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謹力
摘 要: 本文對小學經典誦讀活動在傳統文化傳承中的意義和作用進行研究。首先分析小學經典誦讀目前的發展狀況,其次闡述小學經典誦讀的重要意義,它可以提高學生智慧,有助于學生學習語文知識,還可以提升學生的品位,最后總結小學經典誦讀在傳統文化傳承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經典誦讀可以培養學生寫作能力、培養學生對美的鑒別能力、對傳統文化的傳承起到積極作用。
關鍵詞: 小學經典誦讀 文化傳承 意義 作用
隨著國家的不斷發展與改革,人們對教育事業越來越重視,尤其是在小學經典誦讀方面。開展小學經典誦讀活動,可以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寫作能力。經典之所以被稱為經典,是因為其中蘊含了豐富的道理。學生可以在經典誦讀活動中體會其中的文化情感,學會做人的道理。小學經典誦讀可以培養學生的民族情感,使民族文化繼續傳承。
1.小學經典誦讀現狀
當今社會發展越來越迅速,科技越來越發達,很多小學生通過網絡了解新聞、學習知識。如今小學生中,很多人喜歡過西方的節日,比如平安夜、圣誕節等。民族的傳統節日卻被拋棄,被人遺忘。雖然現在是科技發達的時代,很多小學生能夠熟練地使用智能手機,用電腦打游戲,但是中國小學生卻不能寫好漢字,不能很好地運用所學詞語、短句進行寫作,這樣的現象令人寒心[1]。
如今小學生在學校最重要的是好好學習,即使對小學教育進行了改革,一些老師還是注重學生的學習成績,對于傳統民族文化不夠重視。部分老師不傳授國家傳統文化知識,學生不會自主學習,造成國家傳統文化得不到重視。對于傳統文化的教學,老師要重視起來,國家傳統民族文化需要傳承,所以小學經典誦讀活動必須開展起來。
2.小學經典誦讀意義
2.1提升智慧
小學經典誦讀活動會給小學生開啟新世界的大門,讓學生在經典中遨游,在其中獲取知識,接受經典的熏陶。經常開展小學經典誦讀活動,可以提高學生的智慧。
例如在《三字經》的誦讀中。《三字經》顧名思義,就是用三個字表達感受與見解。古人用簡練的詞語教導人們,告訴人們人生的道理。這樣的經典文學作品現代人也許不會創作出來,但是被古人創造出來,所以說古人是聰明的。在誦讀中會有與眾不同的感受,心靈像是經過了一場洗禮,進而提升智慧,豐富文化內涵。
2.2有助于學習語文知識
小學開展經典誦讀活動,可以讓學生在誦讀過程中理解深意,積累詞語,提高學生的口才和對語言的理解能力[2]。這樣學生在學習語文時對文章會有更深刻的理解,說話時做到有話可講。小學生經典誦讀是讓學生積累詞語、積累好詞好句的絕好時機。小學生正處于學習的初級階段,在初級階段就要儲存詞匯,這對以后語文學習起到重要作用。
例如學生在誦讀《論語》時,不僅可以在誦讀過程中體會文化內涵,感受民族精神,還可以積累詞語,提高文化素養。
2.3提升品位
經典是古人智慧文化的衍生物,更是一個國家民族的自豪。在經典誦讀活動中,學生可以領略古人的風采,了解古時候的事情,誦讀中體會古時的美好,在無形中提升品位,豐富涵養。開展小學經典誦讀活動,可以讓學生從小接受經典民族文化的熏陶。這樣在生活中就不會浮躁,做人穩重,做事有條理,一言一行都如一個謙謙君子。經典民族文化會在無形之中對學生產生影響,讓學生從小就接受民族文化的熏陶具有重要意義。
3.小學經典誦讀作用
3.1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
小學生開展經典誦讀活動,可以在誦讀時進行詞語、短句的積累。閱讀是寫作重要的一部分,是一種精華的吸收。只有多閱讀,才能積累短句、詞語,才能知道更高效的寫作手法。多閱讀,寫作能力就能提高,在寫文章時詞語才能源源不斷地涌出。在經典誦讀中,可以認識到一些不常見的文字。這樣可以增加學生的詞匯量,用于以后的生活及寫作。
例如在學習《題破禪寺后禪院》時,其中的“禪”、“籟”、“惟”、“磬”這幾個字日常中不太常見,學生就可以把這幾個字記錄下來,這樣以后再遇到這幾個字就知道怎么讀,也可以把字用在日常中及今后的寫作中。
3.2培養學生對美的鑒別
小學生通過經典誦讀活動,可以在經典中感受山河的壯闊、家鄉的美麗等。經典文學都具備一定的文化素養,其中內涵頗深[3]。誦讀經典可以提升學生的品位,樹立審美觀點。
例如《漁歌子·西塞山前白鷺飛》開頭兩句就描寫出水、鳥、花、山、魚等景物,語言簡練但極致景色的優美,最后兩句寫垂釣,下雨時也不想回家,如此美景,誰都會心生向往,也讓學生在這樣的美景中對美更有感悟。
3.3拓寬學生知識面
