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階段是學生性格和習慣養成的關鍵時期,也是他們形成人生觀和價值觀的重要階段,因此,小學數學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時,就要努力做到:開展數學實踐活動來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來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用心體驗過程來增強學生的創新能力。在課堂教學中通過思路的指導,不斷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提升小學生的數學素養,為其未來的學習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小學數學;數學素養;課堂教學
在數學課堂教學中,不僅要讓學生掌握必需的基本技能和基礎知識,還要優化數學課堂,激發學生的自主性,這樣才能真正培養學生的邏輯推理、抽象思維、數學建模、直觀想象和數據分析能力。而這一切要從優化數學課堂開始,雖然如今的數學課堂形式豐富多樣,但是大部分數學課堂有很多不必要的環節,只有不斷思考、精簡并精心設計才能為滲透數學核心素養創造出足夠的空間和時間,從而讓學生能夠在數學學習中收獲更多,為適應更高一級的學習和社會生活奠定堅實的基礎。
一、明確優化數學課堂的目的和意義
我們傳統的課堂教學,大多是以知識技能為目標的教學,如今,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對數學綜合能力的要求越來越高,數學課標里對數學核心素養也多次提及,對于數學核心素養,我們可以理解為學生學習數學后應當獲得的有特定意義的綜合性能力。當然,數學核心素養不是指具體的技能和知識,也不是一般意義上的數學能力。數學核心素養是基于數學知識技能,但是又高于具體的數學知識技能的。數學核心素養是對數學本質與數學思想的反映,是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形成的,包含了綜合性、整體性和持久性的特點。因此,數學素養也很重要,利用優化現有的數學課堂,來逐步滲透數學核心素養,切記不能急于求成,要有計劃有目的,通過優化數學課堂“潤物無聲”地滲透。
二、通過優化數學課堂滲透數學核心素養的具體方法
1.研究自己的數學課堂,找到自己課堂優化的環節和方向
通過學習、交流、反思研究自己的課堂。教師不能每天拿著教材和教學參考去教學生,教師要不斷學習教學科學理論、教育學和心理學的各種理論知識,要不斷觀看優秀教師的課堂實錄,對比自己的課堂教學,不斷思考,與同事交流,尋找自己的課堂教學中存在的不足,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找到自己數學課堂優化環節和方向。
2.通過精心的課前設計滲透數學核心素養
研究自己課堂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指導教師備課。數學課堂教學時間是有限的,要引導學生在課堂上學習數學知識有很多。該如何通過優化數學課堂滲透數學核心素養?通過研究自己的數學課堂總會發現課堂有很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有很多無效的活動或問題,就有了優化課堂的沖動和方向。教師要靜下心根據課標和數學課的特征以及學生的實情設計課堂教學目標、活動、問題和教學方法,逐步滲透數學核心素養。
3.通過反思,優化數學課堂,滲透數學素養
每節課教師都應該在課前、課后反思。課前要思考:這一節課要引導學生完成什么學習任務,用什么樣的方式讓學生達到學習目標;哪些知識是重點,用什么方法突破重難點;一節課中在什么地方我們可以滲透數學核心素養。課后更要反思,反思:一節課中,教師自己講了哪些多余的話;反思一節課中每一個環節是否達到預期的效果;反思每節課有沒有讓學生得到提高、積極參與、滲透數學核心素養中的某一個素養。這才是最關鍵的,而不是為了上課而上課,只有反思并研究自己的數學課堂,才能找到自己課堂的優化方向。
4.通過研究教學的主體———學生,滲透核心素養
課堂教學的主體是學生,教師要分析學生的生活習慣、家庭狀況,學習態度、學習能力、性格、朋友關系、愛好、身體狀況等,這樣才能設計出最佳的合適的教育方法。筆者的課堂教學模式優化共有五個特點:第一,教學要有層次性;第二,適當增加學生的思維容量;第三,重視教學語言的編寫;第四,把發問貫穿于課堂教學始終;第五,及時進行課內練習。
總之,為了讓每名學生在學校獲得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更為了學生將來走向社會,具備更好的數學素養,教師要不斷優化自己的課堂教學滲透數學核心素養,為社會的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1]莊誠敏.如何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滲透核心素養的培養[J].課程教育研究,2017(28):45.
[2]黃文模.在“探索規律、培養能力”中發展小學生數學素養的策略探究[J].考試周刊,2019(35):12.
作者簡介:石銳(1962.02—)男,漢族,甘肅定西人,中師學歷,中小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數學教育教學。
編輯 李博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