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靖華
摘要文化建設在國有企業轉型發展中起著重要的引導和促進作用,為國有企業提高核心競爭力,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提供精神保障和動力支持。本文以c供電局為例,探析新時代背景下縣區級供電企業文化建設路徑,通過文化識別系統、轉化系統、評價系統的建設,持續優化經營業績、提升管理效率、打造精干員工隊伍。
關鍵詞新時代 供電企業 企業文化 文化建設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文化是一個國家、—個民唉的靈魂。國有企業文化建設是社會主義文化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新時代國有經濟轉型升級、健康發展的精神支柱和動力源泉。作為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國有企業,供電企業的文化建設路徑研究,對于促進電力體制改革和國有企業做強做優,具有重要意義。
一、實施背景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電力體制改革深入推進。C供電局作為南方電網公司下屬縣區級供電企業,探尋新時代背景的企業文化建設路徑,是適應新形勢發展的需要,是落實全面從嚴治黨要求,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推進《南網總綱》的有效抓手;是自身發展的需要,是貫徹落實南網“兩精兩優”發展戰略、實現向綜合能源服務公司轉型、打造國際一流縣區供電企業的重要支撐;是員工成長的需要,是把文化軟實力轉化為感召力和帶動力,打造精干員工隊伍的重要途徑。
二、文化建設目標
為提高企業文化建設的系統性,全面承接落實南網價值觀體系,2017年以來,C供電局按照《南網總綱》及地市局“同心·同行”文化品牌建設要求,結合實際情況,以“同心同行鑄造精品”為行為準則,探尋“管理精益、服務精細、技術精湛、文化精彩”的特色文化建設路徑。一是精益管理,將精益理念融入到各個業務領域及工作環節,在實踐中實現管理精益、隊伍精干。二是精細服務,建立“企業服務客戶、機關服務基層、黨員服務群眾、工會服務員工”的全員服務價值鏈條。三是精湛技術,實現各專業領域技術技能水平“質”的提升,推動技術創新。四是精彩文化。為員工提供更豐富多元的文化活動和體驗,以濃厚的文化氛圍助推構建幸福企業。
三、工作思路
按照文化建設體系,C供電局著重在文化識別、文化轉換、文化評價等方面開展建設工作。首先,強化文化識別與傳承,以同心同行統一思想、凝聚人心。通過宣傳陣地建設、文化建設大討論等工作,進一步完善文化識別系統。其次,聚焦文化轉化與實踐,以鑄造精品服務中心、提升績效,把對“四個精”的追求升華為員工的思想自覺、行動自覺。第三,注重文化成果與評價,以“三好”標準檢驗品牌建設成效、轉化成果。確保文化品建設牌鮮明、文化轉化成果豐富、員工文化自覺性高。
四、具體舉措
(一)強化文化識別與傳承,構建文化識別系統
建設宣傳陣地,強化視覺識別。C供電局構建本部和供電所“1+N”宣傳陣地,在局本部綜合利用樓宇電視、展廳、宣傳欄、文化展板等載體,在供電所重點利用班組文化墻等載體,形成同步更新、同步覆蓋的文化視覺識別系統,系統宣貫《南網總綱》、“同心同行鑄造精品”文化理念、核心價值觀等內容。持續加強宣傳策劃,做好微博、微信等新媒體專題宣傳工作。
落實先進典型選樹,強化理念識別。該局以“深挖潛、精提煉、大宣傳”為重點,加強對踐行“四個精”典型的宣傳,重點關注扎根基層的一線員工,發揮榜樣的示范帶動作用,增強員工榮譽感。創新開展弘揚先進典型“三部曲”行動,即:發現·先進典型樸素的“美”、講述·先進典型感人的“事”、學習·先進典型卓越的“質”,重點針對黨員群體,挖掘典型、搭建平臺、講好故事、學好榜樣,營造比學趕超的良好氛圍。
