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習作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點,在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觀察,養(yǎng)成自主閱讀的習慣,指導學生寫作要與實際生活相結合,這樣學生就會更加主動地積累習作素材,有話可講,能寫出真情實感。
關鍵詞:小學語文;自主學習;興趣激發(fā);習作能力;培養(yǎng)
一、培養(yǎng)學生自主閱讀能力
閱讀是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途徑,是學生寫作最好的良師益友,同樣也是學生學習創(chuàng)作的源泉和基礎。所以這就要求站在教學第一線的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地誘導和啟發(fā)學生在課內外進行大量閱讀,不斷地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鼓勵學生在閱讀中不斷積累好詞、好句,并將這些好詞好句運用到自己的寫作實踐中去。作為一名新課標下執(zhí)教的語文教師,在教學中一定要摒棄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不能只在課堂教學中分析習作的主旨和題意,填鴨式的指導學生進行寫作。把學生的思維局限在教師的講解和分析層面,不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習作的教學中來,學生對老師滔滔不絕的講解聽得云山霧罩,不知所措,面對習作不知從哪下手,學生對習作產(chǎn)生厭倦情緒甚至反感情緒。這樣的教學方式會導致學生的習作內容千篇一律。基于這一點,教師在教學時,時時刻刻要注重學生在學習中對文中好詞好句的積累。引導和幫助學生學會正確的閱讀方法和閱讀技巧,糾正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出現(xiàn)的錯誤和問題。教師不僅要注重學生在課堂上對好詞好句的積累,還要注重學生在生活中積累。聽名人故事,聽美文詩詞,誦讀國學經(jīng)典等等。隨著閱讀量的上升,詞匯量也逐漸增大,學生的寫作水平也就相應提升,在習作中有話可說,語言也就豐富多彩起來,學生不再害怕習作,閱讀不僅能開闊視野,還能有效地提高學生寫作水平。
二、激發(fā)學生的自主思考能力
寫作中對于人物情感的把握和掌控十分重要,要求作者在情感、意志、價值觀等方面要和所創(chuàng)作的內容相契合。所以在語文習作教學中教師要積極為學生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讓他們擁有自己的思維模式。習作教學中教師打破在傳統(tǒng)作文教學當中的教學模式,改變了教師只在課上通過分析作文的主要內容和題意,馬上就指導學生進行寫作的錯誤理念,把學生從傳統(tǒng)的習作教學中解放出來,結束了學生在習作中被老師牽著鼻子走的時代。讓學生不再厭煩習作,寫出有自己的思想和情感的文章來,這樣的寫作才會百花齊放,春色滿園。所以,教師要鼓勵學生多去感受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多積累生活素材,并用自己明亮的眼睛去發(fā)現(xiàn)生活美,用自己的情感去體驗美,用優(yōu)美的詞句去表達美。在習作教學中,當作文題目出現(xiàn)時,教師不要再做講解員,而是引導啟發(fā)學生去積極思考,組織學生開展小組合作進行交流,把自己的認識和觀點說出來與大家分享。然后分頭去完成自己的習作。教師只做一個高明的引導者。
三、指導學生寫作要與實踐相結合
習作教學中倡導學生把文本知識運用到實際的生活中去,讓孩子們清楚地認識到寫作實踐的重要性:讓他們愿意花時間去思考,去實踐,把生活理想和生活實際相結合,并用自己的筆把它記錄下來,但是記錄生活不是不切實際的夸夸其談,也不能只是平淡無奇記錄自己的生活,因為文學創(chuàng)作來源于生活,卻高于生活。需要我們把自己親身經(jīng)歷過的事情,或者是聽到的、看到的、想到的事情,按照順序詳細的敘述出來,再經(jīng)過自己的加工寫成一篇高質量的習作,習作教學中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有創(chuàng)意的創(chuàng)作,不能讓學生生搬硬套或者照搬照抄,而是讓學生學會活學活用。要啟發(fā)性地帶入,將作文引入生活,打破傳統(tǒng)習作教學模式,走出課堂,讓孩子們與大自然親近,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這樣將生活實際和作文相結合,寫出的文章才會打動人,才具有感染力。所以習作教學與實踐相結合是課堂改革的重要途徑。
四、引導學生學會觀察
小學階段的孩子好奇心特別強大,對外界環(huán)境和事物都比較敏感,對萬事萬物都會有求知欲望,對小動物、小生命會產(chǎn)生極大的興趣,對生動有趣的童話故事也情有獨鐘,對鮮艷的顏色都會有很大的興趣。所以教師應該牢牢抓住小學生的好奇心,利用好這一心理特征,積極引導學生進行詳細的觀察,在觀察中提升寫作能力,培養(yǎng)孩子的興趣,將寫作生活化、常態(tài)化,讓學生熱愛寫作這門課程。做個生活的有心人,隨時隨地對身邊的人和事進行觀察,觀察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觀察學校里的一草一木,觀察身邊的同學,哪怕是非常微不足道的瑣事,但是它是真實的展現(xiàn)。這樣的引導,讓學生對寫作有了興趣,不會再害怕寫作,學生在寫作時可以信手拈來,有話可說。比如觀察校園里的植物,我們先觀察它形狀,再觀察顏色,然后觀察它的葉子大小。接著我們觀察它在烈日下或者大雨中有什么不同,寫作中要有說服力并且感染人。觀察可以提高學生觀察力,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寫作水平,為提高語文素養(yǎng)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邁克爾·林辛(Michael Linsin).教師精力管理:讓教師高效教學,學生自主學習[M].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18-01:14.
[2]曉丹.培養(yǎng)孩子自主學習力的88個細節(jié)[M].天津:天津出版社,2018-07:35.
作者簡介:楊蘭(1982.10—)女,漢族,甘肅通渭人,本科學歷,中小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語文教學。
編輯 李博寧