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劍斌
[摘要] 目的 探析妊娠合并糖尿病危險因素。方法 選取湘潭市婦幼保健院在2011年12月—2012年12月期間收治的714例孕婦,采用隊列研究的方法,收集研究對象的一般情況和臨床資料,分析妊娠合并糖尿病孕婦的危險因素,分析的危險因素包括年齡、體重、文化程度、糖尿病家族史、孕次、產次6項,按危險因素進行分組。結果 妊娠期糖尿病發病率為3.5%(25/714),有糖尿病家族史(RR=79.01)、孕次高(RR=3.12)、產次多(RR=17.17)、文化程度高(RR=3.76) 、肥胖(RR=54.02)為妊娠期糖尿病的危險因素,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妊娠期糖尿病的重要危險因素為家族史、肥胖、年齡大、文化程度高、孕次和產次多,臨床應根據孕婦個人情況,提出治療措施。
[關鍵詞] 妊娠合并糖尿??;危險因素;臨床研究
[中圖分類號] R71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8)08(b)-0017-02
妊娠期糖尿病(GDM)指的是孕婦妊娠期前無糖尿病史、糖代謝無異?;虼嬖跐撛谛蕴悄土克ネ?,妊娠時發生糖尿病的情況[1-3]。妊娠期糖尿病對孕婦宮內胎兒發育不利,孕婦孕早期可誘發胎兒先天性畸形,發生自然流產等。妊娠期孕婦血糖水平的積極干預可有效降低其血糖水平。而分析妊娠合并糖尿病的危險因素,提出預防措施,進行診斷治療,能顯著降低產婦及胎兒的臨床并發癥發生風險,臨床意義重大。為進一步探析妊娠合并糖尿病危險因素,該文選取湘潭市婦幼保健院在2011年12月—2012年12月期間收治的714例孕婦作為研究對象,具體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湘潭市婦幼保健院收治的714例孕婦,該研究共檢出妊娠期糖尿病25例,檢出率達3.5%(25/714)。孕婦年齡為19~42歲,平均為(27.9±3.6)歲;首次就診時孕周12.20~38.16周,平均為(16.72±4.8)周;身高為146~175 cm,平均為(162.03±4.05)cm;血紅蛋白值為81~156 g/L,平均為(122.68±9.24)g/L;空腹血糖值為2.63~6.99 mmol/L,平均為(4.29±0.51)mmol/L。
1.2 納入排除
納入標準:①本人自愿配合調查。②孕婦妊娠前不具有心臟疾病、腎臟疾病、糖尿病、高血壓、肝臟疾病等。③孕婦未曾發生甲亢、甲減等內分泌疾病。④孕婦未曾服用可能對該研究中妊娠糖尿病調查形成干擾的藥物,如可的松、速尿、苯妥英鈉等。
排除標準:①排除妊娠前已確診為糖尿病的孕婦。②排除妊娠12周以前空腹血糖≥7.0 mmol/L的孕婦。③排除糖化血紅蛋白≥6.5%的孕婦。④排除血糖≥11.1 mmol/L且具有臨床癥狀的孕婦[4-6]。
1.3 分析方法
按湖南省孕產婦管理規定,從妊娠12周起,對每一位孕婦建立保健卡,并登記相關信息,主要包括姓名、民族、年齡、職業、文化程度、孕前體重、妊娠體重、身高、糖尿病遺傳史、孕產史等情況,同時,還需要測量血壓、血常規、尿常規、乙肝三項、肝腎功能、空腹血糖、血型等作為基礎資料,并按照保健要求進行定期檢查。
1.4 觀察指標
觀察分析孕婦年齡、體重、文化程度、糖尿病家族史、孕次、產次6種因素單因素分析,并進行以上因素的多因素分析,了解其關聯作用。
1.5 統計方法
使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計數資料用[n(%)]表示,計量資料平均數±標準差(x±s)表示,分別應用χ2檢驗、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不同文化程度組妊娠期糖尿病發生率比較
高學歷組孕婦妊娠期糖尿病發病率7.8%明顯高于低學歷組2.9%,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糖尿病家族史與妊娠期糖尿病發生率關系
具有糖尿病史的孕婦發病率28.4%顯著高于不具有糖尿病史的孕婦發病率0.9%,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肥胖與妊娠期糖尿病發生率的關系
肥胖孕婦的發病率9.4%顯著高于正常體重孕婦發病率0.2%,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4 孕次與妊娠期糖尿病發生率的關系
孕次超過3次的妊娠期糖尿病發生,9.8%,孕次為2次的妊娠期糖尿病發生率5.7%,孕次為1次的糖尿病發生率0.3%,3組之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2.5 產次與妊娠糖尿病發生率的關系
初產婦的發病率2.7%顯著低于經產婦發病率10.8%,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5。
2.6 妊娠期糖尿病影響因素多因素分析
經Logistic回歸分析發現,孕婦產次、家族史、孕次、肥胖、文化程度均為妊娠糖尿病危險因素(P<0.05)。見表6。
3 討論
妊娠期糖尿病是一種臨床妊娠期常見的糖代謝異常疾病,臨床數據顯示,超過80%的糖尿病孕婦屬于妊娠期糖尿病,僅有不到20%的孕婦屬于糖尿病合并妊娠孕婦[7]。該病癥可導致新生兒具有低血糖表現,增加臨床呼吸窘迫綜合癥發生可能性。近年來,隨著社會環境的改變,妊娠期糖尿病的發病率逐年增高,該病癥預防治療研究已經成為一個國際性健康問題關注熱點,對妊娠合并糖尿病危險因素研究,可提高針對性防治措施,減少孕婦及胎兒的臨床并發癥發生,改善妊娠糖尿病孕婦妊娠結局[8]。
該研究中,妊娠期糖尿病發病率為3.5%(25/714),通過單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發現,產次、家族史、孕次、肥胖、文化程度均為妊娠糖尿病危險因素,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家族史、肥胖、年齡大、文化程度高、孕次和產次多屬于妊娠糖尿病孕婦危險因素,臨床需提出個性化治療措施。
[參考文獻]
[1] 張東紅.復方硫酸亞鐵葉酸片用于預防妊娠期缺鐵性貧血的臨床研究[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2,14(7):139.
[2] 時春艷.先兆早產的保守治療[J].實用婦產科雜志,2014,30(8):567-569.
[3] 馬翔,劉嘉茵.卵巢儲備功能減退患者再生育的治療策略[J].國際生殖健康/計劃生育雜志,2016,35(3):191-195.
[4] 高雪蓮,魏玉梅,楊慧霞,等.妊娠期糖尿病高危孕婦的早期篩查與診斷[J].中華醫學雜志,2009,89(43):3043-3046.
[5] 時春艷,揚慧霞,董悅,等.對8665例孕婦行妊娠期糖尿病篩查的臨床研究[J].中華婦產科雜志,2003,3(3):38.
[6] 廖紅霞.經陰道B超與經腹部B超在異位妊娠診斷中的效果對比[J].醫學理論與實踐,2014,27(12):1647-1648.
[7] 章小維,馬珂,董悅.活躍期時限對分娩方式和妊娠結局的影響[J].中華圍產醫學雜志,2013,16(3):148-152.
(收稿日期:2018-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