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莉莉
摘要:隨著新課程的改革與發展,如何構建優質高效的數學課堂,提高數學教學的有效性是每一位數學教師都在面臨的難題。筆者僅立足于自身的教學實踐與感悟,從“創設生活情境,培養數學意識”“豐富教學手段,激發學生興趣”和“設計分層作業,促進學生發展”這三方面入手,就提高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教學策略發表個人的認識與看法。
關鍵詞:初中數學;有效性;教學策略
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已經成為一種必然的趨勢,有效教學不僅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使學生得到充分地發展,還可以提高教師教學的質量和水平,促進教師自身教學能力的提高。以下,筆者將結合具體的教學實例,圍繞提高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教學策略展開詳細的分析與闡述。
一、創設生活情境,培養數學意識
生活中到處都存在數學現象,反過來數學在生活中也有著廣泛的應用,但很多學生都缺乏數學意識,很難將生活現象與數學聯系起來,針對這種情況,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數學教師應該結合具體教學內容,巧妙的講生活現象與數學學習結合起來,從而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增加學生對數學的親切感,讓學生認識到數學的重要性。
例如,在教學“數據的收集與整理——抽樣調查”這部分內容時,筆者給學生首先給學生們講了一個生活中有趣的小故事:錢鐘書是一個著名的作家,有一個女作家想知道她的文章寫的怎么樣,就去請教錢鐘書,但錢鐘書只看了一頁,就說她的文章不是很好,女作家生氣了,說:“你沒有把文章看完,憑什么就說我的文章不好?”錢鐘書的回答是:“臭雞蛋一聞就知道了,還用把它全吃下去嗎?”筆者請學生們思考這個故事是什么意思。然后筆者又提出了兩個生活中的問題:1.要知道一碗菜和一碗湯是否好吃還是好喝,你該怎么辦?2.鞋廠為了讓每一位顧客都能買到適合自己的鞋,如何來確定各種鞋號的生產數量?通過生活中的具體事例分析,可以讓學生體會到抽樣調查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由此我們可以引導學生思考,數學就在我們身邊,在生活中要學會觀察,用數學的眼光來看待生活,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豐富教學手段,激發學生興趣
隨著信息科技的不斷發展,學生所接觸的技術越來越多,其了解知識的途徑也越來越豐富。傳統的填鴨式教學已經不能滿足當今學生的需求。基于此,教師應不斷學習日益先進的教學技術,豐富自己的教學方式和手段,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參與性,最終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
例如,在教學“反比例函數的圖像與性質”時,筆者采取了微課教學的方式,其內容如下:第一部分是導入部分“本節微課我們來學習反比例函數的圖像和性質,請大家回憶一次函數和二次函數的圖像是什么?”第二部分是正文講解:首先請同學們畫出y=6x和y=-6x的圖像,首先要列表,還要注意x≠0,取值是要對稱,以便于計算,描點時不要畫錯位置,連線要用平滑曲線順次連接,畫出函數圖像。接著請同學生思考并討論在畫反比例函數圖像時應該注意哪些問題?然后是跟蹤訓練,請同學們畫出y=4x和y=-4x的函數圖像。第三部分是用動畫展示以上四個函數圖像,讓學生觀察反比例函數圖像的形狀、位置和變化趨勢是怎樣的。第四部分是歸納總結反比例函數的圖像和性質。通過微課教學,學生們都聽得十分認真,課堂的學習氛圍也十分濃厚。
三、設計分層作業,促進學生發展
著名的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世界上沒有才能的人是沒有的。問題在于教育者要去發現每一位學生的稟賦、興趣、愛好和特長,為他們的表現和發展提供充分的條件和正確引導。”每個學生都存在個體差異,每個學生都有著不同的個性發展需求。
在學教學中,教師應充分尊重學生之間的差異,通過設計分層作業,盡可以兼顧所有學生的需求,促進全體學生的發展。例如,在學習完“勾股定理”之后,筆者給學生們布置了不同層次的作業,分別是一顆星:如果梯子底端離建筑物9m,那么15m長的梯子可達到建筑物的高度是______。二顆星:一棱長為3cm的正方體,把所有面都分為9個小正方形,其邊長都是1cm,假設一只螞蟻每秒爬2cm,則它從地面A點沿表面爬行至右側面的B點,最少要花幾秒鐘?三顆星:在△ABC中,∠C=90°,AD是角平分線,CD=15,BD=25。求AC的長。隨著星星的增加,難度也逐級增長,學生可根據自己的學習水平和能力,選擇與自己相符的練習,如此一來,每個層次的學生都可以得到有效的練習。此外,學生的層次并不是一成不變的,隨著學生的不斷學習,低層次的學生也可以挑戰高一層次的練習題,從而全體的學生都會取得進步,教師的教學也會取得良好的成果,課上的教學效率也會更高。
總而言之,提高數學教學有效性是一個長期的工作,需要教師不斷地研究和探索。這其中創設生活情境、豐富教學手段、設計分層作業只是三個行之有效的途徑,但并不局限于此。在日后的數學教學實踐中,筆者將對提高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教學策略做進一步的研究,以促進筆者數學教學能力的進一步提高。
參考文獻:
[1]厙映映.關于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研究[J].學周刊,2018-05-16.
[2]袁德明.淺談提高初中數學教學有效性的策略[J].中學生數理化(教與學),2018-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