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力
摘 要:在新課程不斷深入改革的今天,生命安全教育對于學生來說是至關重要的,而初中歷史這一學科也是將會陪伴學生良久的科目,所以,初中歷史教師可以將二者結合起來,把生命安全教育融入初中歷史之中。歷史教師要堅持做到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深入挖掘教材、與現實生活相結合這關鍵的幾大方面,提高學生對于安全的意識和歷史學習的興趣,以此為他們未來的學習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生命安全;初中歷史;教學應用
在青少年時期學生極容易形成不正確的價值觀。針對這一情況,我們需要在新形勢下不斷普及生命安全教育,在學生所學習的基礎學科和歷史學習中滲透安全教育,讓學習更加具有人性色彩,這樣能夠幫助學生提高成績,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三觀。下面就從三方面討論一下安全教育在初中歷史學習中的應用。
一、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
歷史具有紀實性的特點,而紀實性的文章一般偏向于枯燥,同時很多學生可能會不重視歷史這一學科,這就需要教師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讓課堂具有吸引力,將教師的指引學習與學生的自主學習有效結合,注重學生與學生之間以及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交流探討,擺脫傳統課堂的束縛,營造一種能夠讓安全教育發揮作用的開放式課堂氛圍,讓學生真正地成為課堂學習的主體并能夠將安全教育與歷史相融合。
能否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是課堂能否成功的重要條件。教師要與學生有足夠的交流,在課上要根據不同的學習課程調動學生積極性,比如,在學習七年級歷史上冊《統一國家的建立》這一單元時,可以采取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充分提高課堂活躍度,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在進行小組討論時教師可以適當地提出問題,例如“秦始皇為了統一六國殘殺無辜是否該受到譴責?”“權力與人性哪個更重要?”等等這些問題,讓學生根據這些探究教材內容,在完成對教材學習的同時也能夠產生對安全教育的思考,這樣既有效地提高了歷史成績,同時也引發了學生對于生命安全教育的正確思考。
二、深入挖掘教材,體現背后的生命安全教育意義
片面的歷史教材背后往往有著深刻的安全教育意義,這就要求教師在進行學科授課時對于教材進行一定的深入挖掘,顯現其片面的語言下深刻的安全教育意義,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吸收積極向上的能量,完善自身安全教育意識。歷史學科本身就是一個具有人性化的學科,是進行安全教育的一個良好平臺,教師需要認真對待每一堂課,讓其豐富的教育得以顯現。教材挖掘可以通過很多方面,可以是教師有目的的引導,也可以利用龐大的互聯網為學生搜集圖片視頻資料,以此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背后的意義。
比如,在學習中國近代史“鴉片戰爭”時,除了講解必要的時間地點以及事件意義之外,還可以對當時當地的典型人物進行深入探索,就如虎門銷煙事件,教師可以通過互聯網搜集當時虎門銷煙的圖片,或者是后來以林則徐為典型人物的翻版視頻,讓學生通過自己的視覺感官去直觀地感受人物身上敬畏生命、熱愛生活的精神,通過這種正面能量,讓學生不僅僅學到必要的歷史知識,也能夠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認識到人生的苦難與坎坷是不可避免的,人的價值會在一次一次的突破重圍中得到顯現。同時也能根據課程內容進行很好的安全教育,讓學生體會到生命的意義與重要性,對所有的事情有一個理性的認識。
三、與現實生活相結合,進行生命安全教育
將歷史學習與現實生活結合起來這種形式能夠更好地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現實生活是學生最具有直觀感受的,如果只是單純地按照教材授課,學生可能會不理解當時為什么要做出這種舉動,因為無法置身其中,但是如果將歷史事實與現實生活結合起來,學生就能夠有一個對比,在對比中就能更好地理解歷史事件,挖掘歷史事件背后的安全教育深意,讓安全教育更加具有說服力。
比如,在學習“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就可以與時事聯系起來,這樣就更利于學生理解,學生就能更好地理解戰爭背景,就能了解到為什么會發起戰爭,了解到戰爭帶給人們的傷害與傷痛,認識到他們現在所處的環境是多么珍貴,多么難得,又是多么的幸福。通過這樣一種方式去構建安全教育背景,讓學生去思考安全對于人們有多么重要,同時也能夠激起學生的生命安全保護意識,在不知不覺中升華認知。
參考文獻:
[1]曾慶春.跟隨榜樣成長:教師職業道德經典案例評析[M].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7-05.
[2]李清啟.歷史教學的高效方法與策略[J].歷史教育,2016(2).
編輯 段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