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成英
[摘要]目的 分析甲磺酸去鐵胺對高血壓腦出血患者的效果。方法 選取2017年1~12月在我院住院治療的113例高血壓腦出血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兩組,即對照組(53例)和研究組(60例)。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治療,研究組患者在常規治療基礎上加用甲磺酸去鐵胺治療。分析兩組患者治療后不同時間點(治療后7、14 d)的相對水腫體積、相對血腫體積、預后等情況。結果 治療后7、14 d,研究組患者的相對水腫體積、相對血腫體積小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7、14 d,研究組患者的NIHSS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同時研究組患者治療后14 d的相對水腫體積、相對血腫體積均小于治療后7 d,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對照組患者治療后14 d的NASS評分均低于治療后7 d,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甲磺酸去鐵胺用于治療高血壓腦出血患者的應用效果顯著,不僅可以減小患者的相對血腫體積,而且能夠有效縮小相對水腫體積,有助于促進患者神經功能的恢復,預后良好。
[關鍵詞]高血壓腦出血;甲磺酸去鐵胺;血腫;水腫;預后
[中圖分類號] R74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8)9(c)-0104-04
Effect analysis of Deferoxamine Mesylate on 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XIONG Cheng-ying
Department of Neurosurgery, Shangrao People′s Hospital, Jiangxi Province, Shangrao 334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Deferoxamine Mesylate on 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Methods A total of 113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to December 2017 were selected as study objects and they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digital table method, which were the control group (53 cases) and the study group (60 cases).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the routine treatment. The study group was treated with Deferoxamine Mesylate on the basis of routine treatment. The relative edema volume, relative hematoma volume and prognosis at different time points (7, 14 days after treatment) were analyzed. Results At 7, 14 days after treatment, the relative edema volume and relative hematoma volume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less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At 7, 14 days after treatment, the NIHSS scores of the study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5). And the relative edema volume and relative blood of 14 days after treatment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less than those of 7 days after treatment,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NASS score of 14 days after treatment in the study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7 d after treatment,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Deferoxamine Mesylate in the treatment of 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is significant. It can not only reduce the volume of relative hematoma, but also effectively reduce the volume of relative edema, and help to promote the recovery of nerve function and the prognosis is good.
