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婧
摘要:恩施儺文化藝術是中國原始文化的活化石,是中國古代鬼魂追尋、祈福、避災的文化現象。許多民間傳承和影響一直延續至今,已成為江西民間文化中最常見的精神活動。本文分析了“同一”文化影響下的全球文化、面具文化遺產的發展現狀和江西的困境,并探討了藝術設計專業在民間美術教學中的不足之處。在嘗試教育中,高校不僅要繼承和繼承,而且要重視教育形式的意義。高校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獨特的教育平臺和學術研究的優勢。他們可以在保護儺面具的傳承和創新方面發揮獨特的作用,也可以培養學生的傳統文化。
關鍵詞:儺面具;大學藝術設計;教學;傳承與創新
1、前言
世界的文化多樣性已成為歷史發展的趨勢。各種文化始終保持著相互交流和互動的融合。它已成為全球化不可逆轉的趨勢,并日益保持著自身的個性和地域特色。幾千年來,在“現代化”和“全球化”的沖擊下,傳統文化遺產的美學、價值觀和道德價值觀形成了深刻的困惑和困惑。在這樣的文化環境中,我們將把面具藝術引入藝術設計教學之中。在高校中,對學生了解和學習國家傳統藝術有著重要的意義。
2、高校藝術設計專業傳統文化藝術教學中的薄弱環節
教育作為一個完整的教學體系,具有成熟的教學理念和穩定的教學方法,但也形成了程式化的知識結構和教學體系。知識、鉆探和作業直接導致學生設計內涵不足。即使最好的技術也無法設計。對現狀的分析有以下兩點。
2.1民族文化意識的缺失
文化的歸屬是一種民族認同感和民族認同感在一定程度上積累后的文化氛圍。中國傳統文化藝術學院有相當數量的學生有一種模糊的、略微含糊的、似是而非的感覺。在傳統藝術、民間藝術、手工藝術等方面,中國傳統文化的鑒賞力和學習能力較弱,甚至對傳統的研究感到困惑。我經常安排一些傳統的中式作業,讓學生了解造型技巧和配色特點。
2.2.傳統文化元素的模仿與拼湊
2.2.1模仿傳統文化元素
中國傳統元素的符號已被現代設計師所使用,例如由校友、阿蘭蘭和一群設計師巧妙使用的海報和招牌。它將以中國古典韻味為手段,長期發展和創新中國傳統文化。效果。宣傳推廣也為藝術設計類學生樹立了榜樣,激發了他們的思維,使當時的美術學院提高了“中國式”文化培養。大多數學生的作品表現出模仿的痕跡,很難突破原有的概念和模型。在缺乏傳統文化思維和進一步工作的情況下,他們缺乏自己的理念,難以形成自己獨特的設計風格。
2.2.2傳統文化元素的組合
由于缺乏深入的研究和研究,傳統文化元素在不了解傳統文化的深層本質時,直接反映了設計的直接性。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通過學習中國傳統文化知識,盡可能多地閱讀文化符號,引導案例研究,引導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興趣和學習,來鞏固這一階段。第二,教師可以在設計過程中給予學生建設性指導,引導他們從多個角度、深層次進行思考,盡量減少作品表面的出現。因此,教師將在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和大膽創新方面發揮關鍵作用。優秀的設計作品源于和平時期的文化積淀。作為高校專業設計人才的培養,必須將傳統文化教育融入藝術設計教學之中。實用主義是提升藝術設計專業教學態度的關鍵,而不僅僅是弘揚中國傳統文化。
3、傳統恩施儺面具藝術與大學教育的結合研究
