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良武 張萌 劉寧 李書成
【摘要】在開展高校教師信息化技術水平與需求調查分析的基礎上,研討網絡學習空間與微課設計制作等信息化新技術推廣培訓方案及其實施效果,以期提高教師信息技術整體水平和創新運用信息化新技術的能力。
【關鍵詞】信息化 新技術 微課程 創新應用
【基金項目】湖南省普通高等學校教學改革研究項目“普通高校教師信息化教學評價要素優化研究”(湘教通〔2016〕400號521)。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44-0184-02
引言
通過對有關文獻的整理與分析發現,國內外關于信息技術應用水平的評價進行了一定的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效。隨著MOOC(慕課)、網絡學習空間、微課程、翻轉課堂等新型教學模式的不斷涌現,結合普通高校教育教學的空間性、實踐性、情境性特點來研究信息技術應用水平評價方式需要與時俱進,教師信息化新技術創新應用的推廣任重道遠。
1.教師信息化技術水平與需求調查分析
為了更好的掌握教師信息技術能力現狀,了解教師所需,有針對性的開展系列新技術的培訓,課題組擬定了《湖南商學院教師新技術培訓調查問卷》對全校十五個院部教學單位報名參加信息化新技術培訓的教師進行了測評,統計結果分析如下。
(1)年齡結構分析
有意愿參加信息化新技術培訓的教師年齡31~40歲占48%,41~50歲占37%,51歲以上占15%, 30~50歲之間是主要年齡階層。
(2)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應用分析
在平常的課堂教學中,教師每堂課都會使用或經常使用信息技術的分別占37%和52%,但仍有11%的教師很少運用信息技術手段授課。
教師普遍最為熟悉的信息技術軟件為PPT(PowerPoint)占77%,有少部分教師熟悉視頻制作軟件會聲會影和圖像處理軟件Photoshop分別占6%和17%。而對于微課常用錄屏軟件(如Camtasia Studio)和較為專業的視頻編輯軟件(如Premiere)毫無了解。
作為常用辦公軟件,僅有7%的教師能夠熟練使用Office,49%的教師能夠較好使用,44%的教師只會一點點。
僅有22%的教師比較了解微課、慕課、翻轉課堂三者之間的區別與聯系,67%不太了解,11%完全不知道。
(3)信息化教學主要困難分析
參訓教師認為自己在信息技術應用方面的薄弱環節主要是微課制作占56%,其次是課件制作占26%,常用軟件操作占11%,計算機基礎操作占7%。
對于在進行信息化教學時遇到的主要困難,56%的教師認為“缺少信息技術應用知識和技能”,33%的教師認為“缺少信息化教學軟件、平臺和資源”,另有7%的教師認為“缺少時間準備”,4%的教師認為“缺少信息化教學硬件設施”。
(4)新技術課程培訓興趣點分析
教師教育信息技術興趣度最高的是課件制作占41%,其次是微課制作占37%,翻轉課堂教學設計占19%,慕課制作占4%。
在已公布的新技術培訓方案中,教師們最感興趣的課程是PPT設計與制作占44%,其次是微課錄制與后期編輯占33%,另有微課制作過程與獲獎作品賞析占16%,翻轉課堂、微課、慕課介紹占7%。
(5)培訓方式關注度分析
大多數的教師都較為喜歡實例制作的培訓方式占70%,其次是定期教室授課占44%,專家講座占4%。
希望參加計算機與網絡基本操作培訓的占11%,課件制作與設計占23%,微課制作占27%,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模式方法培訓占18%,聲音、視頻后期處理占21%。
教師們希望信息技術系列培訓課程包括PPT等多媒體課件制作開發、信息化教學設計能力、網絡課程開發、音視頻素材處理、圖像采集與處理、動畫制作等。
2.微課設計與制作新技術的推廣方案與實施
(1)總體方案
現今教育信息化發展已進入新的發展階段,從數字化教育走向智慧教育,以智慧教育引領教育信息化創新發展,已然成為信息時代教育發展的新趨勢。云計算、大數據、虛擬仿真等新技術的發展推動著教育環境的研究與實踐從數字化走向智慧化。為幫助教師更好地適應教育信息化創新發展新階段,在深入研究一線教師需求的基礎上,課題組聯合教務處、高等教育研究所、現代教育技術中心等部門,圍繞網絡學習空間與微課設計制作等主題,計劃開展一系列新技術創新應用培訓,為老師提供技能服務,以促進學校教育信息化的快速發展。技術推廣與培訓內容如下。
內容之一:教育教學名師空間課堂的營建(創建、申報、驗收、示范),以利用課程中心平臺創建空間課堂為學習目標。