[Key words] 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Deferoxamine Mesylate; Hematoma;Edema; Prognosis
高血壓腦出血屬于一種危急重癥,也屬于一種自發性腦出血,多見于50~70歲男性,冬春季易發,具有較高的致殘率、死亡率,通常是由于高血壓伴腦小動脈瘤,因情緒激動、過度腦力等因素引起血壓劇烈升高,導致已病變的腦血管破裂出血所致,對其身心健康、生命安全等造成嚴重威脅[1-2]。臨床治療倡導積極合理的治療方案,即挽救患者生命、減少神經功能損傷等。相關研究指出,常規治療基礎上聯合應用甲磺酸去鐵胺對高血壓腦出血患者預后恢復具有良好的作用。因此,合理有效的治療方案對其生存質量的提高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本研究對我院高血壓腦出血患者給予甲磺酸去鐵胺治療,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1~12月在我院住院治療的113例高血壓腦出血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53例)和研究組(60例)。納入標準[3]:①患者經過影像學檢查(CT、MRI等)證實為高血壓腦出血;②患者家屬均知曉本研究情況并簽署知情同意書;③本研究經我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及同意;④患者病情穩定;⑤患者發病18 h內入院;⑥患者的格拉斯哥意識評分≥12分。排除標準[4]:①患者屬于過敏體質;②計劃對患者施行外科手術;③患者有腫瘤相關腦出血;④患者伴有凝血障礙、動脈瘤破裂、肝腎功能不全、精神障礙、心力衰竭等;⑤患者近期接受鐵補充劑治療;⑥患者經過連續3次測量血壓,發現收縮壓<100 mmHg,舒張壓<60 mmHg;⑦患者的治療依從性較差。對照組中,男32例,女21例;年齡50~70歲,平均(60.0±3.3)歲。研究組中,男31例,女29例;年齡51~68歲,平均(59.7±2.7)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我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及同意,患者均知曉本研究情況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治療方法
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治療,即脫水藥物、基礎支持藥物等。實驗組在上述治療基礎上加用甲磺酸去鐵胺(瑞士諾華制藥有限公司,批號:H20091034,規格:0.5 g×10瓶/盒)治療,每天靜脈滴注20 mg/(kg·d),分2次使用,連續治療3 d。在患者用藥期間密切監測其病情變化,一旦出現顱內壓增高、電解質紊亂征象等異常狀況,立即終止研究。
1.3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不同時間(治療后7、14 d)的相對水腫體積(水腫體積/血腫體積)、相對血腫體積(治療后7、14 d所得血腫體積/治療后1 d所得血腫體積)和預后恢復變化情況。預后恢復狀況的判定標準,以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為依據,判斷患者治療后7、14 d的神經功能缺損程度,總分42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的神經功能缺損越嚴重,分值越低,則代表患者的神經功能恢復程度越好[5]。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治療后不同時間相對血腫體積的比較
治療后7、14 d,研究組患者的相對血腫體積小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患者治療后14 d的相對血腫體積小于治療后7 d,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患者治療后14 d的相對血腫體積與治療后7 d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表1)。
2.2兩組患者治療后不同時間相對水腫體積的比較
治療后7、14 d,研究組患者的相對水腫體積小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患者治療后14 d的相對水腫體積小于治療后7 d,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患者治療后14 d的相對水腫體積與治療后7 d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表2)。
2.3兩組患者治療后不同時間NIHSS評分的比較
治療后7、14 d,研究組患者的NIHSS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和對照組患者治療后14 d的NIHSS評分均低于治療后7 d,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3)。
3討論
腦出血的發生與多種因素有關,如長期高血壓、顱內動脈瘤、血液疾病等,臨床類型較多,以高血壓腦出血最為常見,具體是指腦內動脈、靜脈、毛細血管的病變出血,一旦血液蓄積在腦實質內,便會形成腦內血腫[6-7]。臨床治療以清除血腫、減少血腫對腦組織的損傷、挽救患者生命安全、減輕神經功能損傷為主要目的。總體來說,高血壓腦出血引起腦損傷的機制是利用擴大的血凝塊、細胞毒性作用對腦實質直接產生機械損傷,即血凝塊的增大、腦水腫的形成級聯反應直接會引起顱內壓增高,進而減少腦灌注量,形成腦組織缺血性損傷,如果出血量較大,則會誘發腦病[8]。曾有研究指出,成人大腦半球出血量≥54%,便會影響腦血流量。此外,出血后血腫對腦組織產生自身病理生理變化的同時,也會導致腦組織受損,促使神經細胞的凋亡。也有研究提出,腦出血后產生的物質會對血腦脊液屏障產生破壞作用,并且血腫自身釋放的血紅蛋白、谷氨酸等物質也會對神經元細胞造成直接損傷[9]。隨著當前臨床實踐研究的深入,發現不同濃度的血紅蛋白與其降解產物加入大鼠神經元培養液內,觀察到高濃度血紅蛋白對神經元產生毒性作用。由此可可推斷,高血壓腦出血的發生,除了血腫占位效應影響腦組織灌注之外,血腫自身對其神經元也會產生毒性反應,致使局部神經細胞受損[10]。
