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艷麗
摘要:中學語文教學是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培養學生寫作能力是語文教學中一項重要任務,如何培養學生寫好議論文,不容忽視。要寫好議論文,一是要有很強的思辨能力,二是要善于運用論據、善于論證。學生寫議論文的能力弱最明顯體現在不善于運用論據,不善于論證。因此在議論文教學中提高學生運用論據和分析論證的能力尤為重要。
關鍵詞:議論文;存在問題;善用材料;巧論證
我從事了三十多年的語文教學,在教學中發現作文是初中學生語文能力的薄弱環節。特別是寫議論文,很多同學沒有掌握議論文的特點,寫出的文章是:前面詳細 (詳細到細節都寫了)敘述一個事件,結尾再加幾句議論。寫出的文章既不像記敘文,也不像議論文。即使像一篇議論文了,也是羅列幾個事例,沒有任何分析論證,缺少深度,缺少說服力。我認為造成學生寫不好議論文的原因:一是不會使用論據,二是不知道論證,即對論據材料加以分析、評價,讓論據很好地證明論點。因此,在議論文教學中要重點訓練學生選擇論據、分析論證的能力。
一、學生寫議論文存在的問題。
首先,說說學生寫議論文運用論據所存在的問題。
第一、學生所用事例不夠典型,缺少層次性。學生寫議論文不知道用名人的典型事跡來做論據,舉例多是一些身邊的事,這些事例不是多數讀者熟知的,也缺少代表性和典型性,這樣的論據寫得文章中,就讓自己的觀點打了折扣。第二、是使用的論據材料覆蓋面窄,甚至很單一。有些學生寫議論文舉事實論據時,雖然典型,但是要么只舉一個事例,要么只是一個方面的事例,或是科學方面的,或是文學方面的,或是哲學方面的。這樣就好讓讀者感覺到:這樣的事只有小部分人能做得到,其他人就很難達到,就會認為觀點沒有普遍性,只是個例現象。既使說理不全面,也不能使文章有很強的說服力。
其次,談談學生寫議論文論證方面存在的問題。
第一、只羅列事例不分析。有好多學生在寫議論文的時候,整個論證部分,列舉好幾個論據材料,沒有任何的分析,論據是論據,論點是論點,兩者之間沒有任何聯系,論據不能很好地證明論點。第二、論據和評議相脫節。學生在寫議論文時,雖然在舉例之后,對材料進行了分析、評價,但分析完全是腦子里想出來的,分析和材料、觀點毫無聯系。結果是材料是材料,分析是分析,觀點是觀點,論據不能很好地證明觀點。
二、解決的方法。
這些失誤造成學生的議論文水平不高,觀點缺乏說服力。要真正提高學生議論文寫作水平,我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首先,是要善于運用材料。
善于運用材料,即學會正確使用論據。第一,要學會在文中運用典型材料作論據。使用典型性材料,可以以一敵萬,達到以少勝多的效果。記得有一篇談“愛國”的演講稿,在講到中華兒女為什么把祖國比喻為母親這個觀點時,舉了一個東南亞華僑富商的事例做論據,事情是,這個華僑富商一次住酒店,回來晚了,錯過了酒店關門的時間,因此進不了酒店,無論怎么求酒店方通融,都無濟于事,后來他無奈之下想了一個辦法,找來一個日本妓女帶路,才得以進入酒店。一個堂堂的華僑富商還沒有一個日本妓女的地位高,原因就是在當時日本比中國強大。有了這樣一個事例,觀點馬上就立起來了,讓讀者心服口服。第二,所舉事例論據要在兩個以上,而且涉及的行業要盡量廣,這樣才不會讓人感到是以偏概全,以特殊性代替普遍性。如《人的高貴在于靈魂》這篇議論文,作者不但舉了著名科學家、哲學家、文學家的事跡作論據,還舉了普通的少女和一群年輕沒有名氣的畫家的事跡作論據。這樣讓說理更全面,更深刻,也更有說服力。
其次,是“巧論證”。
議論文的論證就是圍繞觀點,對論據進行分析、評價,而且像劈柴要順著木材的紋理一樣,從論據材料本身中剖析出論據材料的實質,從而讓論據更好地證明觀點。仍然以上文中提到的文章為例,演講稿在敘述完華僑富商的事之后,進行分析、評述:一個華僑富商還沒有一個日本妓女的地位高,就是因為當時日本強大,中國貧窮弱小。祖國強大,人們就受尊重;祖國貧弱,人們就受欺侮。就像母親和子女一樣,榮譽和榮譽連在一起,屈辱和屈辱連在一起。這樣一分析,論據很好地證明了“人們為什么把自己祖國當做母親”的觀點,讓讀者認同。《人的高貴在于靈魂》中作者在敘述完阿基米德和第歐根尼的事跡之后,做了這樣的分析:“在他看來,他畫在地上的那個圖形是比生命更加寶貴的”,“ 在他看來,面對他在陽光下的沉思,亞歷山大大帝的赫赫戰功顯得無足輕重”,最后又總評價:“這兩則傳為千古美談的小故事表明了古希臘優秀的人物對于靈魂生活的珍愛,他們愛思想勝于愛一切,包括自己的生命,把靈魂生活看得比任何外在的事物包括顯赫的權勢更加高貴。”這段圍繞觀點對論據進行的分析評述,很好地將論據和論點融為一體。達到了論據有力證明觀點的效果。
由此看來,我們平時寫議論文,既要學會運用事實論據,又要學會分析論證,只有將“善用材料”和“巧論證”有機結合起來,才能寫出令人滿意、讓人信服的文章。
參考文獻:
[1]《演講與口才》《人的高貴在于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