國學經典是中華民族史上的一大珍寶,是對中華民族傳統語言文化獨特魅力的客觀折射,國學經典活動的高效開展有利于從根本上延伸拓展語文課內教學,更好地引領各層次學生走出教室,走進國學經典,在多層次誦讀實踐過程中拓寬學生知識面,而不是局限于語文教材內容,有利于學生在情感體驗實踐中對優秀的傳統文化有深層次的認識,在層次化理解、把握的過程中深刻意識到新時期傳承乃至發展傳統文化的現實意義,順利提高各層次學生對傳統文化傳承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3.4引領學生形成高尚人格
小學生在中華傳統文化傳承中扮演著重要角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效傳承建立在學生高尚人格的基礎上。經典誦讀活動的開展有利于學生在層次化、系統化、集中化誦讀過程中日漸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價值取向,在樹立正確的思想觀、道德觀、價值觀等過程中擁有高尚的人格,在學習學科知識、誦讀國學經典中學會正確看待傳統文化及新時代下的各類文化思潮,在提高能力素養的過程中高效傳承傳統文化。
3.5傳承民族文化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在經典中被表達得淋漓盡致。傳統文化中的詩詞歌賦承載著先輩的希望和智謀。先輩的詩詞歌賦能夠凈化人們的心靈,讓中華兒女受到人生啟發。小學經典誦讀活動更要進行,讓學生從小接受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熏陶,長大后更好地傳承中華文化。
例如《詩經》收集了西周初年到春秋中葉的詩歌305篇,從中可以了解到某個國家的興旺與衰敗,承載著先輩的智慧,要讓國家的傳統文化傳承下去。
4.小學經典誦讀活動開展途徑優化
小學經典活動在傳承傳統文化中的重要意義及作用的客觀展現離不開良好的途徑。學校要從不同方面入手深入剖析經典誦讀活動開展現狀,準確把握各方面存在的問題,結合小學經典誦讀活動開展、傳統文化傳承二者關系,以小學生為切入點,在理論、實踐層次化作用過程中優化經典誦讀活動開展途徑,便于各年級各層次小學生在誦讀國學經典過程中更好地感知中華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在把握內容、思想情感的過程中主動融入中華傳統文化傳承。在優化過程中,學校可以立足各年級課文課堂教與學情況,在把握年級學生能力水平的基礎上采用分層方法,分層設置誦讀課程并開展豐富多彩的經典誦讀活動,可以在小學低年級學生中進行漢字音韻方面的教授,開展關于蒙學經典的誦讀活動,比如《百家姓》、《三字經》、《千字文》,在中年級學生中引入古詩吟誦教授,開展關于《大學》、《論語》、《中庸》的經典誦讀活動,在高年級學生中進行古代四聲等教授,開展對應的經典誦讀活動,從而感知古文的博大精深、韻律之美。在此過程中,學校要強調學生的情感體驗實踐,采用晨讀、午讀、暮省相結合的形式,深化經典誦讀各環節的同時將讀書節活動、藝術節活動巧妙融入其中,促使學生在多層面實踐中獲取經典情感實踐體驗,在樹立正確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等的過程中更好地在傳承傳統文化中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綜上所述,小學教育需要各方重視起來,在小學文化教育中要積極開展小學經典誦讀活動。如此在誦讀過程中學生可以更好地體會古人的思想及他們所要表達的情感。國家民族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學生可以積累不一樣的知識。要重視民族文化的傳承,從小培養學生對民族文化的熱愛。國家民族文化不能丟失,要積極地發展下去,從小做起。開展小學經典誦讀活動勢在必行,這樣的活動對民族文化傳承起到積極的作用。
參考文獻:
[1]汪海玲.小學生語文素養培養中誦讀經典的培養方法研究[J].新課程(小學),2015(8):120-121.
[2]曾虎.芻議小學語文經典誦讀教學的有效策略[J].學子(理論版),2016(19).
[3]何全斌.小學語文經典誦讀價值研究[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5,12(2):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