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燕
摘要:基于提升教學效率的目標,筆者認為采用單一教學法無論如何也不可能完全滿足教學需求。所以,建議教師根據學情和教學內容靈活采用教學法,多種方法共同為教學服務,甚至可以采用一堂多法的策略。盡可能將最高效的方法用在最合理的地方,以保證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和目標的達成。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多種方法
適用于小學數學的教學法有很多,比如情境法、先學法、探究法、合作法、遷移法、講授法……不一而足。這么多教學方法,哪種是最好的?哪種是最有效的?不同教師有不同的理解,比如有的教師善于語言表達,他可能就會覺得講授法或互動法是高效的教學法,而有的教師擅長與學生溝通,他可能就認為互動法、情境法、評價法等是比較適合的,另有一些教師則組織能力較強,他就喜歡用探究法或合作法……這確實是選擇教學方法的一種依據。但我認為,教師選用哪種方法,不應完全以個人能力或喜好為依據,而應參考學生的學情和教學的內容、目標來決定,這樣才能保證教學方法的效用發揮到最好。
下面,結合小學數學的教學對多種方法的綜合應用展開探討。
一、創設情境的方法
創設情境本身就是一種教學法,這種方法的目標因教學需求的不同而不同。有的情境是為了幫助學生理解知識,有的情境是為了激發學習興趣,有的情境是為了培養思維能力……在不同的目標和學情下,情境法又應采用不同的方法來構建。
比如,為了幫助學生理解知識時,一般可以采用生活化或情節化的方法,讓學生將學習過程與自己的生活或經驗產生關聯,從而更好理解知識。比如在教“加法運算定律”時,如果我們只是語言講2+3=3+2的道理,就比較抽象,學生不好理解。這時,就可以采用生活關聯法,“同學們,如果媽媽有一天要請客,先來了3個人,后來又來了5個人,媽媽一共請了多少客人?……對,是8位。那如果先來了5個人,后來又來了3個人,那媽媽請了多少客人?……對,還是8位客人……”這個生活關聯法,使學生迅速理解了加法的交換律。
再比如為了調動興趣而構建情境,就又可以根據學情來采用方法。如果是教小學中、低年級,則可以采用游戲法或表演法來構建情境;如果是教小學高年級,游戲法可能就不適合了,就可以采用比賽法或體驗法、問題法等來構建情境。比如在教五年級“可能性”這一課時,為了調動學生學習欲望,我就采用了比賽法:我準備了三種顏色不同數量的小球和一個紙箱子,把球放進去紙箱子。然后讓他們分成三個組,規定每個小組抽指定顏色的小球,抽中了獎勵個小紅旗。結果,因為紅色球多,指定抽紅色的小組獲得的小紅旗最多。學生們紛紛議論,“老師,這不公平!”。我微笑著說,“為什么不公平呢……大家想知道嗎?”——這樣一來,學生學習“可能性”的熱情就高漲起來。
二、一堂多法的應用
上面以創設情境為例進行了多種方法的應用探討,這是從教學目標上來說的——不同的目標使用不同的方法。構建情境,用游戲法或生活法等,而要培養實踐力,則又應采用體驗法或實踐法……下面,再換個角度,探討在一堂課中是采用一種方法好,還是多種方法綜合應用有效。
不少教師喜歡在一節課中一種方法用到底,認為這樣便于操控,而且有延續性。其實這是應該調整的一種教學理念。其一,在一節課中會涉及幾個不同的環節或幾個不同的知識點,這些環節和知識點各有各的需求和特征,采用一種教學法顯然是失當的;其二,小學生在學習習慣上,更喜歡經常變化的、靈動的學習形態,而不喜歡單調的學習過程。所以,在一節課中,教師也應注意根據學情和具體環節、內容來合理使用教法,可以一堂一法,也可以一堂多法。
比如在教五年級“觀察物體”這一課時,需要至少三個環節:第一是導入達到激趣的目的,第二是傳授知識達到學習目標,第三是鞏固練習。那么,就會發現,如果采用體驗法讓學生分組用積木來自己研究各種形態物體的三視圖(上視、左視和正視),學生掌握知識是沒有問題的,是個好方法。但,怎樣來引導學生把思維集中在研究的內容上?怎么開始探究體驗呢?顯然直接進入是比較突兀的,學生的思維效率會受到影響。而在鞏固環節,學生已經掌握了知識,再繼續探究,似乎也沒有必要了。所以,我在三個環節就用了三個不同的方法。在導入環節,我用的是任務驅動法:“同學們,我們在超市購物時經常見到商場把整箱飲料摞在一起,不一定是完全正好橫排、豎列都完全擺滿了。當商場需要知道還剩下多少箱的時候,怎樣來快速統計呢?……”這樣,就把觀察物體這個知識點,變成了解決生活問題的任務,自然就引出了下一個探究體驗的環節。最后,在鞏固環節,我又采用了比賽法,通過知識比賽的方法讓學生鞏固所學。
總之,教學有法而教無定法,小學數學課堂上教學法的應用要根據學情和教學內容、目標等因素來靈活采用。重要的是,方法要能起到促學、促教的作用。一堂課可以多法綜合,也可以一法到底,一切教學法的應用都是為了服務于教學。這就是所謂的“重在得法”。
參考文獻:
[1]李仁榮.巧妙運用多種方法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效率[J].神州,2017(27):83-83.
[2]蔣冬梅.如何應用多種方法提高教學效率[J].學周刊,2015(31):11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