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玉剛
摘 要:作為一個農業大國,農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基礎,農業的發展與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及發展綜合國力都直接相關。目前我國部分農村已經基本實現農業機械化,農業機械化水平已跨入中級階段,顯著提升了農村的經濟水平,這為我國農業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而農機管理在以往的長期農業生產中已初具規模,推動了現代化農機管理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農業發展。但是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與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我國的農機管理體系在發展過程中遇到了許多制約因素,因此,本文對新形勢下農機管理工作的不足進行了分析,并為農機管理發展方向提出新思路與意見建議,以供參考。
關鍵詞:新形勢;農機管理;發展方向
我國的農業農業生產水平在一定程度上由農業機械化水平決定。根據現階段的不完全統計,我國農業的平均機械化生產綜合水平在60%左右,農業機械化水平已從初級發展到中級階段,隨著城鎮化與工業化進程的加快從事農業的勞動力數大幅下降。目前有相關數據顯示,沿海地區耕種收的綜合機械化水平大概可以達到78%左右,與平均60%左右的全國農業機械化水平來說,沿海地區相對具有較高的農機化水平,耕種業中使用量大幅增長的是拖拉機,從總體上看整個農業領域內農機的使用率呈上升趨勢,但農機管理工作仍然有很多需要不斷提升和完善的不足。
一、新形勢下農機管理的不足
近幾年我國農業的機械保有數量一直在不斷上升,但是農機分布情況因地理區域不同而并不均勻,農機在經濟水平較高的地區使用率很高,在經濟水平較低的地區使用率較低。從總體上來說,新形勢下農機管理的不足主要體現在:
1.農機管理模式不當。我國農機化的發展在現階段趨勢良好,但也存在比較多的問題。農業的領域與生產規模在中國農村地區差距較大,而且統一的農機管理在各個區域都缺乏互補性和有序性。人力模式在部門內的農機管理中占多數,但這樣做既拉低了工作效率,又浪費了人力資源,甚至導致財產或生命的損失。因為生產領域和生產模式在不同地區表現不同,農機管理也日益呈現出小規模狀態,較好的農機管理互補在不同領域之間并沒有形成,部門之間農機混亂的互借形式導致農機歸屬錯誤。
2.有效管理手段未形成。專業的管理方式與手段在農村的許多地區并未形成,往往在管理中工作人員不能運用先進專業的科學的技術手段和先進的管理理念,只會借助以往的經驗,同時也缺乏相關的設備和工具。如,不完備的勘測檢測設備如監測及信息儀器等,沒辦法檢測出存在的問題,會給將來的農業生活和生產帶來負面影響。因此,這種降低了農機化管理效果的管理模式使農機化管理的效果降低,為農機現代化的進展造成了阻礙,更對現代化產業管理的發展造成阻礙。
3.農機管理制度不健全。各地區比較混亂的農機管理都是因為農機管理缺乏相應健全的規章制度,各地區各自的管理模式并不符合國家相應的方針政策,不適合經濟發展的實際需要,更對現代經濟發展不利,因此農機管理的整體規范化極低。對于農機管理來說,亟需國家的宏觀調控政策做支撐,國家出臺的政策也需要有相應的資金扶持,但是現階段尤其是在經濟發展較落后的農村地區國家相應的政策和資金在農機管理方面都很缺乏,這非常不利于進行農機推廣工作,不利于農機管理的發展,更不利于農業經濟的發展。
二、加強農機管理的有效措施
1.建立統一的管理模式。首先需要通過先進信息技術有效的建立一個為各個地區和部門提供可共享信息資源的信息資源共享平臺,每臺農業機械都需要進行編號,在平臺系統中詳細記錄每臺機械的具體情況,以便對各機械的使用與損壞情況進行掌控,這樣做不僅有助于對機械進行管理,更能給各部門工作提供便利條件。同時,在農機管理的管理制度中還應該采取責任制,將具體的責任分別落實到每個人頭上,這樣就可以在管理過程的差錯中追究相關責任人,降低農機使用出錯造成的事故的發生率,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工作人員的責任感。另外還需要通過相應獎懲機制的建立來調動工作人員的積極性和工作熱情,提高工作人員的服務質量與工作效率,進而提高農機管理的工作水平。
2.培養農機管理人員的綜合素質。管理人員的素質在農機管理中占據非常重要的一環,高素質的管理人員可以直接推動農機管理事業的發展。掌握農業機械最基本的操作與維護技術是農機管理人員最基本的要求,同時還應該熟練掌握現代的農具使用方法,使其最大的發揮其效用。其次,要求農機管理人員在工作中提高工作熱情,認真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不能有一絲敷衍,加強工作責任心,嚴格要求自己,對于優秀的管理人員要在必要時給予獎勵刺激以提高工作積極性。農機管理部門做加強農機的管理方面需要采取相應的措施,如加強對管理人員各項知識、技術的定期學習與培訓,或者召開相關的宣講會,交流分析在管理中容易出現的問題,以此將管理人員的專業技術水平大力提高。另外,還應對管理人員的思想政治與職業道德加強建設,培養具有高素質、高水準精專業的農機管理人員,從而對各項農機管理工作進行有效管理,進而提升農機管理的整體工作水平。
3.建立健全管理制度。為了縮小現階段中國與西方國家管理水平間的差距,農機管理部門需要轉變觀念,積極將外國的先進管理模式與理念引進來,并且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適合本地區的農機管理規范制度,制度的制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對管理人員的行為形成約束力,認真嚴格執行國家制定的方針政策并真正充分的將其落到實處,確保有效實施農機管理。同時還應該要借鑒國外先進的農機管理經驗來制定符合我國國情的各項法律制度,農機設施和裝備的安全使用得到保障法律,還要規范農機管理方面的各項權利和義務,使法律保障下的農機管理工作才能夠更加順利規范的展開,以此推動農業機械化的發展,進而使我國農業產業化快速發展。
4.加強農機管理的宣傳。農業機械設備作為農機管理工作的管理對象,是由人數眾多的農戶進行使用的,所以對農戶需要進行進一步詳細的農機管理宣傳教育,讓廣大農戶能夠全方位認識和了解農機管理,將農機管理的重要性牢記心中。此外,還應積極的貫徹落實國家對農業機械的各項方針政策與管理規范,推動農業機械化的進一步發展,以此促進我國農業的整體向上發展。
三、結語
高速發展的經濟使農業有了更好的發展空間,而對于農業來說,農機的使用是農業發展的關鍵和前提。由于具體國情的限制,在過去的農業生產中出現了許多制約其發展的影響因素。隨著新形勢下不斷提高的科學技術水平,越來越多的機械設備在農業生產中被運用,農機設備的重要性也日益被農民發現,這使得農機發展有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高效、規范的農機管理有效促進了我國的農機化進程,有效促進了我國的農業經濟發展,最終有效促進我國的國民經濟整體大發展。
參考文獻:
[1] 譚鴻雁.完善基層農機管理服務對策研究[J].現代化農業,2011,(05):34.
[2] 姜軍濤.談農機管理問題與應對策略[J].農機使用與維修,2014,(12):5.
[2]樂劍芹.新形勢下農機管理的發展探究[J].中國農業信息,2014,(1):170.
[3]張義祥,張慶華.對新形勢下農機化發展的思考[J].現代農業科技,2015,(18):318-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