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艷
【摘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教學模式得到高度重視,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通過多種教學模式來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而教學情景設計的運用更是大大的提高了課堂效率以及教學質(zhì)量。
【關(guān)鍵詞】挖掘 創(chuàng)設 激發(fā) 領(lǐng)悟 鑒賞 點化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44-0043-01
教學情景設計是對學生形象思維和邏輯思維訓練的有效途徑之一。善于挖掘課文內(nèi)容、創(chuàng)造性地設計課堂教學情景,對活躍學生思維具有特殊作用,那種奇文共賞、釋疑解惑的情景也會成為學生最珍貴的記憶。下面是我為《秋天的雨》設計的幾個教學情景,對培養(yǎng)學生的求異思維能力有很大的幫助。
一、通過講故事的方法激發(fā)學生的提問興趣
喜歡聽故事是學生的認知天性,選取與課文有關(guān)的故事為課堂熱身,那種看似不經(jīng)意的懸念往往能為學生提供饒有興味的想象空間。《秋天的雨》是一篇寫景散文,在中國古代,寫景散文俯拾皆是,我們都熟知一則膾炙人口的千古佳話,那就是東晉詩人謝安的《詠雪聯(lián)句》:“白雪紛紛何所似?”“撒鹽空中差可擬?”“未若柳絮因風起。”平心而論,“撒鹽空中”亦不失為一種比方,雪,以其粉白晶瑩飄散而下,謝安的侄子謝朗就近取譬,用撤鹽空中擬之,雖不高明,也差可形容了。然而,聰穎的妹妹謝道韞并不迷信兄長的才名,她覺得,以鹽擬雪固然不錯,但沒有形容出雪花六瓣,隨風飄舞、紛紛揚揚、無邊無際的根本特征。于是,針對兄長的原句,她作了大膽的修正:“未若柳絮因風起。”
那寫“秋雨”的高手在哪里?學生聽了這個故事就會做出豐富聯(lián)想,那種躍躍欲試的課堂情景,讓學生自然而然地進入聽課的最佳狀態(tài)。“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才是最好的教學氛圍。有了饒有興趣的問題懸念,課堂上就不愁激發(fā)不出學生的靈感。
二、通過領(lǐng)悟奇妙比喻培養(yǎng)學生的才情
作家天才的火花在于他們奇妙的比喻,那種奇思妙想,讓人回味無窮,偉大的作家無一例外的都是善用比喻的高手。“黃黃的葉子像一把小扇子”,就近取譬,形態(tài)酷似,也就罷了,奇妙之處在于將“小扇子”順勢延伸,幻化為輕搖折扇的妙齡少女,“扇啊扇啊,扇走了夏天的炎熱”,將尋常的景物賦予極其鮮活的生命力,畫面立馬靈動起來,學生的想象力也由單一變得多維。
“秋天的雨,藏著非常好聞的氣味。”聽雨聲、看雨景,都是同學們熟悉的經(jīng)歷,說秋雨是香甜的就有點奇了。接下來的答案是“梨香香的、菠蘿甜甜的,還有蘋果、橘子,好多好多香甜的氣味,都躲在小雨滴里呢!”讓人聯(lián)想起一團香霧,凝聚成雨滴。不是凝聚,那太呆板了,說是“躲在小雨滴里”,多么小巧可人,憨態(tài)可掬的形象啊。“小朋友的腳,常被那香味勾住”。一股幽香、攝人魂魄,讓人聯(lián)想起《紅樓夢》里薛寶釵的冷香丸。正如脂硯齋所說:“為人要老實,為文要狡猾。”這個“狡猾”不是貶義詞,正是懸念和“包袱”,“文似看山不喜平”,思維的順勢延伸,幻化出許多美好的意境而不露痕跡,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妙處盡在于此。
三、通過鑒賞課文插圖培養(yǎng)學生審美意識
課本插圖是生動形象的課堂教學資源,對引導學生理解教材、培養(yǎng)學生的藝術(shù)鑒賞能力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鑒賞課本插圖,不但能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而且也是師生課堂交流的興奮點。事實上,好的課本插畫意蘊豐厚,有許多耐人尋味的畫外音,稍加點撥,就“風乍起,吹皺一池春水”。《秋天的雨》的插圖借鑒了中國古詩文配畫意境深遠的特點。你看那五彩繽紛的樹林和芳草萋萋的原野,還有在樹林里悠然自得憨態(tài)可掬的小動物,近景遠景,線條的勾勒酣暢淋漓,不愧是課本插圖的高手。無論是肩扛松塔面帶豐收喜悅的松鼠,還是挖地收藏冬糧勤勞質(zhì)樸的青蛙,還有那銜來樹枝蓋房子的花喜鵲,都惟妙惟肖,躍然紙上,是多么令人向往的歡樂豐收圖。
四、通過尋找文眼點化主題
在古代文人的筆下,多是“天涼好個秋”,“秋風秋雨愁煞人”的悲秋情緒。但《秋天的雨》恰恰相反,是五彩繽紛、香氣襲人、果實累累的金秋,全不見絲毫悲觀氣息,給同學少年傳達的是積極樂觀、詩情畫意的人生美好景象。通觀全文,兩只顧盼神飛的美麗大眼睛是“一曲豐收的歌”和“一首歡樂的歌”。眼睛是心靈的窗戶,也是文章主題的窗口,通過尋找文眼,感悟點化,文章主題的總結(jié)就水到渠成了。
四、結(jié)束語
總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通過講故事的方法激發(fā)學生的提問興趣、領(lǐng)悟奇妙比喻培養(yǎng)學生的才情、鑒賞課文插圖培養(yǎng)學生審美意識、尋找文眼點化主題這四個方面對教學內(nèi)容進行有效情境設計,是訓練學生形象思維和邏輯思維能力的有效途徑,作為教師我們要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提高課堂效率,才能更好的符合新課改的要求。
參考文獻:
[1]梁玲華. 《秋天的雨》第二課時教學設計及反思[J]. 廣西教育, 2016(9):65-66.
[2]劉阿臨. 談談如何創(chuàng)設有效的閱讀教學情境[J]. 雜文月刊:教育世界, 2015(12):271-272.
[3]甘蕾. 精心設計教學 展現(xiàn)課堂魅力——《秋天的雨》教學設計[J]. 新課程學習(上), 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