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繼翔
摘要:對小說進行閱讀教學多元解讀能夠幫助學生準確了解主題、分析人物形象、鑒賞情節、品析語言。本文以人教版《我的叔叔于勒》為例,從小說閱讀教學多元解讀的現狀、基本要求、具體方法三個方面來分析,力圖探索出多元解讀在初中小說閱讀教學中的應用途徑。
關鍵詞:初中小說閱讀;多元解讀;我的叔叔于勒;應用途徑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對課文內容和表達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運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討、分析、解決疑難問題。”“欣賞文學作品,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對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說出自己的體驗……”“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提倡多角度、有創意的閱讀……”這就要求教師在具體教學中要將多元解讀應用于閱讀教學中。
多元解讀,是指不同的讀者或處于不同情境中的同一讀者從不同的層面和視角閱讀同一文本時,引發不同的生活感應,觸動不同的思維反應,產生不同的心靈震撼,激發不同的聯想啟迪。
多元解讀文本是針對學生一元解讀文本而提出的一種對文本進行全方位解讀的一種科學有效的方法,針對學生閱讀文本淺顯化、單一化、模式化而提出的,是新課程理念框架下的閱讀教學新策略。
本文以人教版《我的叔叔于勒》為例,從小說閱讀教學多元解讀的現狀、基本要求、具體方法三個方面來分析,力圖探索閱讀教學多元解讀在初中小說閱讀教學中的實踐問題。
一、小說閱讀教學多元解讀的現狀
作為敘事文學的典范,小說尤其是經典小說,都注重通過細節讓文本具有豐富的審美意蘊和價值,但初中生閱讀小說的現狀并不樂觀,僅僅停留在膚淺單一的解讀上。
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很重要的一點是,師生的閱讀功利化、浮躁化傾向。跟教學其他文體一樣,我們習慣于主題先行地進行教學,而忽略對小說進行文本多元解讀。因此,學生們的思維、想象、情感自始至終沒得到真正的激發,領略不到文字之美、文本之妙。
目前教師對小說的文本解讀備課時如果過分依賴參考資料中專家學者對文本的解讀,就無法指導學生對小說進行不同角度、不同側面全方位地文本解讀。
因此,對小說實施多元化文本解讀閱讀教學勢在必行。那么,我們結合初中語文《我的叔叔于勒》閱讀教學實踐,對多元解讀的基本要求、具體方法進行了初步探索。
二、小說閱讀教學多元解讀的基本要求
1.立足文本
新課標提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教科書編者、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這就要求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時必須在對文本進行充分閱讀的基礎上而生發各種感悟,進而實現對文本的多元化解讀。
文本體裁從文章體裁和文學體裁兩個維度劃分,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應用文、演講稿等屬于文章體裁范疇,詩歌、小說、戲劇和散文等屬于文學體裁的范疇,文本體裁不同,對文章閱讀要求會相應地有所不同。說明文、演講稿等體裁的應用類文本不適宜進行文本解讀,而文學類文本則由于其意義的多維性和空白性為讀者的閱讀提供了廣闊的天地,所以在閱讀教學可以引導學生對文學類文本進行多元化解讀。
就以對小說《我的叔叔于勒》進行主題解讀來說,從菲利普夫婦生活拮據以及迫于生計趕走于勒以及后來了解到于勒的真實生活狀況不敢相認從一個側面也反映了資本主義制度下小市民生活的艱辛,對菲利普夫婦抱有一定的同情態度;從菲利普一家對于勒態度的前后變化對菲利普夫婦的愛慕虛榮、冷酷無情予以批判,反映了資本主義制度下人與人關系的疏遠以及親情的泯滅;從于勒寫信說謊的角度也隱含著他侵吞財產對哥哥一家的歉疚;從小兒子約瑟夫同情叔叔,也表達作者對善良人性回歸的呼喚……
