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慶蘭
摘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順利推進,基礎教育工作者的工作重心發生了轉移,從探究如何提升學生考試成績轉到如何實現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上。為了順應這一趨勢,小學語文教師也應致力于探究如何實現小學語文的個性化教學,閱讀作為其中關鍵一環,實施個性化教學的進程刻不容緩。然而縱觀當今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教師對學生個性化閱讀的引導尚存在不足,本文對此情況進行分析探究并提出相應建議。
關鍵詞:小學語文;語文教學;個性化閱讀
語文作為我國小學生的母語課程,其對小學生的重要意義在于培養其語言表達能力與人際交往能力,而培養這兩項能力的一條重要途徑便是閱讀。在閱讀中,小學生不僅可以獲得語文知識的積累,更能通過文字與作者進行思想上的交流,以完善自身的發展。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倡導個性化閱讀,其重要作用在于培養向學生的獨立思維與個性化發展。
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
在基礎教育階段,閱讀是小學生需要培養的一項重要技能,良好的閱讀能力可為小學生日后學習各門學科奠定良好的基礎。然而受應試教育的長期影響,小學語文教師過于注重學生的閱讀成果,即對“文章大意”與“中心思想”等問題的解答,而忽略了學生在閱讀過程的真實感受,更忽略了學生對于閱讀內容的個性化需求,導致閱讀成為了一項機械化的教學活動,學生難以產生興趣。
與此同時,教師過于注重學生從閱讀中獲取的知識量,常采用“灌輸式”的教學模式,在學生還未對文章產生整體了解時,就將其中的知識點為學生點明,使學生失去了自主探究的興趣[1]。教師由于忽視對學生閱讀興趣的引導,使閱讀成為毫無生氣的摘抄任務,小學生無法從閱讀中得到情感體驗,閱讀也就對學生的個性化發展未產生實際助益。
因此,教學理念落后于教學模式單一是目前阻礙小學語文閱讀個性化順利實施的兩大阻礙,小學語文教師應盡快認清這一現狀,改善閱讀教學的效果。
二、實施小學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的途徑
(一)提升小學生的閱讀能力
為了實現個性化閱讀教學的目標,首先要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為學生提供自主閱讀的基礎。在進行新的閱讀時,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先給學生充足的自由閱讀時間,讓學生對文章產生初步了解,理解文章的大體意思。隨后,教師要鼓勵學生說出自己對文章的疑惑與見解,并引導學生進行更深層次的挖掘,以拓展其發散性思維[2]。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在文章的轉折部分向學生發出提問,比如:作者在這部分的描寫中把情節都完整交代出來了嗎?如果沒有,那為什么要省略一部分呢?通過這種方法,教師可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在需要進行著重講解的部分,讓學生體會不同表達方式蘊含的深意,使其在日后的閱讀中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深層次意思,進而產生自己的獨特感悟。
小學生只有初具語文思維的框架后,才能從閱讀中得到有效信息,并根據自身特點得到個性化發展。由此,小學語文教師才可實現語文閱讀的個性化教學。
(二)培養小學生的閱讀興趣
“興趣是一個人最好的老師”,為在小學語文課堂中實施個性化閱讀教學,小學語文教師還要通過各種手段提升學生的閱讀興趣。目前,閱讀與朗誦比賽法、角色扮演法、生活化教學法等方法在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中比較常見,小學語文教師要依據教材內容進行擇優選擇[3],以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使其發自內心愛上閱讀。
比如,教師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來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在閱讀《小木偶的故事》時,針對該文章內容對話情節多,內容生動有趣的特點,小學語文教師可以組織學生扮演其中的角色,對文章情節進行表演。在表演之前,學生出于對課外活動的熱愛,一定會詳細閱讀文章內容,將其中的對話牢牢記在腦海中,這時教師可與學生進行溝通交流,詢問學生是否喜歡這個故事,最愛的角色是哪個,在平等和諧的對話中引導學生發現閱讀的樂趣。
一旦小學生對閱讀建立了興趣,就會在課后自主尋找讀物來進行閱讀,教師可抓住這一機會開展讀書分享會,讓學生將自己喜愛的文章拿到分享會上讀給同學和老師聽,分享自己在閱讀中的體驗。這樣一來,小學生既培養了同學間的友誼,又能在對文章的自主總結中,提升閱讀能力,培養閱讀興趣。
通過這一系列的引導手段,小學語文教師可有效培養小學生的閱讀興趣,并使其在大量閱讀中找到自己喜歡的文章風格,從而實現個性化閱讀教學。
(二)尊重學生間的個體差異
在素質教育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師要理解個性化閱讀教學的深刻內涵,即對小學生的個性化指導,促進小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因此,小學語文教師要廣泛了解不同的學生的內心,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獨特的教學內容,保證每位學生都能從課堂教學中得到具有針對性的收獲。與此同時,教師也要對學生的不同特質給予充分的尊重,即尊重學生的閱讀喜歡與閱讀習慣,給予學生充足的自我思考余地。
例如,在閱讀《我不能失信》時,教師可以借文中最后主人公那句“如果我忘記了這件事,明天見到她時,我可以道歉;可是我現在沒有忘記,我不能失信啊。”向學生提問,尋味學生看到這句話心中有什么感悟,一定有學生想到自己曾經守信的經歷,感到很驕傲,也有學生想到自己的失信的經歷而感到愧疚。在學生暢所欲言后,教師應避免對學生的經歷進行評論,而是要對學生從閱讀中獲得情感體驗這一事實給予肯定,鼓勵學生從閱讀中學習主角誠實守信的品德,提升自身的語文素養與道德修養。
小學語文教師要保護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形成的不同體驗與感悟,以學生能接受的柔和手段對學生進行引導,讓學生自由地從閱讀中汲取知識與思想,使學生實現符合自身意愿的個性化發展。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為改變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育理念落后及教育手段的單一的問題,實現個性化教學,小學語文教師應付出更多努力。首先,教師應致力于提升學生基本閱讀能力,讓小學生掌握自主閱讀的方法;其次,教師應發揮好引導作用,培養小學生的閱讀興趣;最后,教師要接納學生的不同,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因材施教,真正做到個性化教學。
參考文獻:
[1]龔敏.在體驗中樂讀在體驗中感悟——體驗教學法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運用[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8(11):131.
[2]王馨.談小學語文自主性閱讀能力的培養[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8(11):141.
[3]苗春山.探討閱讀教學對小學語文教學的點睛作用[J].中國校外教育,2018(32):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