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少林
摘要:隨著2015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通過的《中國足球改革總體方案》及《教育部等6個部門關于加快發展青少年校園足球的實施意見》等文件的實施,推進校園足球發展的工作正在有條不紊的開展,校園足球改革邁出了基礎性一步。伴隨著足球運動在校園的普及,提升校園足球的課堂教學效果成為發展校園足球最核心、最基礎的工作;而在實際的足球教學活動中,暴露了教學效果不理想、足球氛圍不濃厚等問題。如何上好一節足球課;如何提升學生的足球興趣以及如何讓學生掌握、提高足球技能成為校園足球教師需要探究的首要問題。
關鍵詞:校園足球 課堂教學 有效性 策略
1.前言
隨著2015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通過的《中國足球改革總體方案》及《教育部等6個部門關于加快發展青少年校園足球的實施意見》等文件的實施,國家進一步明確了校園足球的發展方向,推進校園足球發展的工作正在有條不紊的開展,校園足球改革邁出了基礎性一步。截至2017年3月,我國已有13381所校園足球特色學校,69個校園足球試點縣(區)和4個校園足球改革試驗區。伴隨著足球運動在校園的普及,提升校園足球課堂教學效果成為發展校園足球最核心、最基礎的工作。
課堂教學是一種目的性和意識性都很強的活動。通過教學,使學生掌握知識,習得技能,發展智力,形成態度和相應的品質,可以說,有效性是教學的生命。隨著足球課堂教學的開展,足球教學暴露出教學效果不理想、足球氛圍不濃厚等問題。如何上好一節足球課;如何提升學生的足球興趣以及如何讓學生掌握、提高足球技能成為校園足球教師需要探究的首要問題。現結合本人校園足球的教學實踐,談談足球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及提升教學有效性的幾點建議。
2.影響校園足球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因素
2.1缺乏校園足球文化氛圍
對于大部分學校而言,足球進校園可謂一切從零開始,一窮二白;許多學生尤其是女生根本不了解甚至不知道足球。一些學校在推行校園足球活動時片面的理解為開設足球課、成立足球隊、組織一兩次比賽拍幾張照片完成上級部門的要求就完事了,校園足球運動沒有形成足夠的吸引力和影響力,學生在足球課堂上缺乏學習動力。
2.2學生人數多,個體能力差異大
校園足球的課堂教學不等同于足球隊的訓練。足球隊是一群有著相同興趣愛好、有著共同目標追求的集體,這個群體會自動釋放競爭力、自我約束力強且人數較少,便于教學組織和管理;校園足球課堂教學存在班額人數多、學生運動能力差異大、學習興趣不濃動力不足等方面的因素,教師的教學組織與管理難度大。
2.3理念陳舊,模式單一,教學缺乏有效性
班級人數多、個體差異大、組織教學難等因素造成教師開展足球教學時容易受壓力影響,不敢創新,存在不求有功但求無過,平平安安完成一節課的消極思想,主要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2.3.1按照傳統體育課的模式完成足球課堂教學。慢跑、徒手操、講解示范、集體練習、集中糾錯、隊形調整……一節課下來,學生真正觸球的時間少之又少,教學目標達成度不高。
2.3.2教學模式單調、機械。教學中過分強調單個技術動作的教學,如:學習腳內側運球,教師講解示范之后,學生就只是枯燥的重復練習單一動作。死板生硬的模式無疑將學生置于了被動學習的地位,忽略了學生的主觀感受、忽視了學生的學習需求與學習的目的意義所在。學習的主觀能動性下降,對課程的需求感降低,長久以往,學生就容易產生厭惡感,從而影響足球教學的質量。
2.3.3技能學習與實踐應用脫節,忽略興趣培養。教師對足球教學目標的認知欠妥,片面強調足球技術動作規范化,牽強的將學練與足球運動的實踐運用剝離,教學中不能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忽略了對學生足球興趣、實踐綜合能力的培養,錯誤的導向最終導致足球教學的整體質量下降。
2.3.4教師足球專業技術水平不足、教學中場地器材利用不合理,教學時間缺乏有效分配也是導致教學效果不佳的重要因素。
3.提升校園足球課堂教學效果的有效策略
3.1營造氛圍,加強校園足球文化建設
校園足球文化包括足球物質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是在組織開展校園足球活動中逐漸形成的。在推行校園足球教學的同時應注重加強校園足球文化建設。通過宣傳欄黑板報;足球繪畫、手抄報比賽;足球文化節、親子活動、足球聯賽、評選校園足球之星等形式各樣的活動,擴大校園足球的影響力,積極引導全體師生深入認識開展校園足球活動的目的和意義,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足球活動,培養學生的意志品質,增強團隊意識。
