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霞
摘要:語文閱讀能力是小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一項重要的能力。但是在現階段,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依舊存在著各種問題,如何提升學生閱讀水平,培養學生綜合能力是現階段亟待解決的難題。本文主要分析了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幾點問題并提出了合理的解決對策,為提高小學生閱讀能力提供了有效指導。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解決措施
學生閱讀能力水平是語文素養的綜合體現,它將作為一項重要技能影響學生今后的工作和學習。搞好語文閱讀教育,對培養學生綜合素質具有重要意義,因此,找到課堂上閱讀教學的問題,優化閱讀教學策略,成為了現階段小學語文一線教師不斷努力的方向。
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在課上,由于老師對教學目標把握不夠清晰,對拓展知識分配的時間過多,留給學生的閱讀時間不充分,重難點內容教學把握不清,一個環節還沒有深入的進行完就轉入下一個環節,各個階段教學都緊迫完成,會出現對于整節課的學習節奏把控不準的情況,導致學生對于課文理解不到位。
學生是課堂中的主體,所有教學任務和目標都要以學生為主,老師是課堂中的引導者,負責把控整體方向和節奏。盡管新課程發展前景正好,但是很多課堂中還是存在著受傳統授課模式影響,持續向學生灌輸老師自己對課文的理解,忽視學生主體地位的情況,阻斷了學生自主對課文的理解,影響了學生獨立思考和理解能力的發展。
小學語文閱讀是一種復雜的心智活動,不僅僅單純的包括了課文的理解,還包括了各種心理活動,如想象、記憶、情感等。小學生應該通過文章的學習和理解,達到對本文精神實質的理解,然而在實際教學中,很多老師多注重對文章內容的詳細分析和理解,忽視了引導學生對課文的情感體驗,就很難實質性地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
二、閱讀教學中問題解決的主要對策
1.嚴格遵守原則進行閱讀教學目標的制定
作為小學語文老師,要對新課改內容進行不斷深入的了解和感悟,制定在知識領域、技能領域和情感領域的目標,明白在不同年級、不同類型文章的學習上,要制定怎樣的任務和目標。在主題單元的文章閱讀中,可以引導學生對同一主題,不同文章在寫法、感情表達方式上的對比,深化教學目標。例如,在對小學低年級學生授課時,在閱讀學習中要偏重對文字、詞語的認知和掌握,而高年級學生則要引導其深入理解文章,并從文中表達的精神實質出發,進行寫作等方面的練習。
同時,教學目標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學生是動態的,其思維是動態的,教育教學方法以及教材內容也是不斷更新改革的,因此,小學語文老師在教學中還要與時俱進,制定符合當下實際情況的目標。
2.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
老師要不斷強化小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在閱讀教學中,老師要適應新的教學模式,應該不斷引導學生開拓新思維,而不是強加灌輸自己對文章的理解。一百個人眼中將會有一百個哈姆雷特,小學生思維正處于非常活躍的階段,對課文理解會更加具有多樣性,老師要引導學生自主的閱讀和學習,并進行有效提問,讓他們抒發自己的看法和理解,培養學生自主思考和自主討論的能力,在這個過程中師生共同進步。例如在學習《少年閏土》一文時,老師可要求學生們在閱讀文章后,以結組討論形式探討閏土這一人物形象特征,而并非老師直接給出想法和答案。
3.培養學生閱讀興趣
在小學閱讀教學中,打破原有封閉狀態,讓閱讀教學呈現多元化、開放化、個性化的狀態,為學生們營造一個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讓課堂上的氣氛不再緊張,是提高學生閱讀興趣的好方法。在學習《小苗與大樹》一文時,為了讓學生從不同聲調、音色上感知了解文章的層次結構,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可以采取分角色的朗讀,采取層層閱讀設問,步步引讀探究的方式,激發每個學生對問題的思考。對于不同文章的學習,課上老師還可以安排學生們幾人為一個小組進行小品演出、情景再現的合作方式加深對文章的感悟,豐富閱讀教學的形式,提高學生們對文章學習的興趣。
4.重視情感教學
在小學閱讀教學中,老師應該時刻堅持“情感”主線,引導學生把握文章的靈魂,例如在學習《二泉映月》一文時,課前老師可以為學生們播放相關音樂,帶學生們從音樂中走入課文。其次在課文閱讀理解中不斷啟發學生的思想,在閱讀中思考,感受文章主人公阿炳的艱難歲月,實現在閱讀中和作者的內心共鳴。
情感體驗是閱讀教學中至關重要的方面,學生在學習課文時不能只流于表面,淺顯的感知文章的內容,而是要深入其中,挖掘作者的思想情感,在想象和感受中豐富自己的內心情感,實現閱讀學習最終所要達到的效果和目標。
總而言之,學“語文”的最終目標是“用語文”為了實現新課標的內在要求,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老師要正確把握教學節奏,制定準確的教學目標,堅持學生的主體地位,不斷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達到提升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目標。
參考文獻:
[1] 張雪靖.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時代教育[J].2016(04)
[2] 周玉觀 龍玲 鄧李梅.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 亞太教育.201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