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瑞瑞 劉可峰 董新碩
【摘要】“船舶設計原理”是一門綜合性極強的課程,知識點分散且與前期專業課程有所相似,課堂上學生常誤以為知識點已學習過,加之需掌握各種名詞概念、大量的公式而感到疲倦,教學效果不佳。采用基于工程問題的項目教學法,結合課程內容分解成項目驅動的課堂教學,啟發學生開拓思路,使學生在解決實際工程問題的過程中能主動分析、發現并利用所學理論知識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
【關鍵詞】基于工程問題 ?專業課 ?船舶設計原理 ?項目教學法
【中圖分類號】U66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52-0079-02
專業課重點培養學生對基礎理論知識的應用和實踐動手能力,課程教學要更具針對性和實用性,要緊密聯系工程實際。通過項目組織開展教學,很好地解決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問題。
1.項目教學法及“船舶設計原理”課程
項目教學法以解決工程問題為中心,通過完成至少一個完整的項目來開展教學活動。在教學開展的過程中,注重將傳統的學科體系知識與工程階段實際相結合,化解出若干教學項目,圍繞項目組織教學和展開教學內容,使學生理解和體會工程思想,并直接參與到項目實施全過程的一種教學方法。在項目教學中,要注重項目分解的合理性,創建適合學習的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致,進而在潛移默化中使學生獲得認知。
“船舶設計原理”是船舶與海洋工程專業本科生的一門專業基礎課,是一門操作性和實踐性很強的課程。船舶設計是一個多目標、多參數、多約束的綜合性問題,該課程主要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協調兼顧多方面和動手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團隊合作的精神。通過課程的學習,學生應該能熟練運用母型設計法、全新設計法等設計思路,深刻理解船舶主尺度、型線和總布置的設計考慮要點。
作者在“船舶設計原理”校示范課程建設過程中,立足于學生實踐能力和團隊精神的培養,采用基于工程問題的項目教學法,對“船舶設計原理”課程進行教學設計,通過以教師講授為主的理論知識學習和以學生匯報為主的實踐項目匯報討論,讓學生牢牢掌握船舶各設計環節的思路和方法,最終實現自主完成船舶總體設計的目標。
2.項目教學法開展及評價
課程理論內容總體分為確定船舶主要要素、型線設計和總布置設計三部分,而每部分完成最終都要以船舶浮性及載重線、船舶容量與噸位和船舶技術與經濟性能為基礎和準則。因而在課堂內容安排上以船舶設計流程為思路,分塊依次講解船舶設計基礎知識(船舶浮性及載重線、船舶容量與噸位和船舶技術與經濟性能)、船舶設計過程知識(船舶主要要素、型線設計和總布置設計)。在基礎知識講授過程中注意按照教學內容引入工程案例,通過項目驅動、工學結合等方式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實踐項目匯報討論主要圍繞船舶設計過程知識開展。具體開展流程為:第一步,在課程開課之初,按學生自組團隊方式進行分組,一般分為三組,每組10人左右;第二步,課程進行中段,教師依據教學內容結構,分別圍繞船舶主要要素、船舶型線、船舶總布置各設置一個工程問題;第三步,學生利用課后時間,查找文獻資料,查看網絡課程資源,與指導教師溝通,完成所選工程問題;第四步,學生將問題求解過程匯總成PPT,在課堂進行匯報和開展課堂討論;最后,指導教師、匯報組同學和其他組同學依據求解過程的全面性、匯報邏輯、課堂討論等情況,綜合評判實踐項目成績。
3.結語
通過在船舶與海洋工程專業本科“船舶設計原理”課程中開展基于工程問題的項目教學法的教學實踐,發現利用工程問題為載體進行項目教學,理論聯系實際,學生對工程實際問題的解決能力有所提高,工程實踐能力也有所增強。此外,通過小組成員或小組間的匯報、交流、討論等,加強了學生表達能力、溝通能力和科技論文的撰寫能力,課內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課外學生綜合素質也得到了提升。
參考文獻:
[1]謝云平.船舶設計原理[M].國防工業出版社,2015.
[2]謝云平.關于《船舶設計原理》專業課程實踐環節的幾點考慮[J].中國科技信息,2008(20):275.
[3]趙晶.《船舶設計原理》課程教學探討[J].青島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7(z1).
[4]陳悅.淺談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船舶設計原理課程中的應用[J].課程教育研究,2018(36):41-42.
[5]楊海燕,茅蓉蓉,蔡厚平.高職院校基于項目化《船舶技術設計》課程教學改革的思考[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4(16):114-115.
作者簡介:
張瑞瑞(1981.5-),女,漢族,山西臨汾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船舶與海洋結構物先進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