。
例如在教學力的分解時,筆者曾利用過下述演示小實驗進行新課導入:在一個質量較大的鐵錘上系上一根細線,用手拉線將鐵錘豎直提起,細線不繃斷。這時,問學生如果用兩根線代替一根線,是用一根線容易斷呢還是用兩根容易斷?大多數學生都回答用一根線容易斷。然而演示結果卻是用兩根線斷了,用一根線反而不容易斷。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結果呢?這就與學生固有的知識經驗產生了認知沖突,立刻引發學生的好奇心理和求知欲望。筆者就在學生的驚嘆和疑問聲中開始了新課講解。
例如,在學習向心力與向心加速度時,筆者首先播放了“飛車走壁”和“過山車”兩個短視頻,并提出問題:飛車和過山車在經過圓周最高點時為什么不會掉下來?接著讓學生進行了演示實驗:在一個塑料杯子里裝上一定量的水,用一段繩子系住杯子,掄動繩子使杯子做圓周運動。同學們看到,杯子在經過圓周最高點時,里面的水同樣不會掉出來。這就與學生固有的知識經驗產生了認知沖突,立刻引發學生的好奇心理和求知欲望。由于大家對此普遍感到有趣,課堂氣氛也頓時活躍起來,然后筆者就很自然的進行了新課導入:“同學們,學完這一節內容后,我們就能夠明白其中的奧秘……”事實證明,在接下來的授課中多數學生在都保持了較好的聽講狀態,該節課也取得了良好效果。
二、現場情境導入,點燃學生真實體驗
俗語云“百聞不如一見,百見不如一驗”,在講解某些知識點時,現場設計物理情境讓學生體驗也是常用的課堂導入方式。這樣做是為了點燃學生的真實體驗,有利于激發和強化其對新知識的好奇和期待心理,同時在學生親身參與的過程中,課堂氣氛也會被調動起來,變得更活躍,更有趣,從而使學生在輕松愉悅中學會知識,感受學習物理的樂趣。尤其是對于一些隱性的、“只可體會而不可言傳”的物理現象,如果能在課堂上巧妙設置情境,讓學生親身體驗,往往能夠收到很好的效果。
例如,超重和失重就屬于隱性的“只可體會而不可言傳”的物理現象,對該節課的教學而言創設現實情境就成為比較理想的新課導入方式。在教授這節課時,筆者首先和學生一起回顧了牛頓第二定律的應用,然后創設了利用體重計來感受超重和失重的現實情境,即讓學生站到體重計上突然下蹲或在下蹲狀態時突然站起,描述體內感覺和觀察指針的擺動變化。筆者則從旁做好引導,并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和學習興趣:“指針所指示數變小,是體重變輕了嗎?指針所指示數變大,是體重又變重了嗎?”學生們回答“不是”,但對指針擺動的原因則普遍感到疑惑,這就就可以很自然的引入新課:“學了這一節,我們就能很容易的明白指針擺動的原因……”由于學生普遍存在好奇心理,學習興趣和積極性自然就比較大,而這又有利于其主觀能動性地充分發揮,從而對教學效率的提升起到積極助推作用。
三、聯系生活導入,觸動學生實際感悟
我們常說“物理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物理作為一門基礎性和工具性自然科學學科,與實際生活中有著十分廣泛而緊密的聯系。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若能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合理聯系生活進行新課導入,效果往往十分顯著。這會使學生感到親切和“接地氣”,從而對新知識的學習產生期待心理,一定程度消解了物理知識的理論性和抽象性導致的學習難度。同時,若能結合生活中的常見現象合理設置一些問題,更那個達到激發學生求知欲進而調動其學習積極性的效果。
例如,在教學動量定理時,筆者曾以設計問題:“以極快的速度抽出壓在水杯底下的紙條,水杯幾乎不動,而緩緩抽動時水杯會隨著紙條一同移動,原因何在?買雞蛋時,人們常常把一個個雞蛋用舊報紙包起來,目的是什么?其中有什么道理?橡皮錘是瓦工鋪設地面磚常用的工具,而木工制作家具則用的是鐵質斧頭,兩者是否可以互換使用?”這些都是生活司空見慣的問題,但學生卻未必能回答上來,在其求知欲得到一定程度激發的情況下,學習積極性的調動也就是順理成章之事。
四、結語
綜上所述,筆者結合自身教學實踐探討了高中物理課堂導入的三種常用方式。除此之外,當然還有很多其他的有效方式,這就需要我們在教學實踐中積極探索和勤于總結。總而言之,課堂導入的實施是一門藝術,我們應結合教學內容的具體特點及自身教學風格靈活選取恰當方式,從而使其發揮最大功效。
參考文獻:
[1]張春猛.談新課程下高中物理課堂導入教學[J].考試周刊,2014(43):147-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