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斌
【摘要】保證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提高教學質量、提升教學效率的關鍵因素?!稊祵W課程標準》指出“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核心素養中提到要培養全面發展的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數學教學活動應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
【關鍵詞】初中數學 課堂教學 途徑 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45-0152-01
一、提高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意義
一方面,筆者所從教的學校是一所農村中學,學生所面臨的生活、學習的環境都是比較落后的。學生的知識結構水平也很一般。在家長監管不到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比較差的情況下,課堂的有效性顯得很重要;另一方面,學生減負和數學教學之間有一定的矛盾,解決這種矛盾最關鍵的方法就是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為學生今后的數學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影響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因素
(一)重“教”,輕“學”
在當前的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習慣用陳舊的教學模式——“填鴨式”來進行知識傳授。新的教育理念只停留在理論層面,這樣就導致學生在接受知識時,只是一味的聽、記。這種做法忽視了學生本身的想法、能動性,忽視了學生實踐操作的程序,更忽視了學生本身的學習興趣,而其課堂效率也就不言而喻了。
(二)班級內學生自身認知水平差異較大
初中教育是面向全體大眾的教育,初中生是接受義務教育學段的學生,每一位學生的認知水平與知識結構水平都是不一樣的。有些學生之間甚至存在著較大的差異。所以說,基礎教育在盡可能滿足大部分學生的學習需求的同時,由于個人的學習能力會影響到學生的課堂教學有效性。
三、實現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途徑
(一)明確有效教學是什么
所謂教學,是指由教師引起、維持或促進學生學習的所有行為。所謂有效,主要是指通過教師在一段時間教學后,學生所獲得的具體的進步或發展。也就是說,學生有無進步或發展是教學有沒有效益的唯一標準。教學有沒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師有沒有完成教學內容,或教得認真不認真,而是指學生有沒有學到什么,或學生學得好不好。
(二)實現有效教學教師要擺正自己的位置同時也要具有較高的業務水平
要達到有效教學的目的,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不僅僅是解決怎樣教的問題,更重要的是教學生怎樣學。教學過程不是教師愉悅自己的過程,而是為學生服務的過程,教師在教學上在幫助學生掌握基礎知識的同時,努力想方設法地幫助學生提高他們對事物認識、分析、判斷能力,提高他們靈活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使他們在學習中能真正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在成功的喜悅中激發熱愛學習興趣,在學習中實現真正的發展和提高。
(三)充分了解學生,轉變教學理念,端正教學目標
教師必須充分地了解學生——了解學生的知識現狀、了解學生對本學科的了解程度、了解學生對本學科的期望值、了解學生對教師的評價等等,這樣才能收放自如。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數學教師的教學目標要定位于“全面、持續、和諧地發展”,變“教師主宰”為“教師主導”;變“填鴨式”為“啟發式”;變“學生被動”為“學生主動”;變“注重知識接受”為“注重知識發現”。只有注重學生在初中數學課堂中的參與性,課堂教學效率才會有穩步提升。
(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推進分層教學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多舉一些學生身邊的實例來促進教學,比如存錢的計算、樹木高度的測量和土地面積的計算等。這樣可以讓學生懂得數學知識在日常生活中的價值,從而更加熱愛數學。
面對不少教師都采取加快教學進度,壓縮新課課時的做法,以此騰出更長時間來進行總復習的這種不好的現象,教師就要推進分層教學,使學生循序漸進地提升能力。首先是數學知識分層,將分析考試命題方向與學生實際水平相結合,把分析教材知識結構與學生認識發展相結合。其次要做到作業分層,筆者一般會將作業分為簡單、一般和較難三個層次,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分別完成,這樣可以讓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體會成功的喜悅,同時也能克服抄襲現象。
四、小結
初中的數學教學對于建立學生對數學學科的學習興趣以及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等方面都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只有真正提升課堂效率,推進優質化教學,才能在真正意義上提高初中數學的教學品質。所以,教師有必要加強初中數學教育的有效性研究。以上筆者針對如何提高初中數學教學有效性的方式方法做了初步探討,希望能夠給今后初中數學的有效性教學的發展做出一定的貢獻。
參考文獻:
[1]余文森.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理論與實踐[J].江蘇教育,2006(18).
[2]陳冬.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調控策略[J].現代中小學教育,20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