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勃 陜西服裝工程學院 黃從玲 楊凌職業技術學院
摘要:隨著我國新課改深入發展,教育模式及教學體系予以完善,為提升教學質量,培養學生核心素養奠定基礎,本文通過對“互聯網+”背景下高職院校教育教學改革方略進行思考,以期為推動高職院校教育事業良性發展提供依據。
關鍵詞:“互聯網+” 高職院校 教育教學 改革
當今社會互聯網體系日益健全,各行各業為優化自身發展體系,提高發展能力靈活使用“互聯網+”技術,高職院校為提升自身教育實力完善教育體系,同時充分利用互聯網教育資源,思考“互聯網+”背景下教學改革良策,為提高其在教育界的競爭實力奠定基礎。
在互聯網體系初步完善后,互聯網體系內各類資源日益豐沛,可幫助人們有效解決各類實際問題,人們日常工作、生產、生活習慣隨之發生巨大轉變,在這種背景下“互聯網+”教育理念浮出水面,成為推動教育事業轉型的有效思想,互聯網技術更成為構建高效課堂的利器,教育管理方式、組織方式、教學資源配比方式、教學方法等均隨之發生了巨大的轉變,高職院校看到“互聯網+”教育理念踐行價值,迎合新課改教育體系創變熱潮,思考其教育體系改革方略,為推動高職教育體系革新奠定基礎。
通過對“互聯網+”教育理念進行分析可知,踐行該教育理念可有效豐富教育資源,充實原有教育體系,提升課堂教學質量,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實踐過程中,達到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教育目的,高職院校作為向社會輸送優質人才重要教育場所,需秉持與時俱進精神,融入“互聯網+”教育發展體系,思考其教育教學改革良策勢在必行。
2.1 加大互聯網教育體系建設力度。在“互聯網+”背景下高職院校需建立健全網絡教育體系,為教師靈活運用互聯網教育資源,有效應用計算機技術奠定基礎,例如高職院校可以所開設的教學專業為依托,設立若干互聯網教學線路,以此為由搜集、整理、升級互聯網教育資源,滿足其專業教育需求,搭建互聯網教育網絡,為高職教師充分應用互聯網教育體系奠定基礎。為使互聯網體系內各類教育數據得到有效應用,高職院校需積極應用大數據技術、云計算等先進信息技術,提高高職院校互聯網教育資源運用能力,為提高高職院校教育改革成效夯實技術基石,為此高職院校管理者需秉持與時俱進原則,優化完善互聯網教育體系,在該領域不斷投入人力、物力、財力,確保其“互聯網+”教育體系始終可發揮積極效用。
2.2 加大高職院校教師綜合素養培育力度。高職院校作為充分發揮“互聯網+”教育實踐價值的核心人物,需迎合教育變革實況不斷優化自身教育思想,轉變滯后性教育理念,善用互聯網資源充實原有教育體系,為此教師需積極主動學習“互聯網+”背景下的先進教育技術,推動其教育體系朝著信息化方向發展,為充分發揮互聯網技術教育能效,教師需樹立“生本”教育意識,將學生置于互聯網教育主體地位,從學生個性化成長需求角度出發,靈活調用互聯網教育資源,打造高效課堂,例如教師可利用圖片、視頻、聲音等形式,轉變書本知識固有表現形式,用圖文并茂且富有趣味性的教育內容,激發學生學習探究積極性,引導學生參與到教學實踐過程中,教師可在與學生的交互過程中了解其教育需求,以此為支點搭設互聯網教育體系,在落實教育目標基礎上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需求,凸顯“互聯網+”背景下高職院校教育教學改革價值。教師還可利用互聯網技術打造“翻轉課堂”,明確學生教育主體地位,使學生在互聯網教育體系加持下,可獨立完成教學目標,達到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分析理解、總結論證等核心素養的目的,為高職學生更好應對就業競爭奠定基礎。
2.3 加大高職院校學生網絡學習能力培養力度。互聯網作為一種工具,與學生的日常學習與生活極為緊密,為使“互聯網+”背景下高職院校教育教學改革成效得以提升,教師需在提升自身信息化教育實力基礎上,加大學生網絡學習能力培養力度,使學生具備互聯網學習能力并能夠善用網絡資源,有效舞動互聯網這把“雙刃劍”,使其成為助力學生攻克學習難關的利器。例如,高職院校可積極引入綠色學習軟件,過濾不當網絡資源,控制學生入網時間,向學生滲透文明用網理念,在該軟件中與同學及教師展開實時交互,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訴求,培養學生網絡學習能力,凸顯高職院校教育變革價值。
綜上所述,高職院校若想在激烈的教育競爭常態中脫穎而出,需樹立“互聯網+”教育發展理念,通過加大互聯網教育體系建設力度,加大高職院校教師綜合素養培育力度,加大高職院校學生網絡學習能力培養力度等良策,完善自身“互聯網+”教育體系,達到提高高職院校教育綜合實力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