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艷
(平山縣種子管理站 河北 平山 050400)
有經驗薯農都清楚,紅薯秧子特別容易旺長,導致紅薯產量低。所以要想紅薯產量高,薯型好,則需要科學控旺。
1.1 化控時間偏晚。大部分薯農往往是前期“不敢控”,主要是怕用藥量掌握不準把紅薯秧子給“打住了”,要“等”秧子長旺了、封壟后才“狠控”,結果造成瘋長、旺長,甚至空棵不結薯。有的“控的不長了”,還得用生長調節劑解藥害,用肥料催薯秧。這樣的結果是造成紅薯秧子忽而猛長、忽而近乎停止生長,使得莖葉生長和薯塊生長嚴重不和諧,影響薯塊的發育和膨大,造成減產。
1.2 化控次數偏少,單次用量偏大。“紅薯整個生長期化控一次就行”對薯農造成很大的誤導,弱化化控技術對紅薯生長的重要性,其實,要根據不同的長勢科學管理。另外,單次用藥量偏大,總是盲目加大藥量,造成葉片吸收不了,在葉片上殘留,甚至經雨水沖刷流入土壤,滲入地下,抑制薯塊發育,更嚴重的還會造成下茬作物發育遲緩。
1.3 化控產品選用不當。在紅薯化控上,任何單一的調節劑比如多效唑、烯效唑、矮壯素、縮節胺等,甚至除草劑都不會達到理想的效果。控輕了,控不住,控重了,會導致減產、薯塊畸形無商品價值等問題。
2.1 第一次適度早控、輕控,第二次要重控,第三次看長勢控。一般在紅薯秧長35~40 cm時開始進行第一次化控,第一次控旺要“早控、輕控”,為今后實現良好的化控效果打好基礎。可用億豐年紅薯控旺型液肥進行化控。第一次化控用量60~80 ml/畝加水30~45 kg,均勻噴霧。初次使用的用藥量不可太大,最高不要超過100 ml/畝,在第一次控旺后10 d左右再噴第二次,第二次要“重控”。第三次是否需要再控旺及用藥量多少,要因紅薯長勢而定。
2.2 紅薯化控要“抓住關鍵期”。根據紅薯的生長發育規律,在紅薯分枝結薯期和薯塊迅速膨大期等產量形成的關鍵期合理化控,控上促下,使紅薯健壯生長,達到增產提質的目的。同時化控一般不必單獨進行,可結合化控葉面噴施磷酸二氫鉀、光合素、紅薯鈣等營養調節劑,增產效果更好,同時美觀薯型、改善口感。另外,也要注意根據地力、雨量、長勢而靈活增加控旺次數,一般化控2~3次,每次用藥量80~100 ml/畝,最高不超120 ml/畝。
2.3 綠色、營養、系統化控旺。選擇相對殘留低、效果好的營養型控旺劑,合理調控莖葉與薯塊的營養分配,快速、長效抑制甘薯旺長,充分挖掘甘薯的生產潛力,最終達到提高產量、改善品質、增加效益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