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華
摘 要:隨著我國教育體制的不斷深化改革,教育界對初中數學調整結構化教學給予了更多的關注。結構化教學是一種科學的教學方法,有利于通過系統(tǒng)的教學,使前后知識形成串聯(lián),加強學生對知識的鞏固,促進學生形成相應的數學能力,有效地培養(yǎng)了學生數學核心素養(yǎng)。基于此,首先簡要分析了初中數學開展結構化教學的必要性,并進一步提出初中數學開展結構化教學的策略途徑,旨在切實提高當前我國初中數學教學質量。
關鍵詞:初中數學;結構化教學;必要性;策略
隨著我國教育事業(yè)的深化改革,對我國初中階段的數學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當前,開展結構化教學作為初中數學發(fā)展的必然趨勢,不僅有利于對學生進行知識科學、系統(tǒng)的構建,還能夠有效促進教師對數學教學的理解,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模式,切實提高數學課堂效率。新課改后的初中數學教學大綱明確的指出,初中數學要強化開展結構化教學。
一、初中數學開展結構化教學的必要性分析
初中學生剛剛進入青春期,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心理認知往往存在更大的局限性,傳統(tǒng)數學枯燥的課堂教學、沉悶的課堂氛圍決定了學生的思維活躍性較低。因此,為了活躍學生思維,促進培養(yǎng)學生形成關鍵的數學能力,就必須開展結構化課堂教學。此外,由于青春期的孩子情緒容易出現波動、叛逆性等特點,同時初中學生的可塑性也是比較強的,隨著數學學習的不斷深入,思維能力的不斷磨合、鍛煉的過程中逐漸得以定性,結構化教學能夠促進學生養(yǎng)成正確的學習能力,并確保能力逐漸隨著知識的深入而提高。
二、初中數學開展結構化教學策略探究
(一)創(chuàng)新教學手段
由于初中階段的數學教學本身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容易提起學習興趣,久而久之甚至還會對數學知識產生畏懼的心理。因此,教師要善于創(chuàng)新教學手段,改變傳統(tǒng)數學課堂枯燥、沉悶的現象,有效激發(fā)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例如,在七年級對線段進行教學時,教師可以首先從線段的概念出發(fā),并逐漸將知識延伸至直線和射線[1]。這樣一來,通過知識的延伸和遷移,有利于學生對知識形成系統(tǒng)性的認識,但是這樣的系統(tǒng)是經不起反復推敲的、脆弱的系統(tǒng)。教師在分別對線段、直線、射線的概念和特征進行教學時,容易導致學生對知識進行分割認識,不利于學生找出知識之間的關聯(lián)性,基于此,教師為了讓整個章節(jié)的知識更加連續(xù)、系統(tǒng)地在學生的思維中形成映象,可以通過加強生活化教學來實現,將線段、直線、射線的概念單獨抽離出來,引導學生對生活中的不同的線段進行積極的挖掘和探索,進而切實區(qū)分三線之間的不同特點,最終使學生能夠完全掌握相關概念,實現數學教學效率的提高。
(二)在推進教學進程中注意知識的結構化聯(lián)系
學生只有親身參與到教學中,才更有利于教學獲得實效。比如在對角進行教學時,為了促進學生靈活運用角的相關概念,對生活中的“角”能夠準確的辨識,在教學的過程中就應當注意對學生進行根據概念來判斷的能力培養(yǎng)[2]。在七年級數學教學中,要求學生掌握不同度數的角的正確畫法,一方面要確保結果的準確性,另一方面還要促進學生在這個過程中能夠靈活處理的應變能力。在學生操作的過程中,教師要加強對特殊角的引導,例如45°、60°、90°、180°、360°角的畫法,這幾個特殊角不用量角器、借助三角尺、圓規(guī)等更容易完成操作,而對于一些具體數字的角,則必須借助量角器這一工具來進行。在借助三角尺畫角的過程中,學生不僅能夠畫出三角尺自帶度數的角,還能夠對知識進行延伸,例如根據30°的角畫15°角,根據1°度角能夠任意畫出15的倍數度角。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需要對學生進行積極的引導,發(fā)散學生的思維,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和積極參與的學習品質。
(三)開展有效的課程評價
例如,初中學生在生活游戲中都很喜歡折紙飛機,很多學生并沒有意識到在折的過程中其實蘊含了很多數學知識,尤其是角的知識。因此,教師可以巧妙借助這個游戲對學生進行問題引導,比如,要求學生在折的每一步中,數一數飛機分別出現了幾個角?其中有幾個銳角?幾個鈍角?幾個平角?讓學生自身的興趣帶著學生進行積極探索,加深對角的辨識和理解。教師在課堂上對學生開展正確的評價,可以先讓全班同學全部站起來,學生回答錯誤就坐下,看看誰能站到最后、笑到最后。這種評價方式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好勝心和學習興趣,促進數學教學取得實效。
總之,隨著初中數學課程改革的深入推進,初中數學結構化教學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為了適應初中數學教育日益增長的教學需求,首先需要教師積極轉變教學觀念,創(chuàng)新教育手段,最大程度地激發(fā)學生的對數學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讓學生通過結構化教學獲得關鍵的數學能力,促進學生長遠健康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徐連弟.立足整體追根溯源 認識數學知識結構:例談對初中數學知識結構的認識[J].中國數學教育(初中版),2018(5):58-64.
[2]方慧敏.初中數學教材的本源與二次開發(fā)策略[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8,19(3):9-11.
編輯 馮志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