高校藝術設計教育的良好氛圍有助于培養良好的思維習慣和學習習慣。廣泛 流 傳 于 恩 施 土 家 族 地 區 的攤戲、又稱攤堂戲、是以酬神祭祖、驅災還愿為主要目的的表演儀式。表演時土老師頭戴面具,身穿法衣,肩搭牌帶,擊鼓敲鑼。沖攤跳神,其特點,粗獷、古樸、源遠流長。攤戲有中國戲劇之“活化石”之稱。長期以來不少土家學者對攤堂戲的歷史淵源,社會功能,表演形式等諸多方面有著深入細致的研究。灘面具俗稱臉殼子,是攤戲表演正戲時使用的道具。在雕刻攤戲面具時,往往帶有濃厚的民間想象成分。其造型特征以夸張,裝飾變形為主。譚學朝老不僅是表演攤戲的大師,而且是雕刻攤面具的高手。
整合了土家族奇妙面具傳統藝術設計藝術學院的專業課程。以教學內容為載體,以創新為載體,系統地研究傳統的蜜罐面具藝術,掌握其面具圖形特征和造型專業知識。引導學生收集農村的田野信息,參觀和檢查古代面具和寺廟,并參觀面具藝術家。通過拍攝和草圖收集和整理數據。巡視活動不僅使學生更加真實地感受到了面具的藝術力量,而且對儺面具藝術的起源以及相關的歷史典故和傳說有了透徹的了解。同時,你可以與江西省的當地博物館合作,閱讀第一手資料,讓學生盡可能多地學習文化背景的面具。這也有助于進一步研究誹謗文化的面具。
4、高校引入儺面具藝術教學的意義
4.1繼承和發展傳統文化的重要途徑
由于人類和物質資源的緣故,許多傳統藝術沒有得到很好的保護、組織和維護。民間美術與大學課堂的結合是一種新的創新形式,為保護我國傳統文化帶來了新的希望和途徑。他們也對中國高校校園的民間藝術文化有著新的傳承人的設計和創新能力。大學是一個理想的教學科研機構,可以為傳統文化的研究和研究提供良好的學術環境。除了允許學生學習外,教師還可以根據調查數據進行進一步的研究,使教學能夠相互促進。
4.2培養藝術設計專業學生的傳統文化素養
目前,高校藝術設計專業重視計算機技術,希望盡快將學生融入實際應用中。起點是好的,但也直接對學生本身有貢獻。儺面具藝術有著很高的研究價值,美學、民族學、社會學、歷史、文學等相關知識,結合藝術設計專業的實踐教學,可以運用藝術發展規律來分析傳統桎梏的特點。白羊座對顱骨面罩的形狀做了全面的總結,讓學生研究面具背后的吉祥意義,了解語言系統所蘊涵的文化內涵。蒙面江西藝術研究將實踐教學與對傳統美術的充分尊重相結合,使學生吸收原汁中的養分,在中國傳統藝術的土壤中積淀素材,培養和提高自己的設計和創作能力。
5、結束語
面具的傳統邊界展現了中國民間藝術的魅力。它傳遞著簡單的祝福,具有濃郁的鄉土氣息,包含了一千多年的文化背景。這樣的性對象決定了它不太可能成為主流消費品。相對簡單的教學模式有助于保護和繼承民間藝術珍品,并在不斷探索創新設計的基礎上帶來新的發展可能性。儺面具的研究也豐富了學生的視覺和知識,提高了他們的審美情趣。立足于地方傳統民俗文化的精華,建立具有地方特色的教育模式,引導學生注意和學習傳統藝術文化。儺面具藝術課程的引入是提高學生素質和設計水平的有效途徑,是傳承和發展民族傳統文化的可行途徑。
參考文獻
[1]倪倩, 江璐. 將贛儺面具藝術引入高校藝術設計專業教學的意義研究[J]. 教育教學論壇, 2013(44):5-7.
[2]蘇丹曼. 南豐儺面具藝術引入學前美術教育課堂探究[J]. 北方文學:下, 2015(8):200-200.
[3]豪必斯. 面具藝術設計與材料技法應用[J]. 文教資料, 2009(27):89-90.
[4]李有為. 儺文化元素在高校藝術設計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 美術界, 2013(12):83-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