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教育教學的重要目的之一。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學生學習知識,提升能力不可或缺的條件。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善于引導和幫助學生,使其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關鍵詞】初中物理 學習習慣 培養
【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47-0154-02
葉圣陶先生說過:“積千累萬,不如養個好習慣”。良好的學習習慣,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提升學習效率,使學生終身受益。那么,在物理教學過程中,我們該如何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呢?
一、培養學生課前預習,先理解再記憶,及時歸納總結的學習習慣
培養習慣要抓住開頭這個關鍵,學生學習物理是從初二開始的,學生剛學物理都感到很新鮮,最容易接受老師的正確引導,所以在第一節“緒論”里教師就要對學生提出要求:
1.課前要求學生根據導學案認真預習,通過閱讀自學,初步了解所學知識的基本內容,并把自己無法解決的疑難問題記錄下來,做到心中有數。
2.課堂上老師講解重點、難點時要做到認真聽,邊聽邊思考,盡力去理解,只有理解了,才能準確的記憶,更好地掌握,靈活地運用。
3.課后要求學生結合聽課情況,再次認真閱讀課本,及時進行梳理、復習和總結,弄清知識的來龍去脈,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每課總結、單元總結、縱向總結、橫向總結等,在學習過程中堅持下來,時間長了,所學知識就能聯系起來,形成知識網絡,建立一定的知識結構。
二、培養學生多動腦,主動提出問題的習慣
新課程目標中,要求學生能在觀察物理現象或學習過程中發現一些問題,有初步提出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愛因斯坦曾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笨梢?,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主動提問的習慣的重要性。初中生受年齡和知識面所限,又受所學知識的難度所限,這就需要教師精心地去創設問題情境,誘發和引導學生提出問題。
三、培養學生正確分析問題、恰當地運用物理知識解決問題的習慣
1.初中學生在根據物理概念與規律分析解答物理問題、認識物理現象時,往往是憑直覺,而不是講物理道理。所以,在物理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培養學生用物理語言講道理的習慣。
2.初中學生在根據物理概念與規律分析和解答物理問題時,往往是直接下手作答,不做事先的分析,這樣的解答往往是不完整、甚至錯誤的。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重視對物理過程的分析,以例題引導學生進行分析,使學生逐步養成先分析再解答的思維習慣。
3.初中學生在根據物理概念與規律分析和解答物理問題時,不僅要有正確的分析思路,而且還要有完整、準確的表達習慣。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做好示范,以實際行動影響和指導學生。在學生練習時,及時指出不足加以改正,還要表揚做得好的學生,發揮榜樣的帶頭作用。通過努力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解題習慣。
四、培養學生良好的實驗和探究習慣
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觀察和實驗既是研究物理的基本方法又是學好物理的重要途徑。在物理教學中教師應盡量創造條件去開展大量的課堂演示實驗和學生分組實驗,這樣既可以培養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又可以培養學生觀察實驗和動手做實驗的習慣。在進行演示實驗時,要教會學生觀察物理實驗的一般方法,有目的、有計劃地進行觀察,逐步學會觀察現象的主要特征,觀察對象發生變化的條件等。實驗后,還要再組織學生對觀察前提出的問題逐個討論,得出結論。
五、培養學生認真反思、及時整理錯題集的習慣
反思是一種習慣和意識,只有不斷反思,才會有不斷地進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要求學生把平時的疑問或做錯的地方隨手記在一個筆記本上,及時尋求老師或同學的幫助,及時解決疑難。對有特別價值的就用筆記本記下或建立錯題卡,并找些可以接受的類型題、同等程度的相關知識點研究它們的異同及解題的技巧和方法。只有這樣才能吃一塹長一智,不斷完善自己,不斷進步。
總之,學習習慣的培養是一個長期過程,需要師生共同配合,不懈努力。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將有意的教學指導作用融于無意的學習活動中,堅持以導為主,引導和督促相結合的方法,使學生逐步養成學習物理的良好習慣,從而有效地促進學習成績的提高。
參考文獻:
[1]楊勇.有效教學與有效學習的方法和路徑[J].課程·教材·教法,2014(3);20-25
[2]閻金鐸.中學物理教材教法[M]. 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84
作者簡介:
朱學文(1978年5月-),男,漢族,甘肅蘭州人,本科,研究方向:中學物理課堂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