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晴
摘 要:引進數學游戲,能夠豐富課堂,激發學生數學探究欲望,提升教師、學生數學核心素養。通過文獻閱讀法,借鑒優秀教師的思想精髓,提升數學課堂的有效性;通過案例研究法,進行反思、分析,繼而歸納出數學游戲在小學數學的應用策略。
關鍵詞:數學游戲;小學數學;實踐應用;探討
數學游戲最初源于20世紀數學大師馬丁·加德納的游戲教學理論。他認為游戲的教學形式能夠喚醒學生的數學意識。而數學游戲,顧名思義,是利用游戲的形式展開教學的一種形式,是具有娛樂性質的智力活動。小學數學課堂中用數學游戲的方式進行教學,增強趣味性,加深體驗,寓教于樂,讓小學生在輕松、自由的游戲教學環境中快樂學習,健康成長。
一、數學游戲的實踐應用探討
(一)競賽形式數學游戲,增強數學教學的競爭性
由于低年級的小學生的可塑性強,良好的學習素養的培養將會讓學生受益匪淺。而低年級小學生在表現對學習任務強烈的期望的時候,其自身的學習方法并不具備充足的合理性,其自身的學習主觀能動性也無法保持持續的穩定性。因而教師在數學課堂上組織競賽的游戲教學,能夠給予學生足夠的成就感。同時,該形式的教學也極大地調動了學生課堂參與的積極性,促使其竭盡全力破解數學難題。
案例1:以“數一數”教學為例,教師組織學生進行多媒體教學。教師事先設計好多媒體課件,制作數量各異的多姿多彩圖片。教師面帶笑容步入課室:“同學們,請大家觀看這些圖片,這是什么?”學生(異口同聲):“小花!”教師(轉換一張圖像):“那這又是什么?”學生(異口同聲):“豆子!”教師導入新課:“今天,我們結合這些漂亮的圖片來做一個‘競賽游戲。”(學生狀態特別投入)教師講解游戲規則:“看這些圖像,每一頁都有一個編碼,大家任意抽取我手中的編碼,抽到哪一頁就數出哪一頁的圖形數量,看誰又快又準!”緊接著以學生舉手參與的形式進行抽編碼數數,教師一邊記錄學生參與的次數一邊記錄學生數數的準確率,并根據這兩個項標準評估最后的勝利者。最后教師對前十名優秀者進行嘉獎,獎品有筆記本、鉛筆等。
教師對教學內容進行梳理、分析之后,最后決定以“編碼數數”的競賽游戲形式展開教學,極大地提升學生對數數內容的專注力。這項游戲的設計能夠承載知識要點,因此該教學形式具有效率性。
(二)手工制作形式數學游戲,增強數學教學的趣味性
學生的參與度,是衡量一節數學課質量高低的標準之一。總結教學經驗,筆者得出這樣一個結論:“問答形式”可以提升學生的課堂參與度,還有一種有效提升學生課堂參與度的形式是“手工制作”游戲。承載數學知識要點,手工制作的游戲形式有助于促使學生對事物的形象認識轉化為理性認知。
案例2:以“認識圖形”為例,教師展開“手工制作”的游戲教學形式。教師:“同學們,通過學習,大家對圓柱、正方體、長方體圖形都有了初步的認識,那么,現在大家能否用橡皮泥制作這些圖形,并將這些圖形合并起來湊成生活中的物品的模型。”說完,教師發給每位學生一定數量的橡皮泥。學生參與度高,每人都動手制作,有的將圖形合并為一間房子,有的將圖像合并為一只機器狗……最后,教師對學生制作的成品進行評價,并對優秀作品進行展覽。
手工制作的游戲形式變被動學習為主動探究;手工制作的游戲形式,鞏固學生的知識要點,訓練學生的數學基本技能。
二、數學游戲的實踐應用效果分析
(一)數學游戲對課堂導入具有良好的效果
小學生生性活潑好動,課間時分更是愉快、忘情地玩耍,直至上課時,他們仍舊意猶未盡。教師采用傳統的形式導入新課內容,學生的學習狀態并不理想。教師采取與新課內容相關聯的游戲教學,則可很好地處理玩與學的銜接。例如,案例1運用“編碼數數”的游戲形式導入新課“數一數”的學習,讓學生迅速進行學習狀態,提升課堂教學效率。
(二)數學游戲同時能夠承載數學知識要點
合理的數學游戲設計能夠承載教材的知識要點。營造一種游戲的氛圍,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不知不覺獲得了數學知識。如,案例1這種游戲形式具有科學性與合理性,既緊扣教材內容也充滿趣味性,其教學效果自然事半功倍,學生學習起來不存在壓力感,同時還能增強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激情,增強學生的學習動機。
(三)數學游戲以趣味性方式鞏固數學知識要點
傳統的知識鞏固形式便是大量做習題,數學游戲卻可以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讓學生復習知識、鍛煉技能,如,案例2,設計手工制作的數學游戲教學環節,鞏固學生的基礎知識,有助于學生將對事物的感性認識轉化為理性認知。
數學游戲能夠達到教師的教學目的,并且極大地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創造性,讓學生獲得并鞏固知識,也訓練了學生的數學技能、培養了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總而言之,教師需要轉變觀念、不墨守成規,嘗試數學游戲教學,讓數學課堂成為培養高素養數學人才的基地。
參考文獻
章顯聯.數學游戲與數學課堂教學[J].數學教學,2005(8).
編輯 段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