越來越多的研究指出,紅細胞與其鐵離子、血紅蛋白等降解產物的毒性效應參與高血壓腦出血后腦水腫、神經功能損傷的發生[11]。鐵離子屬于血紅蛋白的主要降解產物,其隨著高血壓腦出血后的溶血過程呈超載狀態,通過催化作用產生大量自由基,積極參與高血壓腦出血后腦水腫的形成。因此,通過高血壓腦出血后出現的鐵過載所致的繼發性腦損傷機制可知,針對鐵離子超載及其所引起的一系列損傷環節采取合理有效的干預措施,存在改善高血壓腦出血患者預后的可能性。
于垚等[12]以老年腦出血患者為例,對其提供甲磺酸去鐵胺治療,并對其血腫、水腫、預后等情況展開分析,經過統計學分析,發現接受甲磺酸去鐵胺治療的腦出血患者在治療后1~8 d,其血腫相對吸收量增加,表明甲磺酸去鐵胺可以減輕患者血腫體積收,進而減少腦組織損傷。鑒于此,本研究以我院收治的高血壓腦出血患者為例,對研究組患者實施甲磺酸去鐵胺治療,結果提示,治療后7、14 d,研究組患者的相對水腫體積、相對血腫體積小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同時研究組患者治療后14 d的相對水腫體積、相對血腫體積均小于治療后7 d,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上述研究結果相符,充分提示甲磺酸去鐵胺對高血壓腦出血患者臨床療效的提高起到了良好的促進作用,即通過抑制腦組織中的鐵離子來阻斷鐵離子發生氧化還原反應,從而預防腦血腫、腦水腫的發生。
甲磺酸去鐵胺是一種螯合劑,與三價鐵離子、鋁離子形成螯合物,加上其螯合特性,能夠和血漿、細胞內的游離鐵結合形成鐵胺螯合物,通過血腦屏障至腦組織內聚集,形成穩定的化合物,阻止鐵離子發生化學反應,防治血腫、血紅蛋白分解產物誘導出現的腦水腫,此外,去鐵胺本身也是一種自由基清除劑,通過直接誘導腦組織,可以有效增強缺血再灌注損傷耐受能力[13-14]。
吳剛等[15]以29例自發性腦出血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2組,其中治療組采用常規治療+去鐵敏治療,經統計分析,治療組患者的神經功能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去鐵敏可以促進自發性腦出血患者神經功能的快速恢復。本研究結果提示,治療后7、14 d,研究組患者的NIHSS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對照組患者治療后14 d的NASS評分均低于治療后7 d,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上述研究成果相符,進一步證實了甲磺酸去鐵胺的臨床應用價值。但是針對其預后恢復狀況和出血部位之間的聯系,需要通過加大樣本量、延長觀察時間等方面內容進行深入探究、驗證。
綜上所述,甲磺酸去鐵胺高血壓腦出血患者治療中的應用效果顯著,成功促進了患者血腫體積、水腫程度的改善,并對其神經功能恢復也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從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水平,值得進一步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李延萍,景蓉,李水清,等.早期肢體康復訓練對高血壓腦出血偏癱患者神經功能恢復的影響[J].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5,13(6):844-846.
[2]衛建文,陳勝利.微創顱內血腫清除術治療高血壓腦出血60例分析[J].中國藥物與臨床,2016,16(8):1176-1177.
[3]孫奉輝,徐依成,陳新平,等.高血壓腦出血血腫周圍水腫與動態血壓的相關性研究[J].中華老年心腦血管病雜志,2016,18(6):571-573.
[4]江思德,鄒耀兵,唐明山,等.高血壓腦出血早期控制血壓對血腫擴大的影響[J].重慶醫學,2015,44(23):3216-3217.
[5]陳果,董偉.顱內微創穿刺血腫引流術治療老年高血壓腦出血的效果及對NT-proBNP、HMGB-1和GM-CSF水平的影響[J].中國醫藥導報,2016,13(2):41-45.
[6]王劍,楊俊勇.微創顱內血腫清除術治療高血壓腦出血60例臨床觀察[J].中國民族民間醫藥,2016,25(10):62-63.
[7]李曉乾,孔新興,王寶艷,等.高血壓性腦出血發病的相關因素分析[J].廣西醫學,2016,38(1):43-46.
[8]孫紅軍,荔志云.高血壓腦出血引發缺血-再灌注損傷機制的再認識[J].國際神經病學神經外科學雜志,2015,42(1):55-59.
[9]李鋒.不同手術時機治療高血壓腦出血的對比分析研究[J].當代醫學,2017,23(35):23-25.
[10]蘇松,宋建生,羅德,等.甲磺酸去鐵胺減輕大鼠肝臟低溫保存期缺血損傷的實驗研究[J].瀘州醫學院學報,2016, 39(6):531-536.
[11]韓斌,程媛.微創血腫清除術治療高血壓腦出血60例臨床分析[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5,3(19):38-39.
[12]于垚,范洋溢,趙偉,等.甲磺酸去鐵胺對老年腦出血患者血腫及其周圍水腫以及功能預后的影響[J].中華老年心腦血管病雜志,2016,18(6):574-576.
[13]孫玥,阿衣吐拉·卡地爾,趙偉,等.甲磺酸去鐵胺對腦出血患者占位體積以及功能預后影響的研究[J].中華神經醫學雜志,2015,14(10):1023-1026.
[14]趙偉,朱春鵬,于垚,等.甲磺酸去鐵胺對腦出血患者預后的影響[J].中國綜合臨床,2016,32(10):865-868.
[15]吳剛,胡樞坤,常川,等.去鐵敏治療自發性腦出血臨床初步觀察[J].中華神經外科雜志,2014,30(12):1235-1238.
(收稿日期:2018-05-21 本文編輯:孟慶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