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秀梅
【摘要】數學作為小學階段的一門重要學科,對學生思維、能力等方面的培養都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而數學作業的有效設計不僅可以讓學生有效地理解、鞏固所學的數學知識,還能檢驗學生掌握知識的程度,從而發揮多個方面的作用。本文從設計應注重趣味化、生活化、多元化三個方面論述了小學數學作業設計的有效性。
【關鍵詞】小學數學 作業設計 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44-0110-01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逐漸深入,小學數學課程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數學作為小學階段的一門重要學科,對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有著無可替代的作用。為了能夠提高小學數學的教學效果,教師不僅要在教學設計方面下功夫,還需要在作業的設計上做個有心人。因為在數學新課標的要求下,數學作業作為提高有效教學效率的重要途徑之一,其直接影響著教學的效果。因此,如何設計有效的數學作業,是每個小學數學教師都應思考的重要課題之一。那怎樣才能設計好數學作業呢?
一、設計應注重趣味化
托爾斯泰曾經說過:“成功的教學不是強制,而是培養學生的興趣。”因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對生性活潑好動,對一切都懷有好奇心的小學生來說,可以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可以激發他們學習的動力,可以使學生變“要我學”為“我要學”“我樂學”。因此,教師在設計數學作業時應注重趣味化,以促使學生保持對數學的學習熱情,從而真正發揮出數學作業的檢測和鞏固的作用。
比如在小學數學作業設計過程中,可以從學生的興趣點出發,結合學生的實際發展情況,增加小學數學作業設計的趣味,設計一些具有游戲性和童趣性的數學作業,因為玩游戲是每個小學生的最愛,正如著名教育家陳鶴琴所言:“游戲是人生不可缺少的活動,不管年齡性別,人們總是喜歡游戲的,這對孩子來說更是如此。”如果教師在設計時注重游戲和作業相結合,就可以增加數學作業的趣味性,甚至可以讓學生期待做作業,并愛上做作業。
例如在教學六年級的“乘數是一位數的乘法”這課后,可以設計關于“幫助小壁虎找尾巴”的游戲性趣味作業:小壁虎的尾巴被調皮的猴子藏起來了,藏在編號是120的樹洞里,有好多小動物都想幫小壁虎找尾巴,可它們到森林一看都傻眼了,原來這里的樹洞編號都是一些乘法算式,小動物們都沒有學過乘法,那剛學了乘法的小朋友們能幫幫小壁虎找到藏有尾巴的樹洞嗎?這樣就可以將原有枯燥、乏味的數學作業變成充滿童趣味的游戲作業,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想象力,還能讓他們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鞏固當天所學習的乘法運算的方法和技能,還能較好地培養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
二、設計應講究生活化
要想提高數學作業的有效性,還得在設計時講究題型材料的生活化。因為,新的課標標準也明確指出:“數學課程應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只有結合生活體驗,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將知識生活化,才能加深學生對所學數學知識的理解,才能培養他們的數學思維,才能提高他們的數學能力。正如意大利教育家蒙臺梭利所說:“對孩子來說,聽到容易忘記,看到的記憶不深,只有親身實踐和體驗的才刻骨銘心,終生難忘。”
眾所周知,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教師在設計數學作業時應充分體現數學來源于生活的特點,把學生的社會生活與家庭生活充分結合起來,以增加知識的實踐性,并增強他們的學習動機。
例如在教學“長方形、正方形周長”后,教師可以要求每個學生為父母手工制作一張長為2分米,寬10厘米的精美賀卡,并要求他們在賀卡的四周粘上彩色的花邊,要求他們用所學的周長知識,算出花邊的長度是多少。
又如,在教學完10以內的加減法后,教師可以設計一個購物情境的作業:如果今天媽媽給你10元錢去超市買零食,要求你全部花完,你準備選擇哪些物品?為什么?這樣就可以讓學生置身于一定的生活情境中,讓他們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去分析、解決生活實際問題,從而可以較好地促進學生更好地理解當天所學的數學知識點。
三、設計應堅持多元化
新課程改革后的教學注重因材施教,提倡分層教學,以培養不同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而數學作業的設計也應考慮學生發展不同的智力水平,也應做到因人而異、因材練習,以堅持設計的多元化,忌全班統一“一卷化”,忌千人一題 “一刀切”,這樣才能充分考慮到不同學生的個體差異和認知水平,才能有針對性地發展學生的個性,真正讓作業設計做到為培優補差服務。
比如為學生設計供他們自主選擇的多層次作業,讓尖子生做得有成就感,讓后進生做得有希望感,這樣無論是優秀生還是基礎薄弱的學生,他們都會對下一次的作業充滿期待。如在教學完《年、月、日》這課后,教師可根據不同學生掌握的不同知識內容,分層設計多元化的作業方案:①在白天上班的9個小時里,清潔工阿姨要來我們住的小區里運走三次垃圾,第一次的時間是8點,以后每次來運的時間都有固定間隔時數,請你幫她算出后兩次來運垃圾的時間。②一天24小時,在鐘表上要走幾圈?請用24小時來表示新聞聯播開始的時間名稱;③爸爸送了爺爺一包茉莉花茶,花茶要求在4月27日——5月5日之間喝完,如果爺爺習慣每天喝2袋茶,你認為這包茉莉花茶里應該裝有多少袋才夠爺爺喝? 這三個題目有難有易,都是根據所學的知識點設計的,可以供學生自由選擇做,也可以鼓勵他們分小組合作討論完成。這種多樣化、多元化的作業設計,既尊重了學生之間存在的差異性,又讓每一位學生得到了不同層次的鍛煉,甚至還可以在他們的討論中鍛煉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并將作業的效果發揮出來,從而促進了學生解題能力的提高。
參考文獻:
[1]王成營.“小學數學課程與教學論”課程內容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教師教育論壇,2016(5):54-59.
[2]錢春英.新課程背景下小學數學作業策略初探[J].教育教學論壇,201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