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徐州技師學院 汽車工程學院,江蘇徐州,221000)
創新創業教育是為了全面適應經濟社會、國家發展需求而形成的一種教育理念與模式。尤其是在就業形勢日益激烈背景下,為了進一步增強大學生創新意識,全面增強其創業能力,各高校應整合現有資源與條件,科學構建課程體系,為人才培養提供科學指導。在具體構建中,不僅要注重學生為主體的思想理念的貫徹,還要將服務于學生視為體系建設的核心,真正突破傳統教育理念與模式的種種限制。
在實際授課中,教師可以通過引入企業真實項目,讓學生在任務引領下,更積極主動、有目標的完成各項實踐訓練,在此過程中逐漸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知識體系,為學生創新性的進一步發展創造良好條件。通過開展科學豐富的項目教學活動,可以引導學生在實踐探索中加強新知識、新技術,以及新工藝的深入探索,最終實現學以致用[1]。
將真實項目恰當引入課堂教學當中,不論是對授課內容的拓展,還是學習的全面激發都具有重要意義。但要注意的是,在項目選擇過程中,應對學習、企業和學校三個主體做出充分考慮。首先,教學活動是基于學生這一主體來開展的,因此,要始終堅持以學生為中心,不斷增強項目實施的趣味性,以此來吸引更多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其中,避免學生因為單純的重復勞動而對所學內容產生厭煩抵觸心理,將項目實施中的創新性充分體現出來;其次,項目操作要將專業核心技能目標充分體現出來,為學生技能培養提供優質服務。同時,還要對企業做出充分考慮,項目的確定對于企業來講一定是有利潤的,要全面適應市場經濟發展規律,滿足市場需求。另外,在項目具體實施中,要對學校當前的是條件做出充分考慮。如,勞動力給項目實施帶來的影響,以及場地的具體條件等。在長期堅持下,每個專業都能夠積累、整理出一個項目資源庫,結合產業市場經濟發展需求,間與市場需求不符的項目及時淘汰掉,對課堂真實項目給不斷重構。
結合專業培養目標來進行課程主導方向的把握。結合學生在校期間的核心技能要求,通過任務驅動、項目引領等教學手段的有效實施,引導學生適當拓展一些市場調查、成本核算,以及運行管理等方面的知識信息,尤其是成本核算、項目定位,通過這些知識信息的適當拓展,可以帶領學生從不同角度來加強溝通、交流。在項目籌劃中重視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幫助學生制定合理寬度的項目操作原則,為學生拓展出更理想的發展空間[2]。
在創新意識培養中,應注重"互聯網+"理念的恰當融入,通過網絡平臺來獲取相應的作品案例。教師可以先將相關文本、視頻等資料提前提供給學生,然后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進行相關資料的查找,形成初步方案后在課堂上與師生交流、探討形成可行性較高的方案并給予具體實施。在此過程中,不論是課前自學、課中探究都有助于學生實踐操作能力與創新精神的進一步發展。
通過不斷加強創新創業教育、專業和素質教育的有機整合,不僅有助于促進人才培養質量、教學質量的不斷提升,也能夠通過真實項目的有效實施來拓展教師教學能力。另外,在實踐訓練、教學設計中,教師也能夠對教學方法、形式與內容作出不斷調整,以此來不斷增加、優化學生與企業的溝通交流,促進專業影響力的不斷提升[3]。
創新創業教育要始終堅持面向全體學生,并在具體實施中,將各專業的優勢特點充分體現出來。創業教育課程應基于專業發展需求來開展,為學生適當拓展出與專業相關的一些項目。如,市場調研,也要針對本專業生產的一系列產品做出合理的市場調研,為學生后期專業課程的學習提供有力支持。而一些創業講座,則要盡可能邀請一些業內知名企業家、有影響力的人士,以此來給學生創新創業思維帶來潛移默化的影響,為其后期的創新創業奠定良好基礎。
綜上所述,為了將我國真正建設成為創新型國家,就必須要重視、完善科學、先進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體系的構建,根據國家、教師與學生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不斷拓展創新創業精神。并通過創新創業課程體系的構建與完善來不斷優化校園內的創新創業氛圍,為學生的實踐探索提供科學引導,進而為社會、企業培養出更多優秀的創新創業人才,充分滿足社會發展需求,也為學生拓展出更理想的就業發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