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正麗
摘 要:以小學科學實驗教學為核心,分析小學科學實驗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提出合理有效的解決方案,構建完善的小學科學實驗教學體系,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水平,并為相關研究人員提供一定的借鑒和幫助。
關鍵詞:小學科學;實驗教學;教學方法;創新
小學科學實驗教學屬于自然科學教學中的重要內容,旨在引導學生開展探究活動,教師通過理論講解和實驗演示后,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和動手操作,讓學生了解和感知科學知識,實現教育目標。但是實際教學中,小學科學實驗教學還存在一些問題尚未解決,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小學科學實驗教學的有效性,不利于小學科學實驗教學完整性的構建。對此,本文深入分析小學科學實驗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制定針對性解決方案,在現有條件下進行教學形式的更新和教學方案的改革,致力于教學質量的提高,進而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在這樣的環境背景下,探究小學科學實驗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相應的解決途徑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小學科學實驗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缺乏實驗計劃
目前,小學教育中愈發重視實驗課對學生各方面能力培養的重要性,教師也致力于學生科學素養的培養,但是在具體規劃實施中,小學實驗教學內容并不符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大大降低了學生對科學實驗的參與熱情,甚至很多學生已經對科學實驗產生了抗拒心理,教學效果的提高情況不容樂觀。例如,在學生小組合作實驗中,不同操作人員會形成不同的實驗結果,學生對實驗活動的參與度不夠,無法及時找到自己的操作位置,這就需要教師提前明確實驗計劃和實驗目的,明確每位同學在實驗操作中的重要性,否則將無法發揮出小學科學實驗教學的作用,更別談對學生科學素養的培養了。
(二)實驗準備不足
在小學科學實驗教學中,實驗課中需要教師對實驗過程和操作方法進行演示,但是在實際操作中,實驗準備不足的情況很多,這給演示實驗造成了很多問題,由于事前準備不足,實驗現象常常和書本上的理論內容不符,不僅無法讓學生驗證理論知識,反而會讓學生更加疑惑,降低教學效果。
(三)實驗體驗不強
在小學科學實驗教學中,受到實驗器材的影響,科學實驗一般都是教師進行操作,學生實踐時間不足,雖然保證了課堂教學的秩序性和穩定性,但使得學生的實驗體驗大大下降,無法感受科學知識在科學實踐中的驗證過程。另外,考慮到實驗安全問題,學生無法親自動手,反而只能“看”,不利于學生實踐能力和知識應用能力的培養。
二、提高小學科學實驗教學質量的有效措施
(一)制訂實驗計劃,明確教學目標
在小學科學實驗教學中,教師要根據教學要求和學生情況,制訂實驗計劃,明確教學目標。例如,在科教版小學科學實驗教材《水能溶解一些物質》教學設計中,由于四年級學生科學探究積極性較強,本實驗中涉及的實驗器材大多是易碎玻璃制品,需要學生正確操作實驗器材,避免出現安全事故,由于學生動手實驗規范性較差,教師需要加以引導和講解,設計以下教學目標:第一,知識與技能。引導學生觀察和比較,讓學生形成“溶解”概念,知道有些物質能溶解于水中,而有些物質不能溶解在水中,明確溶解的過程。第二,過程與方法。引導學生觀察和描述食鹽、沙、面粉在水中的溶解現象,可以使用過濾裝置進行幾種固體和水的分離。第三,通過動手操作體會實驗樂趣,激發問題探究欲望,并在觀察與比較中,意識到只有細致觀察才能準確描述的道理。
(二)加強實驗準備,保證操作完整
在小學科學實驗教學中,教師要提前做好實驗準備工作,準備好實驗器材和實驗計劃,要提前告知學生需要準備的實驗器材,做好充分的實驗準備,進而保證科學實驗的有序進行。例如,在科教版小學科學教材《制作雨量器》教學設計中,教師要準備好透明杯子、透明膠帶、標有刻度的紙條等實驗器材,讓學生根據實驗計劃進行操作,學會制作簡易的雨量器,并用簡易雨量器進行降水量的測量,提高實驗操作的計劃性和規范性,進而保證教學活動的順利完成。
(三)提高實踐比例,強化實驗體驗
為了強化學生的實驗體驗,一方面教師要考慮到安全問題,提高安全警惕性,盡量避免危險試劑或是物品的使用,選擇相對安全的替代品,并在實際操作中,向學生強調實驗注意事項,比如必須用燈帽熄滅酒精燈而非吹滅火焰,關注學生的實際操作情況。另一方面要解決實驗器材有限的問題,實驗開始前進行現有實驗器材和學生分布情況的統計,安排學生分組和器材分發,讓學生組成小組進行合作實驗,注意安全問題,保證實驗活動的順利完成。
綜上所述,在小學科學實驗教學中,教師要明確當前教學中的不足,制訂實驗計劃,明確教學目標,加強實驗準備,保證操作完整,提高實踐比例,強化實驗體驗,進而保證教學活動的順利完成。
參考文獻:
[1]許永奎.農村小學科學實驗教學存在問題及解決途徑[J].現代中小學教育,2018(8):54-56.
[2]許基玲.小學科學實驗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其解決途徑[J].教書育人,2017(10):49.
[3]鄭樹人.小學科學實驗教學中的問題及對策思考[J].新課程(小學),201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