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行霞
摘 要:老子說: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天地是無所謂仁慈的,它沒有仁愛,對待萬事萬物就像對待芻狗一樣,但世界卻五彩斑斕,豐富多彩,這就是管理的最高境界——無為而治。學生像源頭溪水,教師像江河;學生是長江的源頭,教師是長江的中端。愛生教育萬變不離“愛”,不離“心”。使師生在關愛中學會關愛,在接納中學會接納,在平等中學會平等,在民主中學會民主,在安全中體會幸福、健康和成長。
關鍵詞:平等;尊重;包容
“愛生教育是創建一個以學生為本,處處熱愛學生的環境。為學生創建和營造一個最為有效的學習環境,使學生高效學習,建設一個優美健康的校園環境,促進學生的身體健康,讓學生在平等、互助、合作中成長。”每當我翻看讀書筆記中的這段話,就會一次又一次地感受到愛無處不在,力量是巨大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則把教師熱愛學生作為“教育的奧秘”,他的座右銘是“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們。”我認為,作為一名跨世紀的教師,更要用愛、用寬容、用平等、用包容來教書育人。
一、把愛灑向每一個學生
把愛灑在每一個學生身上,這是自我工作以來一直不變的主旋律。老師的愛像陽光,需要照到每一個學生的身上,教師應把這陽光均勻地灑向每一個學生。要讓學生感受到我們的愛,感受到我們關切的眼神和母親般的微笑,要讓他覺得班級是溫暖的,而這些,都需要我們用愛來做鋪墊。
兩年前那溫馨而又美麗的季節,我含著眼淚又帶著欣慰微笑地送走了朝夕相處六年的學生,時時翻看我們在一起的照片,內心久久不能平靜。然而在金秋時節,我再次迎來了63位活潑可愛、天真爛漫的學生,這群新同學的到來,令我既激動又興奮,因為我又可以和學生在一起了。當新同學被家長送到我的面前,交到我的手中時,那一刻我便在內心默默說道:“孩子,我會像媽媽一樣愛你、關心你、幫助你、呵護你,我一定會讓你喜歡我的!于是,開學后的每天早晨我會早早地走進教室,打開窗戶,讓清新的空氣充滿教室的每一個角落,投影儀寫著:早上好!并用燦爛的笑容迎接他們的到來,再引領學生一起晨讀,讀學生喜歡的古詩,在抑揚頓挫的誦讀中讓他們用愉悅的心情開始新的學習和生活。午誦時間,我也會和同學們一起欣賞繪本,通過我繪聲繪色的講解,學生總是或哈哈大笑、或低頭沉思,或閉眼回味……有時我也會領著他們誦讀繪本中的經典語句或最喜歡的人物話語;放學時,我們排著整齊的路隊,面帶微笑背誦著《經典誦讀》或古詩走出校園。每一位學生每天都是這樣伴隨著老師的愛、老師的笑,在教師的關愛下健康快樂地成長!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夠樂于學習,從心里喜歡學習,才能夠成為一個積極、健康,向上、陽光的人。
二、走進學生心里
每一個學生的心里都是一個小世界、小宇宙,這個世界和我們生活的世界一樣,有花,有草,有陽光,有陰霾。當得到老師的夸獎時,他們會興奮、會欣喜。考試落榜時,他們會難過、會沮喪。我總時刻告誡自己“不要高看孩子,也不要小看孩子,他們的小腦袋里也會裝著不一樣的世界”。
新同學由于是一年級的學生,無論是讀書、寫字、做眼操、做值日、整理書包、交作業本等都需要老師細心地幫助和關心,因此,日常教學中我時刻關注每一位學生的不同表現。例如:我們班有一個小女孩有一段時間整天不說話,愁云滿面,也不和其他同學玩,總是一個人看書或爬在課桌上,我通過幾天的觀察后,利用課間主動找她說話、聊天,并和她一起看書;課堂上有意識地在她身邊多停留,在她頭上摸摸;做值日時和她一起掃地、拖地。慢慢地,我看見她的笑容了,下課有意識或無意識地站在我的身邊,對我笑笑或說上幾句話。后來她告訴我因為父母的離異,總感覺自我得不到更好的保護,她從我的身上感到了媽媽的存在,仿佛聽到了媽媽溫柔的話語,觸摸到了媽媽潔白細膩的手,她那顆脆弱的心靈感覺又一次得到了保護和滿足。只有走近學生,走進他們的世界,走進他們的心里,才能更好地教育他們,讓他們快快樂樂地學習生活,全面發展。
三、尊重學生
每個人都渴望得到別人的尊重,學生也同樣。我認為關愛學生的同時,更要尊重學生的情感。學生情感的表述方式有時用我們教師的思維來看是難以理解的,但對于學生所處的這個年齡段來說卻是合理的。孩子對情感的感知方式本來就和大人不同,做一名優秀的教師,就要能夠變換角色,了解學生的喜怒哀樂,摸到學生情感變化的脈搏。
新生入學一個月以后,學校開展“10·1”歌詠比賽,當我準備按照以前的模式開始編排并將想法告訴學生時,沒想到許多同學毛遂自薦,稚嫩的聲音充滿了教室“我可以領唱,我在幼兒園還得過獎呢!”“我指揮,我媽媽是音樂老師,她可以教我。”“我跳舞!”“我可以……”“我可以……”為了更好地激發學生踴躍參與的積極性,我大膽地做出決定“按照他們的意愿進行排練”。畢竟,參加活動不是為了獲獎而是為了培養學生的集體榮譽感,有效地增強團隊意識,鍛煉團結合作的能力。編排時雖然有些亂、有些吵,但是上臺表演時,唱起歌來,學生精神抖擻,腰板挺得直直的,還有模有樣。
教育離不開愛,有愛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學生也有自尊心,也有榮譽感,只有教師尊重了學生的意愿,尊重了他們的情感,讓他們展示了自己的才華,才不會打消學生的積極性。學生的愛好也應受到尊重,一個學生有正當的愛好是再好不過的事情。作為教師,無論學生有哪方面的愛好,只要是正當的,我們都應該鼓勵。只有學生有了愛好,教師才能更好地培養學生一種對某一件事專注的精神,一種有所追求的思想,一種想做事情并能做好事情的信念,一種能從愛好中尋求生活樂趣的習慣,這對學生的一生都是有好處的。
參考文獻:
[1]郭思樂.教育激揚生命:再論教育走向生本[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2]艾里希·弗洛姆.愛的藝術[M].李健鳴,譯.上海譯文出版社,2008.
編輯 李燁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