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筱凱
摘 要: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社會的發展已經進入了“互聯網+”模式。在這種形勢下,隨著學生能夠更多地接觸網絡,這種現象對小學班主任德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小學班主任需要針對“互聯網+”模式下德育工作中面臨的問題制訂有效的對策,積極應用信息技術培養學生良好道德素質。對“互聯網+”時代對小學生的影響以及小學班主任德育工作面臨的問題進行分析,探討解決這些問題的對策。
關鍵詞:互聯網+;班級建設;德育;班主任
一、“互聯網+”時代小學班主任德育工作面臨的問題
1.教育觀念相對落后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小學班主任德育工作受到了極大的挑戰,一些班主任開始意識到網絡對學生的不利影響,積極引導學生遠離網絡。在目前的小學德育工作中,大部分班主任仍然采取說教式教育,讓他們接受正確的價值觀,而學生則處于被動接受的地位,沒有對相關知識形成正確的理解,導致學生自我認識不足,影響德育工作的教學效果。
2.網絡管理制度存在缺陷
道德是影響人們行為方式的關鍵因素之一,可以有效地約束并規范人們的行為,而網絡道德則能夠約束并規范人們的網絡行為。由于網絡環境具有虛擬性與復雜性的特點,因此網絡道德統一的難度較大。而小學生的法律意識不足,并且沒有形成社會責任感,沒有充分了解網絡道德,可能會在網絡上發布不恰當的言論,對小學生道德價值的形成產生不利影響。
二、“互聯網+”時代小學班主任德育工作對策
1.建立班級網站
建立有特色的班級網站,能夠有效提升班級凝聚力,體現班級精神面貌,有利于學生的身心健康。建立班級網站后,可以在網絡上建立班級文化,隨時更換相關素材,提高便捷性。班主任可以將每次班級活動的照片上傳到網站中,為班級留下美好的回憶,同時增強學生的集體榮譽感。這樣,班級網站就成為學生與學生、班主任與學生的交流平臺,提升了班級凝聚力。與此同時,在班級網站的建設與維護過程中,學生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特長,共同建設好網站。例如,擅長繪畫的學生可以負責網站美工,有良好責任心的學生可以負責網站的管理與維護。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能夠實現自我管理、自我服務以及自我教育,能夠激發他們的民主意識與創造意識,全身心地投入到相互交流的活動中,并將這種狀態積極地應用到學習中。班主任也可以通過班級網站向學生傳遞信息,建立學生的檔案,真實反映出學生的表現,并通過討論區、留言板等功能掌握學生的想法。班級網站還能夠作為班主任與家長溝通的工具,提高班主任與家長溝通的流暢性,實現更好的互動。在以往與家長的溝通中,通常都是采用開家長會的形式,占用了家長的工作時間,可能會引起家長不配合的現象,而通過班級網站則可以節約溝通時間,充分了解學生在家的學習情況,并將教學思路告知家長,使他們能夠積極配合班主任進行德育工作。此外,還可以建立班級博客,學生可以在博客中發表自己的文章,也可以建立班級微信公眾號,教師可以通過公眾號發布班級的相關信息,方便學生與家長了解更多的信息。
2.建立班級QQ群
建立班級QQ群可以為班級提供一個實時交流平臺,促進班主任與學生的交流。通過QQ群的應用,可以實現班級召開即時班會,不會受到時間與空間的限制,隨時隨地實現班主任與學生的交流。在QQ群中,學生可以發表自己對班級建設與管理的意見,班主任可以實現與學生的一對一、一對多以及多對多的交流和互動。與此同時,由于QQ群的環境是虛擬的,可以隱藏身份,這樣可以提高交流氣氛的活躍性,并且保證學生的隱私,學會可以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這種優勢是無法在實體班會中實現的。此外,微信群是更加先進的群聊軟件,其不僅能夠發揮QQ群的功能,并且能夠實現學生、教師、家長的實時視頻對話,使彼此之間的溝通更加順暢。
3.應用過媒體課件開展主題班會
在班主任的德育工作中,可以通過主題班會的形式對學生進行心理輔導。對于逆反心理強烈的學生,如果采取說教的方式通常無法取得理想的效果,反而會引發學生的反感。而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能夠使主體班會的素材更加豐富,通過這些素材的展示,學生可以受到啟發與教育。在實現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過程中,需要通過新穎的形式將教育內容表達出來,使他們能夠積極地參與到主題班會中。還可以將德育內容“嵌入”到電腦游戲中,使學生在游戲的過程中受到一定的熏陶,改變原有教育形式枯燥、抽象的特點,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此外,還要充分利用“互聯網+”模式建立整合融通型課堂,將這種方式應用在德育工作中,能夠使學生更好地了解目前的社會狀態。
4.通過網絡增加與家長的互動
隨著城市規模的不斷擴大,人們的生活方式也正在發生劇烈的變化,以往班主任通過“家訪”與家長溝通的形式已經不再適合應用在教學過程中。雖然現在仍然偶爾組織召開家長會,但是這種方式會在一定程度上占用家長的時間,無法取得良好的效果。在這種形式下,網絡技術的應用可以有效地拉近班主任與家長之間的距離,教師可以利用網絡聊天軟件與家長隨時溝通,向家長反饋學生在學校的表現,家長則可以通過班主任的反饋掌握學生在學校的實際狀態。與此同時,家長也可以通過相同的方式向班主任提出問題或建議,促進班主任與家長之間的相互理解。通過網絡平臺,家長還可以連接到其他家長的想法,就子女的家庭教育問題聽取其他家長的意見,互相學習優秀的教育經驗,提高家庭德育工作水平。此外,還可以利用“互聯網+”技術開展公開課活動,邀請家長參與到課堂教學與活動中,聽取家長對學校德育工作的建議,有效形成合力,做好學生德育工作。
參考文獻:
[1]劉莉宏.“互聯網+”時代小學班主任德育工作面臨的問題及對策[J].課程教育研究,2017(35).
[2]廖靜霞.“互聯網+”時代小學班主任德育工作面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新課程(小學),2017(11).
編輯 馮志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