2.立足時代背景
文學作品是特定時代的產物,有其特定的時代背景,集中反映了一個時代的政治、經濟、文化,解讀文學作品不能脫離與文本息息相關的時代背景。
《我的叔叔于勒》一文中許多情節的解讀都離不開其特定的創作背景,比如小說一開始介紹一家子省吃儉用生活拮據的細節倘若單純從文本出發讓你只能讀出菲利普一家的吝嗇,但這僅僅是文字意義的認知,如果結合當時法國資本主義發展貧富分化的加劇導致平民或者是小資產階級貧困破產的時代背景的話,你就會對菲利普夫婦一家的行為抱有同情的態度。
又如菲利普夫婦打發于勒去美洲的情節其實與當時的法國一部分破產的小資產階級去美洲夢想著有朝一日大發橫財的時代背景息息相關,如果你了解這樣地背景的話,你就會理解于勒以及包括菲利普全家在內的小資產階級對于財富的狂熱追求,也就容易理解當時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是以金錢關系為基礎的。
由此可見,只有立足時代背景對文學作品進行多元解讀,才會避免無邊際的對文本進行不切實際的解讀。
3.立足語文學科
語文學科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統一的一門學科,工具性是語文學科有別于其它學科的重要屬性。語文學科教學切忌越俎代庖,將其它諸如歷史、政治等人文學科的內容包攬,語文學科應充分體現工具性的屬性,借助相應“工具”去滲透“人文”,使得語文多元解讀變得更有“語文味”。
在《我的叔叔于勒》的教學中,筆者從小說的文本體裁入手,對于文本的解讀處處緊扣文本諸多細節描寫語言,如:我的父親臉色早已煞白,兩眼呆直,啞著嗓子說:“?。“?!原來如此……如此……我早就看出來了!……謝謝您,船長?!薄赣H突然暴怒起來,說:“我就知道這個賊是不會有出息的,早晚會回來拖累我們的?,F在把錢交給若瑟夫,叫他去把牡蠣錢付清。已經夠倒霉的了,要是被那個討飯的認出來,這船上可就熱鬧了。咱們到那頭去,注意別叫那人挨近我們!”上述這些細節將菲利普夫婦知道于勒的真實境況后對于勒態度的急轉直下刻畫得入木三分,一方面表現了菲利普夫婦冷酷無情、嗜財如命的特征,另一方面也從更深層次反映出資本主義社會以金錢為紐帶的社會關系取代了以情感、道德為紐帶的社會關系,從而導致社會矛盾加劇……總之這一系列解讀都是緊扣文本關鍵語句進行,都是突出語文學科的特性的。
4.符合學生認知能力
學生對客觀世界的認知能力存在個體差異性,這種個體差異性具體表現為學生的年齡層次、人生閱歷、知識儲備、文化修養、心智結構等因素對其認知水平產生的差異,這種差異會讓學生在進行多元解讀時會對文本的理解產生不同的閱讀效果,因此,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進行多元解讀時必須認真研究所教學生班級學情,在對學生的認知能力進行客觀評價的基礎上制定出合乎學生認知能力實際的閱讀策略。
《我的叔叔于勒》入選人教版九年級上冊,初三學生隨著年齡增長、人生閱歷和知識儲備的豐富、文化修養的提高以及心智的成熟,他們對文學作品的認知能力有了一個質的飛躍,他們能夠通過菲利普夫婦對于勒態度的變化讀出法國資本主義上升時期小資產者尷尬的生活處境,讀出金錢關系下人性的扭曲,讀出社會的世態炎涼與冷酷無情……
總之,在初中語文多元解讀閱讀教學中,教師必須考慮自己的教學設計、教學內容是否符合學生認知能力的實際?只有做到這樣,開展的閱讀教學多元解讀才能做到腳踏實地、求真務實。
三、小說閱讀教學多元解讀的具體方法
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需要做到有效進行多元解讀,可以采取開展與文本對話教學推動多元解讀和提高教師知識素養促進多元解讀的等具體方法進行。
1.通過開展與文本對話推動多元解讀
對話理論是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多元解讀的指導性理論,符合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有力地推動了語文閱讀教學的發展。