3.2把握學生實際,因人施教
校園足球活動的宗旨是面向全體學生。針對班級人數眾多、個體差異大的情況,在足球教學中應合理安排教學內容,淡化足球技術的指標性評價,因人施教。還可以把學生按照足球水平的高低分為A、B、C三個層次,將三個層次的學生平均分層若干個小組。組織教學的時候,我們要淡化動作要領講解,把教授的足球技術分解成淺顯易懂的動作,通過示范讓學生建立動作表象并進行模仿練習。對于C層的學生教師要給予更多的耐心和鼓勵,充分發揮小組合作機制,讓A層學生幫助B、C層學生提高,提升他們的自信心和足球興趣。
3.3創新足球課堂教學,開創多元化教學模式
足球作為一門綜合實踐性很強的運動項目,單一的教學方法難免令學生覺得枯燥乏味。在實際教學中,應當靈活選擇適合學生年齡特點的體育教學方法與訓練手段,以提高足球教學的有效性。例如,在準備活動中融入運、推、拉、撥、踩、顛球等球性練習,增加一些發展協調、靈敏素質的游戲或比賽,學生完成身體預熱、熟悉球感的同時又能提升課堂趣味性;學習運球技術時,教師提出要求,讓學生集中在固定的區域內運球,學會觀察空位,暫停練習時比比誰所在的位置空間更大;運球技術有了一定提升之后,還可以要求學生運球與同學相遇時做一個固定的虛晃變向動作,鍛煉綜合實際運用能力。總之,教師應始終把握以下幾點:1.讓學生盡可能多觸球;2.教學內容的選擇應秉承由淺入深、從易到難的原則,教學手段要形式多樣、富于變化;3.充分發揮小組合作機制,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能力。
3.4培養足球興趣,注重足球實踐能力發展。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調動學生積極思維、探求知識的內在動力;只要培養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就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足球教學的起步階段,足球興趣的培養應貫穿于課堂教學之中,運用游戲、比賽等教學手段去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例如在運護球練習時挑選一至兩名學生對練習的同學進行干擾或破壞,比比規定的時間內誰能保護好自己的球;練習腳內側傳球可以讓學生背向蹲著以屁股作為傳球目標;學習正腳背踢球,為了讓學生體會快速擺腿、繃緊踝關節的技術,可以讓學生踢高遠球,比比誰踢得又高又遠……當然,培養興趣的同時還要注重實踐能力的提升,定期以學習小組為單位進行小型足球比賽,讓不同層次水平的學生參與其中,在比賽中不斷進步,激發學生的競爭意識。“教之初,趣已生;教之中,趣更濃;教之后,趣亦存”學生在課堂上積極熱情,在課后意猶未盡,就會積極參與,從而逐步養成自覺鍛煉的意識和終身體育的習慣。
3.5展現教師教學魅力,努力提升業務水平
作為一名足球教師,在課堂上要利用簡明扼要的表述、準確優美的示范和富于激情的肢體語言去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關心幫助學生解決困難,扮演好亦師亦友的角色,提高教師的親和力,充分展示教學魅力;更要通過反思改進、教研培訓等形式,了解足球教學的新形勢,不斷提高足球教學專業技能,更好的為課堂教學服務。
校園足球已上升為國家戰略的一部分,作為足球教師應積極轉變觀念,學習掌握最新的教學理念與方法,提升足球教學質量。充分發揮足球運動的育人功能,把校園足球作為擴大足球人口規模、夯實足球人才根基、提高學生綜合素質、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的基礎性工程;讓更多青少年學生熱愛足球、享受足球,使參與足球運動成為體驗、適應社會規則和道德規范的有效途徑,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 《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理論與實踐》 作者:余文森 《江蘇教育》,2006(18):10-12
[2] 《論有效體育教學及其策略》作者:張加軍 吳海鷗《四川體育科學》,2005(4):108-110
[3] 《幾種有效的足球教學思路及方法探析》 作者:華正春《當代體育科技》,2014(8):143-143
[4] 《足球教學中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作者:張維 《科技信息:學術研究》,2008(21):650
[5] 《足球教學》作者:格萊德·替森出版社: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5-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