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玲驪
【摘要】隨著課程改革的發展,人們對初中英語語法教學問題的關注程度正在逐漸提高。傳統的語法教學以形式結構為中心,學生被動地學習,課堂效率不高。微課程教學法以“導學一體”為特色將學生自主學習和課堂學習緊密相連,一方面可以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需求,另一方面也可以提升語法課堂教學的效率。
【關鍵詞】微課程教學法 初中英語 語法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45-0118-02
依據《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對五級“語法”教學目標的描述,語法教學必須要體現形式、意義和運用三個維度,使學生通過語法學習,實現既掌握語言形式,又明確表意功能,也懂得實際運用的目標。然而,在傳統的課堂中,初中英語語法教學一般以語言形式結構為中心,對于語義和語用功能關注不足。同時,學生的學習能力有差異,有的學生很難在較短時間內快速內化語法知識,所以說,傳統的課堂模式已經不能滿足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因此,教師需要轉變觀念,改變這一現狀,嘗試新的教學方法。
微課程教學法是云計算環境下,以單位課時教學活動為研究對象,以自主學習任務單,配套學習資源(含微課)、課堂教學方式創新等三大模塊為基本模式,以“導學一體”為鮮明特色的教學方法。這正體現了新課程改革以學生為本,以學生發展為中心的要求。
筆者在英語語法教學實踐中嘗試了微課程教學法,使得課堂教學效果有了顯著提升。下面以《牛津初中英語》7B第二單元的語法項目——一般將來時的用法為例,例談微課程教學法在初中英語語法教學中的運用。
一、問題導向,提升“自主學習任務單”的有效性
讓學生在問題導向下掌握語法形式和意義,并在任務驅動下主動構建語法知識體系,這樣才能保證自主學習的效果。因而,本課時的達成目標:①了解一般將來時的語言語義;②掌握一般將來時的不同句式;③能正確地談論將來的計劃和打算。
以此達成目標為指引,學生自主學習任務如下:總結一般將來時的用法并舉例說明;找出含will/shall結構和be going to結構之間的區別;總結常見的一般將來時時間狀語;以及自主檢測。通過完成這些任務,學生就可以對一般將來時的語言使用規則和意義有了清晰的認知。
基于微視頻的語法教學形式,我給出的學習方法建議是歸納總結法。建議學生觀看微視頻時,根據例句所創設的情境,在充分接觸和體驗的基礎上去分析和理解語言,再去歸納一般將來時的語法規則。
最后,課堂形式預告包括以下內容:課始檢測——進階練習——小組合作探究——展示評價。這四塊內容環環緊扣,將學生自主學習和課堂學習相連,課堂上進一步拓展延伸,提升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課堂形式預告還有利于指導學生為將要發生的課堂學習做好準備,對課堂學習產生向往。
二、啟發式教學,加強“配套教學微視頻”支架作用
初一的學生剛從小學過渡到中學,學習能力差異較大。微視頻將有助于學生利用碎片化的時間根據自身學習需要來完成自主學習任務。在視頻中,教師宜多用引導和啟發的方式讓學生在思維活動過程中學會總結和舉一反三。本課時的微視頻包括兩部分,都是引用自易加互動平臺的微課。
第一部分:錢麗華老師以描述志愿者們即將在社區里做的工作呈現含will/shall的一般將來時的語言形式和意義,并啟發學生歸納總結相關的語言規則和不同的句式結構。同時還辨析will和shall之間的區別和列舉一般將來時的常見時間狀語。
第二部分:張小紅老師以周末計劃生動有趣地呈現了含be going to的一般將來時的語言形式和意義,引導學生歸納出不同的句式結構。接著將其和含will結構的用法做了對比,并通過圖片描述來操練所學語法結構。
顯然,這兩個微視頻的內容都是和自主學習任務單的任務息息相關的,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契合學習目標,能為學生的自主學習提供支撐。
三、項目學習,助力打造高效課堂
在課堂教學中我將微課程教法的四個步驟(即課始檢測、進階作業、協作探究、展示評價)以微項目形式呈現,結合自主學習、小組協作、成果展示等形式,指導學生通過完成情境化的微型主題任務,內化語言規則,發展其語言交際能力,打造高效課堂。
1.課始檢測——評價自主學習成效
我以周末班級集體生日這一安排為課時的主線,創設真實的語言情境,讓學生聽班長和老師之間的電話錄音來填寫和一般將來時相關的四句話,在對比觀察這四句話之后總結其用法和結構。接著啟發學生根據所給的圖片提示描述老師給出的四條旅行建議來操練語法結構。由此,將課堂學習和學生的自主學習相聯系,并為下一步學習做準備。
2.進階作業——內化語言規則和意義
進階作業是貫徹“最近發展區”教學策略,讓學生在原有基礎上得到新的提升。因為學生在課前自主學習中已經熟悉一般將來時的形式和結構,在此,我設計BINGO九宮格游戲任務,任務包含的知識點分別為,Shall we句式,Will you…please?句式, there be結構的一般將來時形式,if引導的條件狀語從句等。操練形式包括聽錄音、改錯、中考鏈接、看圖說話、開放性問答等。學生在游戲挑戰過程中內化語言規則,實現既掌握語言形式,理解語言意義,又領悟語用功能的目的。
3.協作探究——運用語言有效交際
語法教學的最終目的就是讓學生在真實的情境中準確運用語言表達意義。我讓學生以四人小組為單位,圍繞六個wh-問題(who, when, where, what, how, if…)分組討論并制定一份班級出游的方案。通過小組討論,學生創造性地運用語言知識。同時以思維導圖形式呈現的方案有助于學生梳理通過協作探究得到的學習收獲和形成系統的學習和思維習慣。
4.展示評價——保持學習積極性
在展示小組協作探究收獲時,匯報員根據思維導圖(圖1)進行解說,其他學生依據各組匯報情況進行評價和質疑,匯報員做出相應的闡釋,最后大家一起選擇一份最佳方案。這是本課時的一個高潮,學生參與度很高,這是他們能力的形成和外化的一個環節。
四、結束語
以微課程教學法為指導的初中英語語法教學, 不僅充分發揮教師作為組織者和引導者的作用,還更好地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課前學生自主學習語法規則和意義,課堂上教師創設真實的情境,使學生通過感知體驗——拓展操練——實際運用三個環節自然而然地構建知識體系,達到創造性地運用語言,真正為交際目的而使用語法的目的。
參考文獻:
[1]金陵.話說“自主學習任務單”[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4(11):22.
[2]趙麗萍.項目學習的發展及現實問題研究[J].中國教育學刊,2013(S2):3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