開展文化建設大討論,強化行為識別。利用辦公會議、部門會、政治學習、班前班后會等集體活動,組織全體員工圍繞“同心同行鑄造精品”特色文化品牌,以及如何從自身做起,落實精益管理、精細服務、精湛技術、精彩文化,開展文化建設大討論,培養員工參與文化建設的思想自覺、行為自覺。
(二)聚焦文化轉化與實踐,推進“四個精”的轉化
推進“精益管理”轉化。一方面深入踐行精益管理理念。將“消除浪費、創造價值、持續改善、精益求精”的理念融入到各個生產、營銷、綜合等業務領域及工作環節,切實提高效率,實現降本增效。通過對標交流、標桿學習等,打破習慣思維,鼓勵大膽實踐探索。組織各業務部門根據自身業務實際、業務線條推進精益管理項目落地,如黨建方面實現理論學習的“內容摘要化、問題靶向式、行動計劃性”。另一方面通過執行力建設活動打造精干員工隊伍。以上率下,以黨員帶動群眾,在各業務線開展黨員“一區雙崗”創建活動、“四個一”行動,持續改進領導作風、思想作風、工作作風、學習作風。通過“績效量薪、工分計酬”等物質激勵與“幸福企業”建設等精神激勵雙管齊下,激提升員工精氣神。
推進“精細服務”轉化。該局在各部門各業務工作中建立“企業服務客戶、機關服務基層、黨員服務群眾、工會服務員工”的全員服務價值鏈條。全面適應電力體制改革下對營銷服務的新要求,始終堅持以客戶需求為中心,落實客戶全方位服務工作,形成中心城區客戶服務金字招牌。提升職能部門工作效率,加強協作精神,確保上傳下達有效,銜接溝通及時。按照密切聯系群眾工作要求,靈活通過探訪慰問、現場巡視、跟班作業、書記家訪等方式加強黨群、干群關系建設。從“書記項目”“雙聯系項目”著手,抓好黨員主題實踐,切實履行供電企業社會責任。持續打造“微關愛傳能量”幫扶慰問品牌,為廣大員工排憂解難,讓員工實實在在感受到企業的關懷。
推進“精湛技術”轉化。該局以培養技術精湛的骨干人才為目標,緊貼主營業務需求,強化“三基工程”建設。按照“將員工培養成為業務、技術骨干,將業務、技術骨干培養成業務、技術專家”要求,著力培養班組長、生產技能崗位上的“通才”。以技術能手工作室”為基礎,打造“E創家”創新工作平臺,持續推動職工科技創新、青年創新創效、五小科技創新,推動技術技能回歸。落實“我與企業共成長”青年成長計劃,提升青年員工綜合技能;搭建比武平臺,“以賽促學、以賽代練”,提升配網營銷等專業人員核心技能。
推進“精彩文化”轉化。該局堅持實施的“揚文化愛生活”文化活動十個規定動作,推進文體協會自主管理,堅持普惠原則,為廣大員工提供豐富的文化活動、多元的文化體驗,幸福企業建設成效突出。推進廉潔文化建設,發揮該局廉潔文化協會的平臺優勢,開展廉潔書畫比賽、廉潔文化陶藝創作等具有本土特色的廉潔文化活動。加強“家庭一家教一家風”的廉潔文化培育,推動廉潔“進家庭”活動,形成風清氣正的廉潔氛圍。
(三)注重文化成果與評價,落實閉環管理
品牌建設成效評估。圍繞建設成為國際一流縣區供電企業發展定位,該局以“三好”標準評價文化品牌建設成效,即檢驗是否達到“品牌影響好、品牌示范好、品牌成效好”的境界,持續打造具有充分地方特色的“同心同行鑄造精品”文化品牌。
文化轉化成果評價。通過指標量化、員工思想狀況調查等方式,檢驗“同心同行鑄造精品”文化建設“四個精”的轉化成果。以安全類、可靠類指標衡量考核“精湛技術”,以優質類、服務類指標,衡量考核“精細服務”;以經濟類、綠色類、綜合類指標,衡量考核“精益管理”;以員工幸福感的提升度檢驗“精彩文化”建設成效。
文化自覺性評估。組織文化建設小組成員及企業顧問,通過談心談話、現場調研、專項訪談等不同方式,分層分級對員工行為習慣進行評估,檢驗員工踐行管理精益、服務精細、技術精湛、文化精彩等“四個精”的思想自覺與行為自覺,客觀評價文化建設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成效。
五、結語
良好的文化建設,有助于企業更快適應新時代國有企業轉型發展的要求,縣級供電企業文化建設成效離不開對企業總部文化戰略的傳承、離不開文化識別建設、文化轉化系統建設及文化實踐與評價等工作。經過系統化的建設工作,c供電局文化建設取得良好成效,業務指標考核及黨建業績考核均位列所在地市局第二,為歷史最好成績,同時還取得了廣東省文明單位、廣東省五四紅旗團委等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