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亞宣
【摘要】目的:探討舒適護理在消化內鏡診療患者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擇2015年12月至2017年3月消化內科收治的接受消化內鏡診療的患者134例,經抽簽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67例。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舒適護理,對比兩組的護理效果和不良反應發生情況。結果:觀察組護理有效率為97.01%,顯著高于對照組的82.09%,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4.48%,顯著低于對照組的14.9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給予消化內鏡診療患者舒適護理干預,能夠提升護理有效率,降低不良反應發生率,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
【關鍵詞】舒適護理;消化內鏡診療;應用效果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8)10-226-01
引言
對于消化道疾病而言,消化內鏡檢查方式是更為準確以及最為直觀的方法,加之微創技術的不斷發展與進步,在臨床中的應用相當普遍,但這種進入性操作,也會給患者身心帶來一定影響,因此如何減輕這些負面影響非常重要。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5年12月至2017年3月來我院接受消化內鏡診療的患者134例,分組采取隨機抽簽的方式進行,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67例。對照組男35例,女32例;年齡23~78歲,平均(50.3±1.3)歲;胃鏡檢查34例,腸鏡檢查12例,內鏡下手術21例。觀察組男34例,女33例;年齡23~77歲,平均(50.1±1.4)歲;胃鏡檢查35例,腸鏡檢查12例,內鏡下手術20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診療前晚告知患者禁食,保證12h空腹狀態,檢查當日確認患者禁食,排空腸道;建立靜脈通道,向患者及其家屬講解診療的相關注意事項及可能出現的問題;協助檢查人員完成檢查。觀察組在對照組護理基礎上給予患者舒適護理,詳細如下:1)心理護理。大部分患者在接受消化內鏡檢查前均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焦慮、抑郁等負面情緒。因此,護理人員應以親切的態度與待檢的患者進行溝通和交流,與其建立起良好的護患關系,并針對其出現的不良心理對其進行心理疏導。應告知患者接受消化內鏡檢查的注意事項及流程,并及時解答其提出的疑問,以提高其接受消化內鏡檢查的積極性和配合度。2)環境護理。一個舒適的環境同樣較為重要,力爭提供一個良好的、舒適的環境,降低內心產生緊張等情緒;③生理。對其心理與行為進行干預,使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仔細觀察引流管等導管情況,避免發生彎曲、牽拉等情況,將擴張術壓力保持<50kPa等。由于鏡身本身便會對其口鼻帶來不適感,這時候需要幫助穩定情緒,及時清理口鼻。3)檢查過程中的舒適護理。在對患者進行消化內鏡檢查時指導其取舒適的體位和調整呼吸的節律。在室內播放舒緩的音樂,以分散患者的注意力,緩解其緊張的情緒。在對患者進行檢查后及時幫助其擦拭眼淚及嘔吐物,并告知其檢查后可能出現的一些不良反應,如惡心、腹痛等。對患者提出的問題耐心地進行解答,在確認其無異常癥狀時方可讓其離開診療室。4)飲食護理。在檢查結束后,護理人員向患者詳細介紹檢查當日的飲食禁忌,如禁食蔥、姜、蒜、冷食(如冰淇淋等)及辛辣刺激性的食物,禁飲濃茶。
1.3 評判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干預后心率、收縮壓、舒張壓以及臨床療效。
1.4 統計學方法 用SPSS19.0分析實驗數據,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計數資料用率(%)表示,采用t和x2檢驗,以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護理效果 護理后,觀察組顯效27例,有效38例,無效2例;對照組顯效23例,有效32例,無效12例。觀察組護理有效率(97.01%)高于對照組(82.09%),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不良反應 觀察組中出現惡心2例,嗆咳躁動1例,不良反應發生率為4.48%;對照組中出現惡心5例,嗆咳躁動3例,術后不適2例,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4.93%。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消化內科中非常重要的治療方式便是內鏡下治療,隨著微創技術的不斷進步,使內鏡診療方式在臨床診療中的應用越來越普遍。但在治療過程中卻會給患者帶來一定程度的不適感,因此,如何提高其舒適度,最大程度減輕痛苦,從而促進更加積極配合治療則是臨床中醫護人員值得深思的問題。
由于消化內鏡診療方式會給患者帶來腹部疼痛以及脹痛等不適感,可能使其產生焦慮等多種負面情緒,在診療前進行心理舒適干預,講解這些疼痛是耐受的,出現的現象均是正常的,使其能夠有充足的心理準備。診療結束之后及時將嘔吐物或者分泌物等清潔干凈,實時觀察血氧飽和度、心率等生命體征指標的變化情況,直到生命體征穩定之后取出牙墊。對于行腸鏡的患者,囑咐其術后多下床活動,便于促進氣體盡快排放,從而快速恢復到正常飲食。病人的治療環境、住院環境與心態之間也有著一定程度的關系,所以還需要為其提供良好的環境,當看到令人舒服的事物后,內心便會更加愉悅,避免在診療前由于等待而產生焦慮以及緊張等負面情緒。在診療結束之后,講解可能會出現的并發癥,出院后若發生,則需立刻到院進行檢查。
本研究中,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給予觀察組舒適護理干預,從生理、心理及環境等方面入手,給予患者全面的舒適護理,顯著提高了護理質量,觀察組的護理有效率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診療后出現惡心等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結束語
本次研究的結果證實,對接受消化內鏡檢查的患者實施舒適護理能顯著改善其不良心理,并可調節其心率和血壓的水平,提高其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
參考文獻:
[1] 付朝霞,連娟,馮彩華,黃嬋婷.舒適護理干預在無痛消化內鏡檢查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醫藥科學,2017,7(11):131-133.
[2] 黃景云.舒適護理在消化內鏡診療中的臨床應用[J].中外醫學研究,2017,15(16):68-70.
[3] 陳秋玲,林朗.舒適護理在無痛消化內鏡檢查中的效果及對精神狀態的影響[J].中國農村衛生事業管理,2017,37(05):582-584.
[4] 吳毅萍.舒適護理在消化內鏡診療中的臨床應用[J].中外醫學研究,2017,15(07):104-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