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慧慧
【摘要】在幼兒美術教育過程中,要注重以生為本,充分發揮幼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讓幼兒在美術學習中主動學習,快樂學習,促進幼兒全面健康成長。
【關鍵詞】主動學習;美術教學;培養;能力
藝術教育不同于傳統的教學課程,其在整個幼兒教育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而美術教學作為藝術教育的一個分支,能培養幼兒對藝術美的欣賞識別,讓幼兒可以將美好事物描繪出來,培養幼兒的素質、能力、個性和審美價值觀。因此,必須要把握美術教學中培養幼兒主動學習的能力。
一、啟發幼兒的想象力,培養創造性思維
幼兒正處在喜歡模仿的階段,在單純的示范模仿中幼兒就會形成概念化的表達方式,影響幼兒的創造性。因此,教師在美術教學中必須要充分啟發幼兒的想象力,將美術本身的形象、色彩、線條利用起來,誘發幼兒的藝術直覺和創造潛力。教師可以直接為幼兒提供主題素材,讓他們想象一個情境,比如想象小企鵝與爸爸媽媽在一起、小企鵝翻跟頭、小魚穿漂亮的衣服玩游戲等等。如果幼兒能夠充分發揮想象,他們就會主動積極地參與到教學中,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就會得到提高,幼兒的個性和創造性思維也會得到發展。
二、結合幼兒的興趣愛好,激發學習興趣
在幼兒的表現行為中,繪畫是其第二種語言,所以幼兒都喜歡寫寫畫畫,這是他們的天性,表現了幼兒對世界的認識,所以教師可以充分發揮幼兒這一特性,激發幼兒對美術學習的興趣,督促幼兒不斷實踐探索。在具體教學中,教師要針對每個幼兒的具體情況進行教學,注意觀察幼兒的需求,幫助其掌握有效的學習經驗和學習方法。而且教師要觀察同一年齡段幼兒的繪畫發展水平,結合其不同程度的水平進行劃分,通常4—5歲的幼兒還處在涂鴉階段,他們喜歡胡亂涂鴉,對繪畫過程感興趣,所以教師可以根據其特點提供足夠的紙和筆,讓他們隨意涂鴉感受其中的快樂。而跨越涂鴉階段的幼兒喜歡運用多種材料進行創作,教學中教師要增加不同材料的運用,發揮幼兒的創造力。
三、關注幼兒的特點,開展個性化教學
教學過程中要結合幼兒的特點,不能運用太嚴格的教學手段。如果學生畫的線條不規則、構圖不符合比例、畫得不太像,教師便嚴厲批評幼兒,就會嚴重傷害幼兒的自尊心和積極性,使得其開始討厭這一課程,這就不利于課程的開展。因此,教師必須要關注幼兒的特點,與幼兒做朋友,和他們認真探討繪畫的不足。通常幼兒會通過畫來表達自己內心的感受,根據幼兒的作品教師要肯定其表現,并積極引導幼兒。在指導中教師要站在幼兒的角度運用親切和藹的態度來理解其在繪畫中傳達的內心世界,激發幼兒的表現欲望,提高其主動性。
四、豐富教學手段,提高審美能力
在美術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幼兒欣賞其他同學的繪畫作品,布置藝術圖片,激發幼兒的創作熱情,并為其提供充足的美術活動材料,比如不同顏色、大小不同的紙等等,讓幼兒進行大膽嘗試。同時要注重營造和諧輕松的教育環境,鼓勵幼兒勇敢的表現自己的內心感受,給予及時的肯定。比如學生畫的房子,教師就可以隨口稱贊說:“你設計的房子真漂亮,我也想住到里面去。”承認其作品的價值,讓幼兒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識。美術創作需要依靠造型、構圖和色彩等表現方法,自主性美術活動是對傳統教學模式的突破,更注重方法的多樣性,運用不同的造型、色彩、構圖來表現圖畫,提高幼兒創作的靈性和個性化。在幼兒園的環境創設中,教師要保證教室內外裝飾、墻壁美化,比如將生活中常見的廢舊材料做成色彩鮮艷的墻面,打造“海底世界”“夢幻宇宙”等,這樣可以引起幼兒的共鳴。同時在教室中增設美術區,提供白板、記號筆、五彩膠泥、卡紙等,這樣幼兒可以隨意涂抹,充分發揮其想象力。通過這樣的氛圍營造,幼兒就可以及時表現美、創造美,激發其對美術的學習興趣。而多樣性的表現方式為其發揮自主性創造性思維提供了條件,有利于誘導幼兒自主創作的激情,突破傳統教學模式的束縛,這樣幼兒學習的積極性更高。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將游戲與美術融合起來,開展詩歌、故事、猜謎語、做做玩玩等多種形式的美術教學,激發幼兒的學習熱情和新奇的情感體驗。當然,教學過程中要加強多媒體技術的運用,通過五彩繽紛的畫面刺激幼兒的視覺,這樣幼兒的注意力也不容易分散,可以更加關注素材,感受其中的美,主動參與配合教師進行學習。
因此,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各種教學方式及手段,逐步提高幼兒審美能力,培養創造性思維,激發學生的幼兒興趣,并在這一過程中貫徹基本繪畫技能,讓幼兒在提升審美能力的同時可以掌握理論知識,大大提高課堂效率。
【參考文獻】
[1]趙秀紅. 如何在美術活動中培養幼兒主動學習精神[J].才智,2008(04).
[2]黃河. 如何在美術教學中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