在開展閱讀教學多元解讀時應重視與文本的對話,重視通過與文本對話推動文本的多角度解讀。與文本對話需要從教師與文本的對話和學生與文本的對話兩個方面進行。
首先,教師與文本的對話。
在傳統的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將教參對文本的解讀視為解讀的標準依據,因而教師在授課時很少通過文本表達自己的觀點,也不提倡學生對文本個性化的理解,這樣就導致教師忽視對文本的閱讀,對文本的解讀過分依賴教參以及網上別人的課件,從而割裂了教師與文本的對話,導致了教師對文本的陌生,最終無法開展閱讀教學多元解讀。
教師只有在教學中調動自己已有知識儲備和閱讀經驗來仔細研讀文本,才能形成對文本多元理解,這樣就實現了與文本的有效對話,教師引導學生進行多元解讀才能成為現實。
教師對《我的叔叔于勒》進行備課時應該先將教參擱置一邊,教師先認真閱讀文本揣摩語言、理清情節、分析人物形象,對文本的理解有自己的看法,實現與文本的深入對話,教師具備了與文本對話的能力,指導學生實現與文本的對話也就水到渠成了。
其次,學生與文本的對話。
在當前的語文課堂上,學生越來越懶于閱讀文本,課堂上很少聽到瑯瑯的讀書聲以及靜靜的默讀情景,學生在課堂上更多的是老師大包大攬地講課,學生認真細致地做好筆記,導致學生與文本的對話嚴重地缺失,進而影響學生自身對文本的解讀。
學生與文本的對話好是閱讀教學中進行多元解讀的基礎和前提,教師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通過加強學生與文本之間的對話能夠推進多元解讀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實施。
在《我的叔叔于勒》閱讀教學中,應指導學生通過默讀與朗讀相結合的方式來實現與文本的對話,默讀適用于整篇課文,引導學生在規定的時間默讀整體感知課文,朗讀則適用于突出人物形象和表現主題的段落,這一系列閱讀方法的應用也就自然而然地完成了學生與文本的對話過程,之后的思考探究多元解讀文本才有實現的可能。
2.提高教師知識素養促進多元解讀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教師如果沒有源源不斷地知識源泉注入,那么多元解讀只能是異想天開,因此教師知識素養的不斷提高有利于促進多元解讀。
作為語文教師來說具有豐厚的文學底蘊、較高的文化素養、嫻熟的教學技能以及與時俱進的教學觀念是自身知識素養提高的具體表現。
而要做到這些就要求語文教師廣泛閱讀古今中外優秀文學作品和語文教學理論專著,廣泛涉獵歷史、政治、哲學、美學、社會科學等各方面的知識,通過課堂教學反思來提高教學技能。
《我的叔叔于勒》是一篇法國文學名篇,在對這篇文章進行教學時需要教師對法國文化、歷史、哲學、風俗等有一定的了解,除此之外還需要對課文作者莫泊桑的其他短篇小說名作進行閱讀,才能夠深入理解文本,此外還應該更新教育教學理念,將合作學習、自主學習、探究性學習等新課程理念滲透到多元化文本閱讀教學中。
四、結語
總而言之,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多元解讀必須立足于文本,在立足文本的基礎上通過教師、學生與文本進行對話實現,必須符合語文學科的特點和學生認知能力實際情況,需要教師不斷提高自身素養。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2] 白雪.閱讀教學中多元解讀的運用策略[J].文學教育(下),2013(4).
[3] 黃厚江.閱讀教學的基本策略(上)(中)(下)[J]中學語文教學,2014(01)(03)(04).
[4] 張瑜.語文閱讀教學中“多元解讀”的三個維度[J].教育教學論壇,2014(36).
[5] 曾華艷.樹立多元有界閱讀觀 實施對話式閱讀教學[D].福州:福建師范大學,2003.
[6] 徐洪菊.簡析新課標下中學語文文學作品的多元解讀教學[D].山東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