內容之二:微課概述與微課制作技術線路(未來教育與信息技術的切入、微課的定義、翻轉課堂與MOOC及微課三者關系、微課知識點劃分與腳本撰寫),以理解微課概念及其展現形式為學習目標。
內容之三:微課制作形式與微課準備(微課制作常用方式、微課制作基本技術線路、微課大賽獲獎作品分析),以了解微課常用制作方式與技術線路為學習目標。
內容之四:PPT分層可視化原理與動畫制作(PPT可視化四部曲及技巧、可視化基本工具SmartArt、可視化演示案例、PPT動畫制作原理與技巧),以理解分層可視化原理使用快速工具制作出精美課件為學習目標。
內容之五:微課錄制與后期編輯(Camtasia Studio錄制流程與功能、Camtasia畫中畫式微課制作技巧、摳像型微課設計與制作),以掌握微課錄制與后期制作工具的使用為學習目標。
(2)名師空間課堂營建與信息技術創新應用培訓
“湖南商學院教師微課設計與制作新技術”系列培訓(一)如期舉行,來自會計學院、經貿學院、旅游管理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等15個學院的58名教師參訓。本期培訓旨在適應教育信息化大環境發展需要,幫助教師將信息技術運用到自身教學中,提升參與教師在新時代和新環境下的教學水平。
本次培訓側重介紹了未來教室的教學情境,詳解了名師空間課堂的申報、立項、建設、驗收、示范過程,解答了微課的概念、功能、常見問題,進行了優秀微課案例分析,并推薦了一款微課制作中常用的錄屏軟件Camtasia Studio,方便教師自學自用,強調了信息化教學競賽和課堂教學競賽中教學軟件運用的重要性。
新鮮實用的培訓內容使參訓教師意猶未盡,參訓老師們一起交流經驗,分享教學心得。許多老師都表示通過此次培訓,收獲了許多先進的教育理念與教學方法,今后將努力的將培訓理念運用到教學實踐中去,并期待下一次的培訓課程。
(3)微課設計與制作等新技術培訓
“湖南商學院教師微課設計與制作新技術”系列培訓(二)仍在樂知樓錄直播教室舉行,來自馬克思主義學院、會計學院、經貿學院、法學與公共管理學院等12個部門及院系的46位教師參訓。
培訓共分為三講,第一講《微課設計與制作》從什么是微課、微課的設計、制作以及微課大賽等方面進行了精到、生動的講解,帶領參訓教師共同走進“微課”的世界,揭開了微課的神秘面紗。尤其是用手機拍攝制作微課的方法更是讓教師們感覺到微課制作技術可以如此簡單,對微課制作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為教師們今后更好的開展“微課”教學研究打開了思路,讓教師們真正享受了一頓非同尋常的教學改革“大餐”,聆聽到了信息時代的課程改革強音。
第二講以商學院課程中心自創課程為例,用實例的方式深入淺出的介紹了課程中心課程的組成部分,并詳細演示強化了微課制作利器Camtasia Studio錄屏軟件的使用方法。
第三講對課程中心V4.0系統的使用方法做了詳盡的介紹。
本次培訓旨在為教師們提供具體的微課設計與制作方法,幫助學校教職工掌握先進的微課制作技術,以期有更多的教師能夠主動參與到“微課”制作與教學應用的隊伍中來。
結束語
高校教師在新的信息技術知識與能力方面還較為缺乏,熟悉的常用信息技術軟件較少,從而導致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較少或者難以靈活運用信息技術手段;對PPT設計與制作、微課制作、翻轉課堂教學設計、視音頻處理等方面有濃厚的興趣,這在多個統計分析中都有所體現。課題組將根據培訓課程與教師們的實時交流和調查結果,想教師之所想,及時調整后續系列培訓課程內容和方式,以實例教學和定期課堂培訓為主,邀請信息技術課程整合專家做講座,為教師提供軟件學習咨詢及軟件資源下載服務,為教師提供更好的學習與交流平臺,以期提高教師信息技術水平和靈活運用信息技術手段的能力。
參考文獻:
[1]張翠英.基于網絡學習空間的課程資源建設探析[J].山東工業技術,2018(11):211.
[2]蒲忠.移動學習平臺下的微課程資源庫建設方案[J].才智,2018(11):40+42.
[3]王建平.MOOC環境下微課程教學的設計原則和設計方法[J].職教通訊,2018(04):32-35.
[4]李俊佐.微課程與設計再思考[J].教育與教學研究,2018(02):85-89+127.
[5]李洋,李偉.論微課程的發展[J].北京宣武紅旗業余大學學報,2017(04):53-56.
作者簡介:
石良武(1960-),男,湖北黃陂人,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多媒體與網絡技術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