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華
【摘要】《課程綱要》的撰寫具有一定的要求,它必須包括一定的構成要素。包括:1.一般項目:學校名稱;科目名稱、課程類型;設計教師;日期;適用年級;課時;2.課程元素:課程目標、課程內容、課程實施、課程評價;3.所需條件:為順利實施該課程所需要的條件。
【關鍵詞】課程 目標 實施策略 評價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44-0049-01
【課程簡介】
2013年我校成功打造“成功教育”特色學校,校園內成功教育文化內涵已非常豐富, 《游家鄉,樹理想》社會實踐活動的校本課程是將成功教育動態外延,豐富學生成功素材。課程內容整合了語文、品德、美術、科學等各科教學范疇,形式活潑有趣,能達到促進學生快樂成長,培養學生探究、合作、分享等多方面實踐能力。通過本課程的學習讓學生充分感受宜賓多元化的成功,培養學生成功品質、積極行為,從而建立起自己興趣濃厚的理想。本學期我校將帶領學生走進家鄉的成功化工企業,即《游家鄉,樹理想之走進宜賓的化工》。
【課程目標】
1.知識與能力:①了解宜賓的歷史文化,變遷進程及建設和發展,熟知宜賓的人文和自然風光,體會身為宜賓子女的自豪感和培養對宜賓的熱愛之情。②觀摩成功的碩果,認識了解宜賓的自然環境、地方特產等;尋訪家鄉的現代文明,感受家鄉的富饒、可愛,初步感知宜賓的成功文化。
2.過程與方法:轉變學習方式,引導學生自主參與校本課程的開發、學習和探究,培養搜集、分析和整理信息的能力,實踐和創新能力,體驗成功。養成合作、分享、積極進取等良好的品質,有成功的品格。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①通過觀察和思考,探究與質疑,調查與實踐,在探究性學習中,繼承民族文化,宜賓文化中的良好傳統,樹立志趣相投,為宜賓奮斗的遠大理想。②在學習校本課程的學習過程中,享受成長的快樂,學會交往與合作,學會關心他人,欣賞他人,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培養勤勞勇敢,誠實守信,勤奮好學,樂觀向上等成功素養和美德。
【課程內容】
《游家鄉,樹理想》課程內容設計的基本思路是:依托參觀宜賓的各種社會領域的實踐活動形式,以了解宜賓各個方面的發展模塊主題為課程主要內容。引領學生從不同方面感受成功。幫助學生初步了解宜賓的歷史發展、文化理念、生產產品、所思所獲方面拓寬學生視野,提高文化素養,培養學生多元興趣,以趣產生理想。
本課程在各個專題都有相關知識的介紹和拓展,但僅僅通過某一單元的課時和課程的安排學習肯定不能完全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也不能完全達到樹立學生理想,體驗生活中的成功,因此需要挖掘基礎型學科中能與家鄉之成功,樹立與理想相整合的內容,找到更多的整合點豐富學生的成功素材。如與專題教育整合,開發“百家講壇之成功篇”,與少先隊活動整合,開發“制作游家鄉樹理想手抄報”等內容,使校本課程更加豐富而又意義,促進學生、老師和學校的共同發展。課程內容設計的基本思路是:主要以四個領域為主線,既形成四個相對獨立的教學模塊,圍繞每一個領域的介紹,發展,文化擴展,理想立志等內容組織科目內容,共包括酒企、花卉、水電和茶業。
【課程實施教學策略】
發掘身邊的課程資源。企業發展,企業文化理念,主要生產產品和原理等參觀前給出的問題可以拓展學生的視野,引領學生自己去探究。教師著眼點在于激發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生探求未知世界的能力。教師要讓學生積極主動習得成功教育的多方面知識、方法、態度等,比如,上網搜集有關企業資料或感興趣的話題等,然后學生交流。幫助學生體驗發掘資源、利用資源和交流展示的快樂,體會成功要付出行動。如酒企一冊中對于釀酒的制作等不強求學生都理解生產的原理,但是要鼓勵學生提出自己感興趣的問題和培養對未知的探索能力。
重視學生游有所獲。在綜合實踐課程中參觀能充分激發學生的體驗熱情,但是讓學生自主研習,能從游覽中有所感有所想有所思有所究有行動,這才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也是課程的根本目標。在游覽中培養學生多方面興趣,培養學生把自己的見聞和感受以各種形式展示,如攝影或者習作,也可以鼓勵學生為家人講解天原化工的,鍛煉口頭表達能力等,要最大限度地開放學生潛能。挖掘文化底蘊,運用一些吸引人的故事或者古詩詞,激發學生學習對不同領域知識的興趣,使教材切合學生生理、心理的發展需要,有一點感想都是成功。生活化教學,加大拓展范圍;從學生實際和相關學科實際出發來倡導拓展性學習內容與目標,例如在寫作、科學發展觀、審美等方面,包括兩個方面的拓展:①實踐能力;②學科教學;靈活調整教學安排。在教學之中可以由一位教師承擔,也可以分模塊由不同學科教師承擔。
【課程總評】
a.學生自主評價:以課程四冊內容為參考,讓學生先自己評價自己的學習過程。如“我對家鄉的了解”,就是為了體現學生學習過程之中,將學生對家鄉文化和內容的了解點滴記錄下來;“我最感興趣的內容”評價內容主要讓學生記錄自己思考的感興趣的問題,如果能繼續關注或者探究就是學生的學習財富;“我得到老師的鼓勵”一項主要是讓學生自己記錄學習中獲得教師的激勵內容,增加對不同領域知識的學習信心。
b.學習成果評價:本課程的學習過程和日常的學校少先隊活動、探究活動、德育,安全教育等活動密切結合,為此,科程的評價也要借助這些活動平臺,對學生科目學習成果進行評價。從三個維度,即學生參與熱情、參與途徑和參與效果進行評價,每個維度再次劃分為三個等第,如積極參與、一般參與和被動參與。
c.對教師校本課程教學的評價:教研組教學計劃、教研組編寫教材、教師教案設計、教師課堂呈現和學生反饋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